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产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 大力支持和鼓励。继电器行业作为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其发展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1、行业基本情况
继电器类控制件作为最主要的基础元件之一,是整机电路控制系统中必要的、核心的电控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家电、工控、汽车、通讯、电力、能源、安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主要作用是实现“自动、远程”控制。这些领域当中,家电、汽车、工控作为传统产业,始终是继电器用量最大的领域。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汽车、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传统下游市场稳定增长。同时,新能源、人工智能(AI)、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继电器开辟了新的下游市场。全球继电器销售额呈现整体增长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电磁继电器市场预计自 2021 年起将恢复增长趋势,保持 3-5%平稳正增长,2022 年全球继电器市场规模近 500 亿元,至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524 亿元。
近年来,中国继电器市场需求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从 2017 年的 210.25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248.12 亿元,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260 亿元。
2、细分领域市场发展概况
继电器类控制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制造、智能电表、工业控制和通讯设施等领域,流体电磁阀类执行件产品主要用于净水器、智能卫浴、洗碗机、洗衣机等家电厨卫领域。
(1)流体电磁阀是市场开拓的重点方向,下游家电领域贡献巨大
①通用继电器和流体电磁阀产品
通用继电器是指能在某一领域或者许多领域通用的继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通用继电器下游主要应用场景为家电市场。流体电磁阀产品是生产洗衣机、净水器、智能坐便器、洗碗机等家电厨卫用品的重要配件,产品的市场需求亦主要受下游各类家电产品的供求状况影响。
②家电和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 8,333 亿元。2020 年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之下,家用电器行业面临的内外不确定性与波动有所增加,但从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收入稳定、消费多元化、国家政策对绿色、智能产业发展引导以及家电行业产品标准的升级都带来了新的机会点和增长点。
我国家电产业和家电市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韧性。从产业看,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数据,2020 年全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为 14,811.3 亿元,利润总额为 1,156.9 亿元。2020 年,彩电市场零售规模达 1,288 亿元,空调 1,616 亿元,冰箱 972 亿元,洗衣机 736 亿元,厨房电器 1,584 亿元,生活电器则达到 2,137 亿元,组成了 8,333亿元的家电内销市场大盘。
从市场规模来看,传统家电品类集体增速放缓,但新品类依旧保持增长,高端化、智能化和健康化依旧是产品升级发展的主要特征,此外,居家时间延长进一步加强了消费者对于健康家电的需求,如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具备杀菌消毒洗护功能的洗衣机,侧重杀菌消毒功能的洗碗机、光波炉等家电产品,都将迎来市场的更多关注。
2021 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国民经济稳中加固,家电行业抵御了工业原材料上涨、制造业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行业发展整体保持了积极向好的良性态势,对外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而国内市场也进一步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空调产量为 21,835.00 万台,同比增长 9.35%;冰箱产量为8,992.00 万台,同比小幅下降 0.43%;冷柜产量为 2,906.00 万台,同比增长 7.91%;洗衣机产量为 8,618.00 万台,同比增长 9.55%。大家电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源自出口订单的增长。小家电中,出口订单占比较高的吸尘器、电热烘烤器具、微波炉等产品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比分别增长 2.58%、23.2%、7.3%。
传统家电进入消费者家庭较早,普及率较高,市场规模庞大。同时,智慧家电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为家电市场带来新的活力。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2018 年初推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该计划的首要任务就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化产品,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这无疑是对智能家电家居产品强有力的推进。
智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配套规模为 8.61 万套,配置率达 12.2%。IDC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2 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突破 2.6 亿台,同比增长 17.1%。
2017-2020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 2,520.72 亿元增至 4,354.5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99%。根据国际知名数据分析公司 Statista 数据,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 2025 年将达到 8,182.77 亿元,市场增幅速度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③家电行业对继电器类产品的需求
对于传统家电品类,市场发展路径呈现结构升级的方向。由于该类产品的保有量较高,市场替换需求较高,从而对新产品提出更高的功能要求。因此家电厂商只有通过对产品的持续升级,才能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家电产品的不断迭代、品质提升,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更好的产品及更便利的生活,从而倒逼家电厂商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生产转变。
未来家电升级将形成行业增量的趋势,家电向着低功耗、节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望提升对继电器的需求。
随着家电智能化的发展,未来 2-3 年家电行业继电器平均使用量有望提升 1颗/台。
(2)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为继电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①汽车继电器的定义
汽车继电器是指专门应用于汽车电器控制的继电器,它是随着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发展起来的。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中,继电器广泛应用于控制、起动、空调、灯光、雨刮器、电喷装置、油泵、电动门窗、电动座椅、电子仪表和故障诊断系统等。
继电器使用量会随汽车档次的提升而增加安装用量,通常每辆汽车需要配备几十颗继电器,而在高端汽车中,由于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功率、功能复杂程度增加,稳定性、静音性、抗干扰性要求更高,继电器的使用量更多,成本更高。另外,为满足人们对汽车驾驶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经济性和智能化的需求,汽车继电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目前车用继电器中,高端汽车市场仍然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品牌作为国外品牌的替代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②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略有下滑,但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并且未来仍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逐步落实及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汽车工业正加速发展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产品。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充电桩数量不足造成充电不便,是制约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我国推进充电设施政策,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领域,加强对新型充电设施和装备技术的研发支持,未来相配套的电动汽车用继电器将迎来蓬勃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381 万辆,与 18 年底相比增加120 万辆,同比增长 46.05%,占全国汽车总量的 1.46%,同比提升 0.4%,未来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根据中汽协预测,2022 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 2,750 万辆,同比增长 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500 万辆,同比增长 47%;2025 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达到 3000 万辆左右。
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托底意愿明显。2020 年 3 月 3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 2 年,超出市场预期,补贴的延长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平稳过渡。4 月 7 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咨询会议召开,提出我国下一阶段发展将侧重于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乡镇农村市场的渗透率。
③汽车行业对继电器类产品的需求
国内中高端车型销售情况显示,2019 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低端、中端、高端车型销量比约 3:6:1,且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有提升的趋势。根据思瀚数据,2019 年低端车型单车需 21 颗继电器,中端车型需 31 颗,高端车型需 71颗,汽车智能化带来单车需求量年均增长 1 颗,同时低端车型市场份额每年下降2%,中端车型和高端车型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叠加国内汽车销量逐步企稳,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汽车继电器需求量分别为 8.5 亿颗和 8.8 亿颗。
西部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用于配备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主继电器售价在 250-450 元间,辅助继电器约 70-130 元,按照乘用车一辆采用 2 主 4 辅的使用量计算,在不配套控制盒的情况下,国内一台乘用车需求价值量约 1,000-1,200 元;客车单车价值量相对更高,每台需求量在 1,800-2,500元之间。假设不考虑维修更换需求,且价格每年下降 5%左右,考虑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 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测算出 2020 和 2021 年国内高压直流继电器市场价值分别为 10.8 亿元和 12.8 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整车厂对于成本的控制将会更加严格,国内品牌继电器将逐步向高端市场领域渗透以替代国外品牌,这也能为国内继电器厂商在汽车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为继电器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①磁保持继电器的定义
电力行业是继电器重要的应用领域,磁保持继电器是在该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型双稳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它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
不同之处在于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发出完成的。与一般电磁继电器相比,磁保持继电器具有性能稳定、功耗小、体积小、节能环保、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尤其在智能电表中,磁保持继电器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电子元件之一。
②智能电表市场规模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及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功能,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终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零件”,智能电表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渐上升。
随着智能电网逐渐发展,作为终端设备的智能电表,也得以快速推广和应用,电表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中国智能电网计划》发布后,我国电网自动化需求爆发,作为智能电网“基石”的智能电表大规模招标启动,以国网为例,2014 年招标量达到 9,166 万颗,招标量达到高点;2019 年国家电网电表招标总量为 7,391 万颗,同比增速为 34.5%。2020 年第一批次智能电表招标量达到 2,475 万颗,其中 2 级单相智能电能表招标需求量达到 2,228 万颗,1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招标需求量达到 215 万颗。随着智能电表招标需求数量的增加,招标金额也逐渐攀升。2019 年智能电表招标金额达到 160 亿元,同比增长 31.15%,实现高增长。
未来两年智能电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需求量将维持较快速度增长。据统计,2019 年国网智能电表招标 7,391.2 万颗,同比增长 37.7%,国内智能电表总需求约 8,500 万颗,同比增长 30.8%。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国内智能电表需求量 13,700 万颗,同比增长 24.6%。每个智能电表搭配一个磁保持继电器,即智能电表用继电器需求也将以相同增速增长。
(4)其他继电器发展领域
①工业继电器
工业继电器主要应用于机器人、PLC 控制部、手扶梯控制和逆变器等领域,占工业继电器整体市场份额的 60%以上。随着制造升级,国内市场对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需求不断增加。政策推进将促使工业机器人等工业继电器主要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从而催生工业继电器的大量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多关节或多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位移检测等,从而实现对环境和工作对象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成套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外围及周边辅助设备组成的一个独立自动化生产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生产效率。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最新报告统计,2018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创下新高,达到 38.4 万台,但是同比增长由去年的 30%下降到了仅有 1%。亚洲作为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市场。
②通讯继电器
通信行业是继电器的本源,通讯继电器主要应用于程控交换机、传真机、电话机、网络终端设备、音视频设备、仪器仪表、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主要起到信号切换的作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而产生的,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形成物与物、人与物相连的互联网。
随着相关利好政策的发布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由2016 年的 9,120.00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29,232.00 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 26.2%,预期 2022 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增加至 34,757.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