1、办公座椅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办公家具制造国和出口国,根据 CSIL 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办公家具总产值约为 190 亿美元,约占全球办公家具总产值的 35%,办公家具出口额约为70 亿美元,较 2015 年累计增长 76%,而办公家具出口高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办公座椅的出口贡献,目前我国办公座椅出口额占全球办公座椅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 65%。
全球办公座椅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办公家具中的份额从 2018年的 28%提升到了 2020 年的 32%。经过 30 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办公座椅行业整体生产制造能力稳步提升,产业配套设施日益齐全,生产成本存在比较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办公座椅制造中心。在产业提质增效过程中,我国座椅行业加快向产业整合、分工专业、智能制造、产品高质和绿色可持续等方向发展,盈利模式从传统贴牌代工生产方式向自主研发、品牌提升方式转变,产业组织方式从“制造环节的供应链整合”向“整体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转变。
近年来国内部分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健康座椅研发投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逐渐向高端产品渗透,并在生产规模、研发设计、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竞争力不断增强,海外市场从中国进口的健康座椅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办公椅(海关编码:940130,可调高度的转动坐具)出口额从 2016 年的 19.69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22 年的 35.89 亿美元,其中2016-2019 年 CAGR 为 12.29%,2019-2022 年 CAGR 为 8.78%。
2022 年,受主要国家通胀高企、前期刺激政策加快退出,短期内市场需求有所收缩,叠加二季度海运拥堵缓解后货物集中到港导致欧美进口商库存高企,我国办公椅出口额同比下滑 30.15%(根据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新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原海关编码 940130(可调高度的转动坐具)拆分为 940131(木制的可调高度的转动坐具)和 940139(非木制可调高度的转动坐具)。为保持同比口径一致,本募集说明书中将 940131 和 940139 的出口数据加总后进行同期比较)。
从中国出口的细分市场看,目前中国出口的办公椅主要面向国外零售市场,且产品偏中低端,进入国外合约市场的企业较少。就美国市场而言,其办公椅合约市场/零售市场规模占比约为 70%/30%,合约市场主要被美国本土制造商所占据、中国仅有少数龙头企业的产品能够进入该市场,零售市场(主要为家居卖场、百货商场等)主要依赖中国进口。
就国内市场而言,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2021年达到 65.4%,国内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7-2021 年间城镇化率以每年 1.12 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办公楼宇不断增加,且存量办公楼改造升级潜力较大,同时随着企业对健康办公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健康办公产品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根据 CSIL 相关数据,2021 年美国、德国、日本办公家具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40.98 美元、31.92 美元、26.90 美元,而中国仅为 8.46 美元),B 端需求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 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共同富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和居家办公趋势不断发展,C 端对健康座椅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测算,2022 年国内办公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300 亿元,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76 亿元。巨大且富有潜力的国内市场为国内龙头企业提供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进的有利条件。
2、办公座椅行业竞争状况
欧美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而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地位日益凸显。欧美等传统制造强国由于起步较早,在研发设计、品牌渠道、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更强的掌控力和话语权,牢牢占据了中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Steelcase、Herman Miller、Haworth 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我国办公座椅企业数量众多,仅公司所在的安吉县就有座椅企业 700 余家,中小型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较弱,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同质化竞争明显,行业集中度较低,并且日益受到越南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竞争。
但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在全球座椅产业链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除中低端产品外,高端产品的设计、研发也在逐渐向国内转移,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借助先发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功能、外观和品质,逐步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壁垒,将业务向中高端领域拓展,实现由量的驱动向质的提升转变。
3、办公座椅行业发展趋势
(1)健康坐具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使健康坐具的刚需特征日益显现,以办公椅、沙发、按摩椅等为代表的健康坐具逐渐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换频次和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欧美成熟市场还是新兴经济体,市场都尚未饱和,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商业地产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健康坐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国供应链大动脉地位更加凸显
CSIL 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北美和欧洲前十大办公座椅企业市场份额分别高达 77%和 57%,行业集中度很高,欧美成熟市场已经走过了从分散到高度集中的发展历程。而中国前十大办公家具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 12%,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发投入多、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座椅行业加快整合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近年来贸易摩擦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客观上使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海外大企业在终端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使这些大企业充分意识到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对中国龙头制造企业的采购份额。此外,全球“碳中和”行动对生产制造环节的绿色环保以及产品的绿色低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政府在税务、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从严监管,企业合规成本加大,低小散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3)新消费时代下品牌、品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家具产品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功能,更加注重产品的品牌与使用体验。特别是随着 80 后、90 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客户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倾向于购买和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综合品质更高、具有
品牌调性和时代美学特征的家具产品,“健康、绿色、智能、个性、时尚、颜值”等消费趋势在家具行业也日益显现。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家具企业对产品设计、品牌塑造的投入持续提高,不断提升产品的颜值和使用体验,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
(4)智能家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行业正经历万物互联的产业革新,家具行业也不例外,大量智能技术逐渐与家具融合,通过数据记录、量化分析、智能调节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舒适、智能的使用体验,智能家具有望形成广阔赛道。目前,智能座椅产品不断推出,手机控制、电动调节、久坐提醒、心率血氧检测等智能化功能逐渐被开发出来,伴随年轻一代消费者认知的不断升级,智能化将逐步成为座椅行业新的增长点。
(5)生产制造环节部分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转移
受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增加、欧美客户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国内劳动力成本及企业合规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型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产业转移高峰期。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文化习惯和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近、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较中国具有优势,墨西哥在空间距离上与北美主要市场相近、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均有望承接新一轮的家具产业转移,目前部分家具行业龙头企业已在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区建设制造基地,将部分产能外移。
(6)电商成为内外销重要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家具产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7.2%;同时,国外市场的电商渠道渗透率加快提升,根据美国 Digital Commerce 360 相关报告,2022 年美国电商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1.2%;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 11.7%。线上销售已成为中国家具企业内外销的重要渠道。
(7)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低碳要求提升,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门槛
“碳中和”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是全球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趋势,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全球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将通过行政和市场等手段,在生产制造环节提高碳排放的标准,实现制造环节的绿色低碳;另一方面,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在逐渐形成,欧美客户将更加重视供应链减排和绿色产品认证,产品的“碳足迹验证”将成为未来供应商的重要准入条件。同时,消费者低碳、环保、健康的消费意识逐步加强,绿色环保家具将成为消费主流。
(8)系统办公家具成为发展趋势,优质供应链逐步向多品类延伸
对于中小型企业客户而言,桌、椅、柜等系统办公家具的一体化采购可以提高采购效率、提升议价能力,也能使产品外观形成统一风格,因此中小企业在采购办公家具时更倾向于一体化采购。对于生产制造商来说,跨品类延伸将有效提升客单价,也有助于形成渠道和品牌的协同效应。
【报告标题】2023-2028年中国办公椅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产业研究
【报告格式】电子版、精品印刷版
【出品单位】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