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又称质谱计。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质谱仪、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仪。按分辨本领分为高分辨、中分辨和低分辨质谱仪;按工作原理分为静态仪器和动态仪器。
1、质谱仪行业发展趋势
质谱仪具有通用性,具有更高分辨、更高灵敏、更高通量和更高准确度的特性,在科学医疗领域,质谱仪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研究的精度与广度,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质谱仪的应用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受检测监管趋严,质谱仪的应用普及度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
①质谱仪国产替代是行业发展主流
质谱仪作为仪器仪表行业的高端分析产品,国内起步较晚,进口依赖度较高,以海关总署“质谱联用仪”和“其他质谱仪”为统计口径,2022 年我国质谱仪进口总数量为 16,357 台,共计 17.67 亿美元。从进口国情况来看,我国主要在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进口质谱仪高端产品。
基于高端质谱仪核心技术及市场均外国厂商所垄断的现状,国家高度重视质谱仪的国产化替代,在政策端持续加码,从政策、资金、战略规划多角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质谱仪的国产替代将是行业发展主流。
A.各项政策落地为质谱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1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中就将“质谱分析检测技术”明确列为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16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将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仪器列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医用质谱分析仪;
2018 年国家统计局将质谱仪纳入“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关键“卡脖子”技术,双循环的重要突破方向;“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各省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发展仪器中,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区均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检测设备和科学仪器,其中江苏“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扩大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范围和层次,重点加强数字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和配套试剂等重大产品公关”,对当地质谱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中明确要推动采购国产科学仪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其中,机质解析时间飞行质谱仪、水质分析仪、快速溶剂萃取仪等建议全部采用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建议配比国产采购比例为 75%;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议配比国产采购比例为 50%,助力国产仪器进程加速。
2022 年 3 月 15 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围绕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检验检测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重点攻克快速检测、智能检测、在线检测、云检测等急需关键技术,研发常态防范、高场景适应性和先进智能化技术及装备,建立智能化检测平台,提高质谱仪、光谱仪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进口替代。
B.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质谱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为促进高端质谱仪器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国内质谱行业从 2002 年开始由科研院所牵头在研发上加大投入,零基础下坚持自主研发,培植国产核心零部件。科学技术部在 2022 年启动实施的“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以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为突破口,重点支持高端科学仪器工程化研制与应用开发,研制可靠、耐用、好用、用户愿意用的高端科学仪器,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本年度指南部署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四个方向进行布局,拟支持 95 个项目和 9 个青年科学家项目。
其中,科学仪器方向共计 66 个,包括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仪、高速高空间分辨生物组织成像质谱仪、高灵敏手性物质离子迁移谱与质谱联用仪等质谱技术设备。
C.海外管制加速国产质谱替代
2020 年,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将科学仪器产业定位为高端制造业、高保密行业和战略性产业,在“商业管制清单(The Commerce Control List)”中纳入质谱仪、涉及质谱仪的特殊处理设备及应用,主要包括能够测量 230 个原子质量的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系列)、辉光放电质谱仪、热电离质谱仪、电子轰击质谱仪等。
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研究发现,质谱仪器主要技术分为五大领域,包括整机技术、质量分析器技术、数据处理模块、进样系统和离子源核心技术。上述五个领域中,中国的专利技术多分布在进样系统和数据处理模块,在与质谱仪器核心技术密切相关的整机技术、质量分析器技术和离子源技术方面处于明显弱势,特别是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大气压质谱仪(API/MS)、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ICR/MS)等方面具有明显短板。
中国质谱仪研发起步较早,但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国外先进质谱仪产品涌入中国,导致国产仪器厂商发展阻力增大。随着海外技术管制逐步加剧,国内厂商在技术和研发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聚光科技、禾信仪器、皖仪科技、莱伯泰科等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质量分析器、离子源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为打破海外垄断奠定基础。
由于进口质谱仪通常采取捆绑销售,整体采购成本较高,国产质谱仪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同时国内企业经历了技术积累、产品研发、商业化进程,在国际行业背景下将加速抢占国产质谱市场,未来随着国产质谱仪研发及定制化设计能力的提升与生产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国产质谱仪市场份额,加速国产替代,形成正向发展循环。
②全球质谱仪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测算,2018-2026年全球质谱仪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7.70%。在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拉动下,全球质谱仪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根据 SDI 统计,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质谱仪的销售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据了全球质谱仪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质谱仪销售市场,英国、法国、德国占据了欧洲地区质谱仪市场的主要份额。
未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高端质谱仪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预计亚洲在未来会成为全球质谱仪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地区,而中国预计将成为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质谱仪应用市场。
③国内质谱仪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思瀚咨询、中国海关数据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0 年中国质谱仪市场规模约 142 亿元,按照年均复合增长率 12%计算,预测到 2025 年质谱仪市场规模将突破 240 亿元,未来市场前景良好。
根据国外成熟的质谱仪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质谱仪因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优势将会不断得到市场认可,应用领域涉及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其作为采集信息的重要源头,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各大检测领域都将会有更加广泛地应用。
2、行业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质谱分析技术作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科研分析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坚持自主研发驱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研发价值较高的数款质谱仪产品,逐步进行产品研发及储备、市场拓展、产业化应用。上述部分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情况如下:
(1)环境监测领域
“十四五”规划公布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环生态环保部等部门陆续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大环保政策文件。
要求到 2025 年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投资是之前 30 年总和的 1.44 倍,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全面步入快车道,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全面开展,监测机构的完善、监测项目的完备和监测要求的提高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行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 年我国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415.07 亿元,纵观自 2015 年以来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我国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规模整体上呈现出稳定上升,逐渐提速的发展态势。
①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状况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包括环境空气检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及数采仪五大类。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产品销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环境领域,政府需求持续增加,网格化监测及微型站市场需求旺盛。环境监测要素从大气扩展到水质、土壤及固定污染源,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网络从传统的“三废”监测发展为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
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主要集中于光谱、色谱、质谱、激光雷达、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领域,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技术在污染源和厂界监测应用趋向成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重金属污染检测领域逐步推广,超低烟尘监测系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解决了污染源烟尘低于 5mg/m3 测量下限问题,实现了超低现场烟尘的有效监测。
传统的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以离线监测为主,存在监测频次低、响应慢、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分散、不能及时反映环境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政府和企业环境管理的有效需求。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未来环境监测技术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如VOCs 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监测等)方向发展;向多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
以及区域动态遥测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推动环境监测从单一的仪器设备监测,向集群化监控预警维护系统及管理平台方向发展;部分环境监测仪器核心部件和高端仪器(如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是重要攻坚方向。
②细分领域发展状况
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国家高度重视空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针对各类大气污染源及空气颗粒物,持续加严相关政策,提高排放治理标准,细化监测部署方案,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各级监测站对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的需求持续提高。“十四五”时期,国家对于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将围绕 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新要求,重点补齐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监测短板,充分利用 VOCs 走航监测技术,增强精准发现污染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法规标准越来越严格,未来 5-10 年将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时期,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预计到 2023 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规模将超过 2,743.1亿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根据 GEP Research 测算,2023 年中国 VOCs 治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66.6 亿元。
水环境监测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地上地下、陆海统筹、三水统筹的新要求,组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网络;优化水质监测布局,关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监测分析,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面源监测,实现水岸共治;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施例行化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守护地下水水质安全;在重要水体开展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素等新污染物监测试点,摸清水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在线监测仪器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水质 VOCs 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
据申万宏源证券测算,十四五水质监测迎来高速高质发展,设备销售空间达 366亿元,十四五期末运营空间 45 亿/年,新兴第三方检测市场 317 亿元/年。
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国家对土壤污染监测、调查、防治、修复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项政策颁布,促进了土壤监测、土壤修复行业的蓬勃发展,土壤监测设备需求明显上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要“以反映全国土壤环境质量长期变化趋势、支撑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为重点,优化调整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各地以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为重点,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至少完成一轮监测。探索开展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实施情况卫星遥感监测。”
③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项环保政策的推出为监测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环境监测将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环保治理的首要步骤和重要依据,环境精准监测和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将被大大提升。
A.VOCs 监测力度持续提高
2020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 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要求有条件的化工类工业园区要开展走航监测、网格化监测以及溯源分析等工作。组织重点区域各省(市)对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开展走航监测,鼓励各地开展 VOCs 来源解析,确定影响 O3生成的主要 VOCs 物种和排放行业,提高精准治污水平。
2021 年 3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0%以上。
2021 年 8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解决当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强污染源 VOCs 监测监控,鼓励企业配备便携式 VOCs监测仪器,及时了解排污状况;鼓励重点区域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厂区内VOCs 无组织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在 VOCs 主要产生环节安装视频监控设施。
当前阶段,加强 VOCs 治理是现阶段控制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企业实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安全隐患的有力手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美国过去 15 年间 VOCs 的减排量为 55%,欧盟过去 20 年间 VOCs 的减排量为 40%-50%,对比欧美国家的 VOCs 治理历程及治理目标,预计我国未来 VOCs 治理市场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B.走航监测将成为重要的应用技术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都将走航监测作为环境污染问题排查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 年 3 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对走航监测做出了标准化定义,包括了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的设备组成和性能要求、走航监测实施方法及要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及安全防护要求等内容,涵盖了走航监测工作实施前、中、后所需关注的各个方面。
走航监测以车载质谱为主要监测设备,利用车载式快速监测设备在行进中连续自动监测,结合定点监测,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显示沿行进路线污染物空间连续分布,为污染摸排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已经明确,为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整个环境监测带来新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走航监测技术作为重要的监测手段,能有效提高大气污染诊断能力,辅助大气污染精准监管,未来将成为环境监测领域重要的应用技术。
C.现代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重点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进行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联网,大气超级站、卫星遥感等特征性监测数据联网,构建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环境遥感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生态环境部未来的工作重点。未来将建立基本覆盖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面监测站点,加强环境专用卫星与无人机的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21 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预测,随着环境监测网络下沉拓展,监测站点将大幅增加,我国将实现国、省、市、县、乡五级全覆盖,催生新的市场空间;在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排污许可制度逐步完善,更多行业的企业排污监测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将每年新增2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2)医疗领域
质谱技术在医疗领域主要应用于临床检验。临床质谱检验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现性好,高通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分子生物诊断等多领域,在微生物鉴定、新生儿疾病筛查、维生素检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临床应用外,质谱仪凭借其高度专一性、选择性与灵敏度,搭配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分离技术,还广泛应用于 DNA与蛋白质分析、药物代谢毒性分析、药物剂型设计开发等领域。
质谱仪在临床领域应用广泛,国际行业巨头历经几十年发展,在市场中具有领先地位,特别是丹纳赫、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行业巨头在医疗质谱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随着国家对高端质谱仪器发展的重视,国内厂商积极引进培养人才,攻关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临床质谱仪的国产替代,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临床质谱仪器的国产替代率逐年上升,2021 年临床质谱仪国产替代率约为 29%。
其中,按仪器类型分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应公司 LC-TQ 系列产品)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应公司 CMI 系列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按台数计分别占比 37.64%和 30.82%,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支持、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质谱检验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未来质谱仪在医疗临床领域发展趋势如下:
①行业政策助力医疗质谱发展
2021 年 12 月《“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中要重点发展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医疗器械和精准用药所需的各类分子诊断产品,要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攻关突破质谱分析等设备,加强医疗装备创新能力建设,突破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全自动前处理设备、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等微生物分析设备等。
2021 年底,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强调质谱仪在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质谱仪器产业的应用推广,加强质谱仪等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制。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明确要求全自动质谱分析系统全部采购国产产品,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国产品牌采购率至少 25%,极大地提振了国产质谱市场信心。
②体外诊断发展带动医疗质谱市场需求提高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精准医疗作为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体外诊断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取出后利用试剂或仪器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从而辅助判断疾病或身体功能的诊断方法,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检测精度的提高、医疗消费理念的成熟,体外诊断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数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450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336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2,198 亿元,2020-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38%。
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将带动临床质谱需求持续提高,根据《临床质谱行业白皮书》统计,中国临床质谱行业处于发展早期,随着临床质谱常规应用渗透率提高,以及内分泌激素、微量元素等更多新兴项目、技术平台投入临床,中国临床质谱市场将快速增长。
③医疗质谱应用广泛,发展潜力巨大
20 世纪 80 年代末,电喷雾电离(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两种软电离技术出现,使生物大分子的离子化成为可能,质谱技术其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在临床医学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质谱技术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药物浓度检测、微生物检测和维生素检测。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方面,质谱法的一滴血多检优势明显,检测项目越多综合成本越低。传统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多采用免疫方法学检测,一次仅可检测一种疾病项目。目前国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一次性可以筛查四十多种遗传病,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紊乱、脂肪酸氧化缺陷等造成的疾病,大大提高了筛查效率。
随着三胎政策出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综合防治出生缺陷新生儿的重要性逐渐提高,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促进早筛早诊早治”,该政策将进一步促进临床质谱仪器在新生儿早筛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药物浓度检测方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在低血药浓度的药代动力学中也能精准检测各项指标,为临床实现给药方案个性化提供支撑。国内药物浓度监测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主要是国家强制要求的精神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未来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普及,对新型药肿瘤靶向药物、中毒药物、抗生素药物、心血管药物等在血液中浓度低的药物,通过质谱分析 pg/mL 级别的灵敏度亦可实现精确检验,在个体治疗时代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药物浓度检测场景应用将加快。
微生物检测方面,临床质谱技术可以早期精准识别病原体,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早期有针对性地采用恰当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能助力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医院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微生物质谱检测主要基于定性检测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通过检测获得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已知菌种图谱进行对比,得到鉴定结果。
随着国产微生物质谱产品增加,质谱菌种数据库的搭建是该类产品的核心竞争要素。据 Global Data 预测,中国微生物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于 2025 年达到 120 亿元人民币,微生物质谱仪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在效率上有极大提升,可降低检验科耗材成本,预计其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维生素检测方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全面反映体内维生素 D 状况,是维生素检测的金标准,是维生素检测的推荐方法,是唯一能区分维生素 D2和 D3 亚型的方法。传统技术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中,存在维生素类似物的交叉反应,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且每种维生素需要分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一次可检测所有维生素,因此质谱在维生素 D 市场检测中的普及是未来发展趋势。
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统计,需要维生素 D检测的人群主要包括妊娠期妇女、新生儿和 60岁以上老人,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 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的预测,2025 年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 2.1 亿人,预测未来维生素 D质谱检测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临床质谱行业白皮书》统计,临床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市场的规模为 17.20 亿元,在微生物检测市场规模为 20.5 亿元,在药物浓度监测市场的规模为 38.55 亿元,在维生素检测(主要是维生素 D 单项检测)市场的规模为 17.54 亿元。结合质谱在类固醇、甲状腺激素、蛋白质、核酸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临床质谱行业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为临床质谱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目前我国临床质谱检验占临床检验的比重不足 1%,与美国 15%的占比相比差距巨大。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机构数量多,对临床质谱检验有较大的需求。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 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三级医院数量 3,275 家,二级医院数量 10,848 家,疾控中心3,376 家,妇幼保健机构 3,032 家。
随着国内质谱仪厂商在高端医疗质谱仪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提高产业化力度,质谱仪的临床应用需求不断释放,预期形成百亿元以上的新兴市场。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预测,综合考虑公立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医检机构,2025 年中国临床质谱检验市场规模在中性估计下为154.62亿元。
(3)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定性以及精确定量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非法添加物质分析、转基因食品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领域。高分辨质谱仪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与轨道阱质谱仪等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质量分辨率,可以更准确的测得分析物分子量,可在复杂基质背景下对微量成分进行鉴定,常用于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非法添加物质分析、转基因食品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
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对监督管理的科学支撑,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面向医院、学校、托育机构等重点场所,科学布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提升风险监测覆盖面和问题发现率。
聚焦执法、司法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能力。加快重点品种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鼓励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和第三方平台向政府信息平台开放数据。深化食品安全抽检制度改革,明确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与评价性抽检的功能定位,以功能为导向优化实施机制,强化抽检监测的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作用。
2022 年 3 月 15 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研发有害物高通量精准、快速检测的先进标准方法及装备,开发“绿色”光谱和质谱检测技术,开展快检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评价认证,构建检测技术体系、评价体系及应用平台。
“十四五”期间,部分省份也针对食品安全提出发展目标。其中,广东提出优先在食品药品安全、环保、通讯、交通、通关、工程建设等粤港澳三地共识度高的领域实现突破。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健全质量追溯制度和体系。吉林提出全面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未来随着经济模式的创新,食品消费平台也将逐步成为食品检测的客户群体,加强对大型商店、生鲜超市以及网络食品消费平台的监管力度是必然趋势,新兴消费业态的检测需求将逐步释放,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6-2021 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 2022 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 1,204 亿元。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
随着未来国家针对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和检测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快速增长将为上游检测仪器市场需求提供强大支撑,质谱仪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空间将会不断增长。
(4)实验室分析领域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长期的政治经济地位,促进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全球主要国家的重要战略。近十年来工信部、国务院、发改委等机关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强调发展国产科研仪器产业重要性和大力支持行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分析仪器是科研仪器的重要组成,中国科研分析仪器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十分旺盛,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 年中国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 345亿元,2019-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4.91%,据此测算,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 418 亿元。
质谱仪是分析仪器中最主要的仪器类型,质谱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方法和分析工具不断发展,用于详细分析粒子和分子。该技术的应用涵盖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基础发现研究项目、食品和环境测试、临床应用、材料科学以及药物和生物治疗开发。
2022 年 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实施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重点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生物产业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和制造生产、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和制造、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总体规模为 1.7 万亿,并新增贷款和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2022 年 9 月 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据仪器信息网统计,随着政策出台,各大高校纷纷公布采购需求,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采购需求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电喷雾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质谱类产品,极大促进了国产科研仪器的发展,加强了质谱仪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据中国科技部统计,国内科研机构所属的仪器中质谱仪器货值占比最高约22.2%,质谱仪数量在科研仪器中占比约 17.8%,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质谱仪等高端科研仪器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同时,科学分析仪器在疾控中心、公安领域等亦有广阔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