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浆背景知识
①色浆的定义
色浆又名颜料浓缩浆或加工颜料,是选用各种不同的颜料和填充剂,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等技术,通过严格的加工工艺分散在溶剂或树脂中制成的半制品。
作为颜料的存在形式之一和一种主要的使用方式,色浆具有色彩鲜艳、用途广泛的特点,从小到衣着装饰、日用、玩具、家具,大到房屋建筑、船舶、集装箱、桥梁等,色浆的使用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颜料的所有使用方式中,以色浆形式使用的颜料占全部颜料的比例约为 1/48。
②色浆的分类
色浆品种繁多,专业性日益增强,大体可按照色浆的用途、溶剂体系、颜料种类、生产方式等进行分类。
A.按用途分类
色浆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产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下游运用行业的不同,色浆可分为涂料色浆(包括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纺织色浆、造纸色浆、乳胶色浆、木器色浆、地坪色浆、机械色浆等。
B.按颜料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颜料原材料的不同,色浆可分为无机色浆和有机色浆。无机色浆使用无机颜料,包括钛白色浆、碳黑色浆、氧化铁色浆等;有机色浆使用有机颜料,包括酞菁色浆、偶氮色浆、喹吖啶酮色浆等。
C.按溶剂体系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溶剂体系不同,色浆主要可分为水性色浆和溶剂型色浆,其中,水性色浆以水作为基础溶剂,溶剂型色浆以有机溶剂作为基础溶剂。
由于溶剂体系的差异,水性色浆与溶剂型色浆在部分性能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同下游应用场景对色浆溶剂体系有着不同的要求。此外,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溶剂型色浆中使用环保型有机溶剂作为基础溶剂的产品逐渐成为溶剂型色浆的主流。
D.按生产方式分类
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色浆可分为自磨色浆和商品色浆。所谓自磨色浆,是指色浆的使用企业(如涂料厂商等)根据其需求自行购买粉末颜料、溶剂等基础原材料,通过自行研磨的方式产出色浆并自行使用;与之相对,商品色浆是指由专业色浆厂商生产并销售给色浆使用企业的色浆。与自磨色浆相比,商品色浆在以下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a.节能环保性更强
与自磨色浆厂商相比,专业化生产商品色浆的企业技术能力水平更为成熟,因此商品色浆生产过程更具有节能环保效应。通过集中生产产生的规模化效应,商品色浆生产企业能够有效提高颜料的使用效率,更易于对废水等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减少排污、控制环境污染的效果。数据显示,与小规模自磨色浆相比,每集中生产 1 吨商品色浆,能够减少 5-10 吨废水排放,节约 20%颜料使用量9。
b.产品品质更高,性能更好
由于长期专注于色浆的研发与生产,相较于自磨色浆厂商,商品色浆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拥有更先进的专业色浆生产设备及更专业的生产人员。因此,相较于自磨色浆,商品色浆拥有更高的着色强度、更小的颗粒粒径、更良好的体系适配度以及更好的批次稳定性,更便于色浆使用企业根据不同运用场景和需求使用。
此外,自磨色浆基本为自磨自用、现磨现用,对保存期限的要求较低,也间接导致其稳定性劣于商品色浆。而商品色浆生产企业从色浆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始即考虑产品稳定存储的问题,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品控,并拥有较强的的产品生产管理和检测能力。因此,商品色浆在批次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磨色浆。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引入商品色浆的概念,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商品色浆占色浆使用总规模的比例快速上升。因此,商品色浆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对自磨色浆的替代过程10。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专业化、细分化分工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该替代过程在未来仍将延续。
(2)色浆行业发展概况及现状
商品色浆在发达国家的使用起源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发展于 70 年代,出现了诸如赢彩、科莱恩等著名品牌。在我国,颜料使用企业长期以色粉或自磨色浆的形式使用颜料。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以及市场对高档次涂料需求量的日益提升,商品色浆的概念被引入我国,部分质量意识较强的涂料厂家开始从国外购买色浆,价格较高。
至 90 年代后期,国内色浆企业于江、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地区应运而生。下游客户对自身产品质量提升的要求所带来的高品质色浆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国内商品色浆行业逐步发展起来。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国产化逐步推进,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商品色浆的质量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带来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大幅提升使得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提高的同时,产品成本也变得可控,市场价格逐步降低,商品色浆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2016-2022 年,我国商品性水性色浆的市场规模由约 24.10 亿元上涨至约 48.4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33%;商品性水性色浆的年产量由约 27.21 万吨上升至约 36.71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12%11。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及环保政策的收紧,水性色浆占色浆总体规模的比例不断提高,而由于下游如汽车涂料、船舶涂料等应用场景对色浆的性能要求,油性色浆仍被广泛使用,环保性能亦逐步提高。
同时,随着商品色浆在品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体现,商品色浆占色浆整体规模比例不断扩大,尤以水性色浆商品化程度高;油性色浆的商品化程度亦有较快的提升,但仍以自磨为主导。
目前,我国水性色浆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世名科技、科迪纳微、纳美新材等第一梯队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和市场开拓,在客户端保持与下游头部企业密切合作,在价格端通过规模生产和技术优势形成价格优势,在销售端以厂家直销加经销布局的方式覆盖全国,在产品端通过通用化加定制化的差异产品满足不同规模下游客户的需求,从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较为充分。
油性色浆方面,由于油性色浆所具有的危化属性,在生产、仓储、运输过程中除需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及人员外,还需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等必要的资质,生产经营手续更为复杂。因此,国内的油性色浆生产企业较为分散,处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多,部分大型企业因生产场地等的限制,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由其他具备危险化学品资质的企业生产。
(3)色浆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分工进一步精细,色浆的专业化、功能化成为发展趋势,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亦推动着下游客户由使用自磨色浆转向外购商品色浆。未来,商品色浆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下游应用行业的需求
色浆作为颜料的一种主要使用方式,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纺织、造纸等多个行业,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将对色浆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①建筑涂料行业
建筑涂料行业是我国最早使用商品色浆的领域,也是目前商品色浆最重要的使用领域之一。由于水性色浆的环保特征和性能特征更符合建筑涂料的整体要求,因此水性色浆在建筑涂料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
建筑涂料的使用量与建筑业息息相关,尤与房地产行业相关度高。近年来随着市场整体波动,房地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进而传导至建筑涂料的使用量降低。然而在建筑行业中,相较于新建房屋,重涂(即翻新)对建筑涂料的使用占比更高,需求更具有韧性。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量建筑面积已超过 1,300 亿平米,其中住宅面积约 790 亿平米。住宅面积中,城市和县城住宅面积约 450 亿平米,非城镇住宅面积约 340 亿平米,城镇占比近 60%。假设城市和县城住宅面积中的 2/3 每 50 年翻新一次,则住宅翻新市场为 6 亿平米/年,而随着生活品质提升和翻新周期缩短,假设城市和县城的住宅面积上升至 500 亿平米且每 25 年翻新一次,则未来理论上的住宅翻新市场为 20 亿平米/年,是当前翻新需求的 3 倍左右。
此外,参考 2020 年的第七次普查,中国存量房平均房龄约 15.8 年,参考日本经验,存量房龄20 年以上即进入集中翻修周期。考虑到中国住宅建设期集中,与日本类似,未来翻新需求有望集中式爆发。
据此推算,预计未来建筑涂料的需求将跟随房地产行业波动收敛,且随着重涂需求集中释放,中期建筑涂料市场空间约 1,330 亿元,相较当前增长约 15%,建筑涂料中期需求具备成长性。
②工业涂料行业
工业涂料行业市场规模较大,细分领域较多,可进一步细分为汽车涂料、船舶涂料等多个子行业。因工业涂料运用场景及涂布基材的特征,工业涂料中以油性涂料居多,同时涂料厂使用自磨色浆多于外购商品色浆。以汽车涂料为例,汽车涂料是除建筑涂料外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同时也是对性能要求最高的涂料品种,主要用于各类车辆车身及其零部件,主要分为新车车身涂料、内外饰涂料、售后市场车辆修补用涂料。
全球汽车产销量于 2018 年前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自 2018 年起逐年下滑,受此影响汽车涂料市场规模也相应回落,2020 年受全球卫生公共事件影响市场规模达到历史低点。2021 年后全球汽车市场逐步复苏,2022 年全球汽车产量为 8,502 万辆,同比增长 6.0%,消费量为 8,163 万辆,汽车涂料市场规模于 2021 年也相应增长至 205 亿美元。
除新车销售外,汽车保有量亦稳定增长,带动涂料售后市场的增长。2021 年全球涂料售后市场占汽车涂料总规模比例为 44%,为汽车涂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为15.4 亿辆,同比增长 1.8%;我国汽车保有量为 3.2 亿辆,同比增长 5.6%。稳定增长新车销售量及汽车保有量将为汽车涂料市场提供可观的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汽车涂料市场规模将达 304 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
③纺织行业
纺织行业是商品色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颜料用于纺织纤维着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颜料和树脂加工成涂料印花色浆,在纤维外部着色;另一种以颜料制成纤维原液着色色浆,在抽纺纤维时直接加到纤维粘胶或纤维树脂中,使颜料呈现在抽丝中,着色纤维不必经过染色,在纤维内部着色。
与传统纤维外部着色技术相比,原液着色技术不但可以赋予制备的彩色纤维良好的耐日晒、皂洗、不怕汗渍等特点,还可以省去下游产品的染色工序,减少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随着原液着色技术的成熟和原液着色色系下游市场的开拓,原液着色色浆在未来有望快速增长。
④造纸行业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到 2025 年,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达 1.4亿吨,单位产品浆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到 2035 年,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 1.7 亿吨,单位产品浆耗、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造纸行业的持续发展及对环保、能耗不断提高的要求,将在未来继续推动造纸用色浆的稳定发展。
⑤乳胶行业
我国橡胶产量相比消费量差距较大,来源主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进口量为 795.2 万吨,较 2022 年的 736.0 万吨上涨 8.0%。乳胶作为橡胶行业的分支,也主要依赖进口。乳胶的使用范围广泛,家用手套、医用手套、乳胶气球、交管都是常用的乳胶制品。未来,随着乳胶制品产品不断上升,乳胶色浆使用量将稳步增长。
⑥其他用途行业
我国商品色浆最初应用于建筑涂料行业,后来逐步拓展到纺织、造纸、工业涂料、乳胶、皮革等行业。随着商品色浆生产企业不断加强研发以及更多下游行业对商品色浆逐步了解,商品色浆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到包括海洋、航空、PVC 制品、防静电产品、油墨等多种特殊功能领域。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及商品色浆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未来商品色浆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壮大。
2)专业化生产的需求
商品色浆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对自磨色浆的替代过程,正是下游行业对高品质色浆的需求催生并推动了商品色浆行业的发展。与进行色浆自磨的厂商相比,专业化、规模化进行商品色浆生产的色浆厂商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拥有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更专业的员工,所产出的色浆产品相较于自磨色浆品质更优、适配性更高、性能更好、稳定性更强。
近年来,随着色浆使用企业对商品色浆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商品色浆在色浆总体规模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其中,尤以水性色浆商品化程度高,商品色浆的使用在水性色浆中已成为主流,而油性色浆因其产品特性及运用场景等原因,仍大部分由色浆使用企业自行研磨。
随着商品色浆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下游企业对自身产品品质要求和成本管控的提升,未来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放弃自磨色浆,选择外购高品质的商品色浆,推动商品色浆行业进一步发展。
3)环保需求
商品色浆的上游行业为颜料行业,下游行业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纺织、造纸、橡胶等行业,均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重污染行业。商品色浆的发展,既能通过精细加工提高颜料利用率,又能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过程管控,有效降低自磨色浆生产中对粉尘、废水的排放,对上下游行业均能带来环保效应。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有更多的下游行业企业选择外购商品色浆,减少自身污染物的排放。
4)国产化的需求
商品色浆在发达国家的使用起源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发展于 70 年代,出现了诸如赢彩、科莱恩等著名品牌,对商品色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产商品色浆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对进口商品色浆的替代,尤其在水性色浆上,基本已实现国产化供应。
而在诸如海洋、航空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用途的特殊高端色浆领域,进口产品所占比例仍较高。随着我国商品色浆企业技术不断完善,未来国产色浆产品进一步替代进口色浆产品将是必然趋势。
(4)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商品色浆行业中,水性色浆的市场集中度较高,除明光科迪纳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外,市场上主要的水性色浆生产厂商有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多年的经营和市场开拓,在客户端保持与下游头部企业密切合作,在价格端通过规模生产和技术优势形成价格优势,在销售端以厂家直销加经销布局的方式覆盖全国,在产品端通过通用化加定制化的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规模下游客户的需求,从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国内水性色浆市场竞争较为充分。
油性色浆方面,由于油性色浆所具有的危险化学品属性,其在生产、仓储、运输过程中除相应的技术、设备及人员外,还需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等必要的资质,生产经营手续更为复杂。因此,国内的油性色浆生产企业较为分散,普遍处于中小规模,部分大型企业因生产场地等的限制,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由其他具备危险化学品资质的企业生产。
此外,赢彩、科莱恩等国外知名色浆生产厂商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高端色浆领域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