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金属催化剂简介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催化剂的使用,能够大幅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极大促进了化学工业化生产的开展,目前,全球约有 90%以上的化学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反应。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 4.2万种原料和化学中间体是通过催化剂直接和间接合成的,催化剂在化学工业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影响,在众多国民经济的重要和新兴领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催化剂又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
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组分以铂(Pt)、钯(Pd)、铑(Rh)、钌(Ru)、铱(Ir)等铂族贵金属为主。铂族贵金属的 d 电子轨道均未填满,表面易吸附反应物,且强度适中,利于形成中间活性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还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综合优良特性,因而成为重要的催化活性组分材料。鉴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性能稳定且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在化学工业多个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
(2)贵金属催化剂的分类
按照贵金属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态异同分类,贵金属催化剂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两类。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同一相(例如均是液相)的反应称作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相的反应称作非均相催化反应。
均相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形态为可溶性化合物(盐或配合物),如醋酸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铑、十二羰基三钌等;非均相催化剂则多为不溶性固体物,主要形态为载体负载型和金属丝网型,其中大多数非均相催化剂为多孔无机载体负载型,炭是常用的载体。
贵金属催化剂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性能与贵金属粒子的表面特性、体积以及量子尺寸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类炭、有机化合物等作为载体、配体,发挥“支架”的作用,结合具有催化活性的贵金属元素,组成具有各类催化效用的贵金属催化剂。
IMARC Group 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工业催化剂市场中,均相催化剂市场规模与非均相市场规模之比约为 7:9。非均相催化剂使用比例较高,同时因其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回收再生相对容易,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均相贵金属催化剂快速发展,与非均相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均相催化剂品类更多,针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均相催化剂往往具备更优秀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因而受到部分前沿药物研发的青睐。
按照贵金属催化剂采用的主要活性金属分类,可分为钯系列催化剂、铂系列催化剂、铑系列催化剂、钌系列催化剂、铱系列催化剂等。其中,钯系列催化剂是国内精细化工领域最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
(3)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现状
①全球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情况
贵金属催化剂应用历史悠久,贵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世纪 70年代,英国以铂为催化剂制造生产硫酸。20世纪以来,贵金属催化剂逐步拓展到硝酸生产、环氧乙烷生产、乙醛生产、醋酸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医药中间体生产等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品种、新的制备方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出现,催化剂的革新成为化学工业进步与发展的推动力,推动医药、液晶材料、农药、石油化工等领域的迅速发展。
根据 MARKET WATCH发表的《Precious Metal Catalysts Market Application,Product, Sales and Forecast 2023-2028》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64.4亿美元,预计到 2028年规模将达到 21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4.34%。
2020-2022 年受制于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地缘动荡等因素影响,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对贵金属催化剂需求有所下滑;制药行业则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特征,促进了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全球范围内,贵金属催化剂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其中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贵金属催化剂市场。Research and Markets 调研显示,2021 年亚太地区贵金属催化剂约占全球市场 44.46%的份额。
其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贵金属催化剂市场发展速度较快,成为推动亚太地区贵金属催化剂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国外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发展历史悠久,庄信万丰、巴斯夫、优美科、贺利氏等国外化工巨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在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②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金属网《中国贵金属催化剂市场浅析》数据,2022 年,我国贵金属催化剂市场交易规模约为 450 亿元左右,到 2028 年,中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需求规模有望扩大到 66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6.6%。预计伴随国内经济复苏和发展,我国贵金属催化剂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庄信万丰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贵金属催化领域铂族金属需求量约为 107.7 吨,其中汽车尾气催化剂需求量最大,占比 71%,化工需求量占比 23%,石油炼化占比 5%(化工与石化合计占比 28%)。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的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 25%-30%,该领域为增速最大的应用领域,远高于汽车尾气催化领域增长率。在化工领域中,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贵金属催化剂市场空间占比约为 3:1。以前述报告推算,2022 年中国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市场空间约为 130 亿元,其中精细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市场空间约为 100 亿元,且未来增速可观。
与国外化工巨头相比,国内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与生产规模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部分高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中高端应用领域,国外厂商的催化剂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丁二醇制备、连续法氯乙酸生产等基础化工领域,国外化工巨头提供完整工艺包(包括生产设备选配及生产工艺),其配套催化剂与生产设备匹配相对成熟可靠。
在国际政治不确定性提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贵金属催化剂国产技术储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食品饲料供给、液晶材料生产乃至国防军工特种材料安全等方方面面。未来随着以凯立新材、陕西瑞科等为代表的国内催化剂厂商持续技术积累及扩张,贵金属催化剂国产替代比例预计进一步提升。
(4)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相较于国际知名的贵金属催化剂制造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快速成长,产品产能及产量显著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向着高效绿色、规模生产与集中度提升、高性能、产品专用化的方向发展。
①高效绿色
贵金属在全球属于稀缺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1月,全球铂族贵金属(钯、铂、铑、钌、铱)储量约 7.0万吨。我国钯、铂、铑、钌、铱等铂族贵金属资源更是严重匮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2022》,2021年我国铂族贵金属储量 87.69吨,国内市场需求主要依赖于进口。如何在降低贵金属使用量的同时,保证催化剂使用效率和高性能,一直都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催化剂制备技术以及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低含量、高效率的贵金属催化剂将成为未来发展之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贵金属的稀缺性,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尤为重要。根据庄信万丰数据,2022 年,全球贵金属需求供给中约有 21%的铂、33%的钯和 33%的铑都来源于贵金属资源二次回收。我国作为贵金属催化剂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失活贵金属催化剂,将失活催化剂进行回收再生和金属提炼以实现催化剂产品再加工,一是能够促进贵金属催化剂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二是能够较大程度降低客户催化剂使用成本。
目前,部分生产企业在贵金属催化剂回收再生领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实力,非均相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工艺相对成熟。未来,随着业内龙头生产企业回收技术的不断积累,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提升,贵金属催化剂加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②规模生产与集中度提升
目前,国内精细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主要生产厂商包括凯立新材、陕西瑞科、杭州康纳等,虽然凯立新材、陕西瑞科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行业仍存在较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小型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采用釜式间歇生产且单釜规模较小。
随着安全、环保要求的提升,间歇化生产、小釜生产工艺将被封闭管道连续生产、大釜批量化生产工艺所取代。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将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性,促使行业份额向具备资金、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聚集。
③高性能
国内贵金属催化剂在活性、选择性、稳定性、产品种类方面与国际领先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随着下游精细化工领域专业化程度、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产品性能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贵金属催化剂产品。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精密仪器的助力下,未来人们对于贵金属催化剂的理论认识也将会更加深入,催化剂制备技术和产品性能将持续迭代、升级。
④产品专用化
精细化工产品具有品种多、产量小、生产工艺升级快的特征,而催化剂有特异性,催化剂与反应工艺和工程条件匹配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专用化的催化剂产品能够极大的提高催化性能,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精细化学品质量。随着医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前沿医药研发所需求的催化剂也在不断进行迭代,迫使催化剂生产企业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升催化剂选型能力,以向客户提供匹配程度更高的催化剂产品。
(5)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催化科学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约有 90%化学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反应过程。贵金属催化剂作为催化反应过程的核心物质基础,与催化反应生产条件匹配度越高,催化效果就越好。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制备要求行业内生产企业对下游行业催化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了解不同工艺条件下贵金属催化剂产品研发及调整方向,适配下游应用场景,满足各类终端客户个性化需求。这要求生产企业深入了解下游产业,并在研发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优化工艺参数的控制,保证产品性能。
目前,国产贵金属催化剂已在较多应用领域实现部分进口替代,但部分高端制药、基础化工等领域的贵金属催化剂依赖于进口。鉴于行业充分竞争之情况,业内仍有不少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使用作坊式、非封闭式间歇化釜式生产,小企业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看,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整体技术工艺水准与国际化工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包括陕西瑞科在内的一些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及技术研发,不断扩充产品品类、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参与与庄信万丰、赢创等国际化工巨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