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研究报告 >>  绿色环保

2024-2030年中国电伴热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伴热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服务方式:文本加电子版:
寄送方式:Email发送或特快专递快递(2-3天送达)
定购电话:0755-28709360、28709260 400-808-7939
24小时服务热线:134 8065 7985
 
 
中文版全价:RMB 98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立即订购 加入购物车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内容概述

1、全球电伴热行业概况

(1)电伴热已取代蒸汽伴热在下游终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伴热是将电能或蒸汽转化成热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介质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热损失,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根据热载体的不同,伴热可分为电伴热和蒸汽伴热两种方式。伴热行业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应石油化工产业对维持管道温度、防冻防凝的需求,蒸汽伴热被成功引入到石化领域的加工、运输、存储环节,并成为当时国际主流的伴热方式。

但传统的蒸汽伴热存在温度控制力差、安装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伴热应用领域的拓展。电伴热技术弥补了传统伴热的缺点,通过将电伴热带平铺或缠绕在管道、罐体等被伴热对象上,将电热能量补充到工艺流程中的被伴热介质,进而达到伴热目的。

与传统蒸汽伴热相比,电伴热具有以下优点:

①伴热效果好。蒸汽伴热管道通过散热方式补充被伴热对象的热损失,由于蒸汽散热量不易控制,保温效率较低且伴热不均匀;电伴热通过电能散发热量补偿热损,通过均匀缠绕可保证均匀伴热的效果;

②节能效果明显。蒸汽伴热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损失,而电伴热效率更高;

③安装工艺简单。工业蒸汽伴热的管线复杂,需要铺设蒸汽和热水伴热管道;电伴热带只需缠绕在管道或罐体上再配以配件即可实现伴热,安装方便。

④维护费用低。蒸汽伴热管道经常会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维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电伴热带安装后仅需日常维护,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基于此,电伴热技术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率先在美国众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全球工业伴热领域最主要的伴热方式,其应用前景也趋于广泛,目前已在众多领域的过程伴热、防凝防冻、工艺加热等环节得到应用。根据美国上市公司赛盟公司的公开信息,电伴热在工业伴热市场占有率约为 60%,并仍在逐步替代蒸汽伴热产品。

(2)电伴热产品以自控温伴热带为主

从全球电伴热市场的产品种类来看,根据伴热原理的不同,电伴热带可分为自控温、恒功率、MI 和集肤效应四种类型,其中自控温电伴热带凭借较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电伴热市场规模占比超过 50%,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①自控温伴热带

自控温伴热带采用了特有的 PTC 特性材料,产品无需温控器控制,可自动随着被伴热对象的温度变化调节输出功率及伴热温度,最终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基于高效率、高安全性、安装灵活便捷等优点,自控温电伴热带可满足大部分领域的需求,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类别。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出具的研究报告,自控温电伴热带市场占有率约为54.81%,预计在 2022 年至 2027 年将保持 9.5%的复合增长率。

②恒功率电伴热带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出具的研究报告,恒功率电伴热带市场占有率约为 23.19%,在 2022 年至 2027 年将保持 7%的复合增长率。

③其他电伴热带

MI 伴热带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护套,采用高温时稳定的耐热合金材料为电阻体,产品由芯线、高温矿物绝缘材料填充层等无机物组成,因此具有寿命长、不易老化、抗高温高压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区域、高辐射区及不便检修更换且需长期使用的场所;集肤效应伴热带通过利用交流电产生的集肤效应,进而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传到被伴热对象,该类产品适用于跨国管道等超长距离管道伴热。上述两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主要应用于高温或长距离的特定伴热场景。

(3)石油天然气以及民商用领域系电伴热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由于石油天然气相关产品在对温度要求较高,电伴热带可应用于产品开采、运输、存储等该整个环节,因此电伴热在该领域的应用占比最高,2021 年电伴热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应用比例超过 30%;在民商用领域,电伴热带解决了寒冷天气下房屋或管道由于冻结、积雪导致损坏的问题,从而在北美、欧洲等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区被广泛使用,成为电伴热的第二大应用领域,2021 年电伴热在该领域的应用比例接近 30%。

(4)发达国家或地区仍为电伴热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

从电伴热市场的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欧洲等地区工商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主要国家低温天数较多,成为全球电伴热主要销售市场,2021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12.04 亿美元和 9.23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46.29%和 35.49%;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提升,2021 年市场规模为 3.31 亿美元,占比 12.73%。

从国家分布来看,美国系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能源大国,其电伴热产品市场规模位居首位,2021 年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30%;俄罗斯、加拿大系全球主要能源生产国,石油天然气已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且上述国家处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对电伴热产品需求旺盛,2021 年上述国家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0.88%和 7.65%;德国、法国、英国等产业底蕴深厚的其他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等基建投资较大的新兴经济体为第三梯队,市场份额占比在 4%~7%之间。

2、国内电伴热市场发展概况

电伴热技术自 20 世纪 70 年代被引入到国内,并于本世纪初成功切入石化领域,通过替换传统蒸汽伴热方案,得到终端客户的广泛认可,从而加速了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2021 年国内电伴热市场规模为 1.79 亿美元,目前仍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工业市场需求为主。

由于国外先进厂商对电伴热系统设计开发与市场推广具有先发优势,国内电伴热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前期我国工业领域基本采用蒸汽伴热方式,国内电伴热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时间较短,虽然大部分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优势加快产品推广使用,但在产品布局及技术积累上与国外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产品结构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仍被瑞侃、赛盟、博太科等国际知名品牌占据。

3、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电伴热的上游行业是金属丝、化工原料及色母以及温控器行业,上述行业的国内外生产商数量较多,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公允。由于本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在品种规格上较为分散,不存在对某一种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因此上游行业的局部变化对本行业的原材料供应通常不会构成重大影响,但原材料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其价格波动会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电伴热的终端行业以众多领域的工业企业为主,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对本行业的需求变化。当终端行业处于上行周期、行业景气度较高时,工业企业倾向于加速新建或改扩建生产线,对配套电伴热系统的需求增加;反之,工业企业削减新建及扩建生产线的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意愿降低,本行业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电伴热行业技术特点

从全球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当前电伴热产品的制造和工艺技术已趋于成熟,但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控制的智能化、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安全环保材料的使用、特定场景的方案设计等新需求将促使电伴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从国内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电伴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步明显,部分企业的技术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安全环保、温控精确度等方面基本与国际企业持平,但在高性能材料研制、高端产品生产工艺和系统方案设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当前电伴热行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拥有较大规模效应、较强研发能力、可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获胜。

国内企业必须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提高电伴热产品在材料端、工艺端、应用端的技术水平,逐步加快对中高端电伴热产品的进口替代,努力推动高端电伴热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5、电伴热行业发展趋势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 ODM/OEM 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欧美电伴热市场起步较早,当前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国际知名电伴热企业凭借产品品牌、销售渠道、先进技术等优势长期保持市场地位和规模优势。但在生产成本上升、全球经济多元化加速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韩国、印度等地区的部分生产商成功抓住发展机遇,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产品性能以及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向国外企业提供 ODM/OEM 贴牌产品,成功进入欧美民商用领域市场,并逐渐得到下游品牌商或终端用户的认可;其中少数具有自主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的企业经过多年行业经营,开始逐渐加快自主品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为其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2)国内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推动中高端产品国产化进程

我国电伴热企业主要在低端产品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但在国产中高端产品的竞争力较弱,中高端市场仍由外资品牌占据。近年来,国内少数电伴热企业已完成了技术、人才和项目经验的积累,其产品性能质量进步明显,同时具备了向下游工业客户的大型项目提供电伴热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上述企业以石化项目的进口替代为切入点,成功参与到国内石化项目的电伴热系统设计中,打破了国内电伴热中高端产品市场长期以来被国际知名品牌垄断的局面。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将凭借较强的综合实力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推动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3)安全、环保要求的提升推动技术发展

在产品的安全性方面,全球主要地区、国家和机构对电伴热带产品均设立了相关资质认证。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发展,产品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北美、欧洲等地区将相应提升对电伴热产品安全性要求,各项认证等级标准也随之提高。在产品的环保要求方面,欧洲、美国等地已严禁使用或进口非环保型电线电缆,对产品的安全性、阻燃性等指标格外重视,生态环保产品的大规模采用已成为国际趋势。

报告目录

第1章 电伴热行业发展概述

1.1 电伴热行业发展动态研究

1.2 电伴热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1.3 电伴热市场特点分析

1.4 电伴热行业发展周期特征分析

第2章 2024-2030年中国电伴热企业投资规划建议分析

2.1 电伴热企业投资前景规划背景意义

2.2 电伴热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2.3 电伴热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3章 全球和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3.1 电伴热行业所处阶段

3.1.1 电伴热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3.1.2 电伴热行业市场成熟度分析

3.2 2019-2030年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3.2.1 2019-2030年全球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3.2.2 2019-2030年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3.3 市场环境对电伴热行业影响分析

第4章 全球主要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分析

4.1 全球主要地区电伴热行业销量、销售额分析

4.2 全球主要地区电伴热行业销售额份额分析

4.3 北美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分析

4.3.1 北美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

4.3.2 北美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地位

4.3.3 北美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SWOT分析

4.3.4 北美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4.3.5 北美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

4.3.6 北美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

4.3.6.1 美国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4.4 欧洲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分析

4.4.1 欧洲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

4.4.2 欧洲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地位

4.4.3 欧洲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SWOT分析

4.4.4 欧洲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4.4.5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

4.4.6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

4.4.6.1 德国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4.4.6.2 英国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4.5 亚太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分析

4.5.1 亚太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

4.5.2 亚太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地位

4.5.3 亚太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SWOT分析

4.5.4 亚太地区电伴热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4.5.5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

4.5.6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

4.5.6.1 中国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4.5.6.2 日本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4.5.6.3 韩国电伴热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

第5章 全球和中国电伴热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分析

5.1 全球电伴热行业进口国分析

5.2 全球电伴热行业出口国分析

5.3 中国电伴热行业进出口分析

5.3.1 中国电伴热行业进口分析

5.3.1.1 中国电伴热行业整体进口情况

5.3.1.2 中国电伴热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5.3.2 中国电伴热行业出口分析

5.3.2.1 中国电伴热行业整体出口情况

5.3.2.2 中国电伴热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5.3.3 中国电伴热行业进出口对比

第6章 全球和中国电伴热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

6.1 全球电伴热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

6.1.1 全球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分析

6.1.2 全球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分析

6.1.2.1 2019-2023年全球电伴热行业销售额统计

6.1.2.2 2019-2023年全球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售额份额占比分析

6.1.3 2019-2023年全球电伴热行业各产品价格走势

6.2 中国电伴热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

6.2.1 中国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分析

6.2.1.1 2019-2023年中国电伴热行业销量统计

6.2.1.2 2019-2023年中国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量份额占比分析

6.2.2 中国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分析

6.2.2.1 2019-2023年中国电伴热行业销售额统计

6.2.2.2 2019-2023年中国电伴热行业各产品销售额份额占比分析

6.2.2.3 中国电伴热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6.2.3 2019-2023年中国电伴热行业各产品价格走势

第7章 全球电伴热行业运营形势分析

7.1 全球电伴热价格走势分析

7.2 全球电伴热行业经济水平分析

7.2.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7.2.2 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7.3 全球电伴热行业市场痛点及发展重点

第八章 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8.1 中国电伴热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8.1.1 电伴热行业集中度分析

8.1.2 电伴热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8.2 中国电伴热行业竞争分析

8.2.1 电伴热行业竞争概况

8.2.2 中国电伴热产业集群分析

8.2.3 中外电伴热企业竞争力比较

8.2.4 电伴热行业品牌竞争分析

8.3 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8.3.1 2019-2023年国内外电伴热竞争分析

8.3.2 2019-2023年我国电伴热市场竞争分析

8.3.3 2019-2023年品牌竞争情况分析

第9章 电伴热行业产业链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9.1 电伴热行业产业链简介

9.1.1电伴热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9.1.2电伴热行业产业链分布情况

9.2 电伴热行业上游分析

9.2.1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2.2上游行业供给现状分析

9.2.3上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9.2.4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3 电伴热行业下游分析

9.3.1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3.2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9.3.3下游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9.3.4下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10章 全球和中国电伴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1 全球和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10.1.1 全球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10.1.2 中国电伴热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10.2 电伴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2.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10.2.2 技术发展趋势

10.2.3 细分类型市场发展趋势

10.2.4 应用发展趋势

10.2.5 全球电伴热行业区域发展趋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