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指一种充电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主要组成部分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通常也简称为锂电池锂离子。
电池模组:指锂离子电池经串并联方式组合,并加保护线路板及外壳后,能够直接供电的组合体,通常由电芯、电源管理系统、结构件和辅材组成。
锂电池 PACK:指利用机械结构将众多单个锂离子电芯通过并联及串联连接成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过程。
电池管理系统、BMS: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必备部件和核心部件,主要为了对锂离子电池模组中锂离子电芯(组)的监控、指挥及协调,由印刷线路板(PCB)、电子元器件、嵌入式软件等部分组成,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
电池簇:指由电池模组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且与储能变流器及附属设施连接后可实现独立运行的电池组合体,此外还配置有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
1、锂离子电池概念及分类
电池按照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是指放电后不能再充电使其复原的电池,即不能循环使用的电池,如碱锰电池、锌锰电池等。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重复使用的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相较于其他二次电池(铅蓄、镍镉、镍氢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二次电池之一。
锂离子电池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形状分主要有圆柱形、方形和软包电池三类;
按照用途主要分为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按照正极材料体系来划分,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
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主要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较长,上游主要为各类基础原材料包括钴矿、锂矿、石墨矿等开采、冶炼企业;中游为锂离子电池电芯和电池模组生产企业,电芯是电池的核心构件,模组制造企业选择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将电芯进行封装集成组成电池模组,供给下游市场进行应用。
2、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竞争格局
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与上游的锂离子电芯行业均属于充分竞争行业,但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市场竞争者格局会有所不同。下游产品所属的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格局会较大程度影响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模组市场,尤其是手机锂电池市场中,在市场初期,国内手机市场集中度还不是很高,高、中、低端手机生产厂商都存在于手机市场,同时手机锂电池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决定了锂离子电池模组市场参与者较多,高中低端的生产者都活跃于市场。随着手机市场多年的发展,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中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相应的手机锂离子电池模组中高端生产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锂离子电池模组高端生产厂商通常为能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整体解决方案及制造服务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生产企业,能够进入产品应用领域所处行业的主要生产厂商的供应链,上述国际知名品牌厂商有着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对锂离子电池模组生产厂商的研发水平、制造能力、供应能力等均有很高的要求。
相比于日本和韩国,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锂离子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与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3、锂离子电池模组下游市场需求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质量轻、能量密度大等优点。在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设备、动力、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锂电池模组主要包括传统消费类领域和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传统 3C 消费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包括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AR/VR 设备、娱乐机器人等新兴产品。总体来看,在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在新兴消费电子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
另外,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也会给后续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打开空间。消费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容也将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智能手机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模组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电子芯片技术、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触摸操作功能以及超大高分辨率液晶屏幕等不断应用于手机,手机向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和多功能化的方面发展。为了满足手机对移动电源提出的更高要求,手机的移动电源经历了从镍镉、镍氢电池到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过程,目前手机均使用锂离子电池模组。
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的逐渐升高,且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已增长至接近 95%,较难出现变革性发展推动出货量上升,因此智能手机市场由快速增长进入稳定维持的局面。根据分析机构 Canalys 的统计,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3.5 亿台,相较于 2020 年的 12.7 亿台,同比增长 7%,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2020 年开始,由于新冠疫情、俄乌战争、通货膨胀等对全球经济和消费者需求造成的不利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2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 6.5% ,至 12.7 亿部,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下降趋势不会持续较长时间。
根据 IDC 的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趋势将是短期的,智能手机市场将在 2023 年反弹至同比增长 5.2%,从长期来看,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4%。随着行业发展,智能手机行业集中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智能手机前五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从 2017 年的 60.80%提高到 2021 年的 72.00%。
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包括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娱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AR/VR 设备等新兴产品,功能多元化、品种多样化,成为消费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进步,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扩展,呈现出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扫地机器人行业,市场参与者包括智能扫地机器人公司以及传统家电公司等。各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革新不断进行产品线创新,同时实现大规模生产,使得市场供给量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带来消费升级,对扫地机器人产品的需求增长。近年来,中国扫地机器人销售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 年出现小幅下降后 2020 年恢复增长。2023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提升至137亿元,同比增长超10%
(2)工业电子设备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工业 4.0”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应用于工业制造、商业运营、医疗等行业,促使相关行业数字化水平得以极大提高,以更高效、更便携、更安全和更环保的方式运作,如 PDA 扫描器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物流行业、商超等行业的工作效率。随着对工业电子设备便携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电子设备无绳化趋势明显,以电池作为动力的主要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二维码和条码的进一步普及促进手持式条码扫描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PDA条码扫描器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类条码识读设备,由使用者手持扫描器主动对准条码扫描,具有成本低、安装简易、使用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零售、金融、邮政和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
,2021 年全球 PDA 条码扫描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23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61%,拉动了手持识别 PDA 所用的锂电池模组产品的销售。全球 PDA 条码扫描器的核心生产商包括斑马技术、优博讯和霍尼韦尔等,前三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为 51%。
(3)二轮电动车市场
二轮电动车作为一种为居民提供出行服务的交通工具,其轻便、节能、经济的特点推动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我国的二轮电动车出行市场,具有海量、刚需、高频、下沉的特点,满足居民日常通勤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快递、外卖这类专业出行需求。
随着 2019 年新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出台、共享经济及产业升级的助推,二轮电动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 2019 年新国家标准落地前我国二轮电动车行业整体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2014 年行业产销量首次出现了下降,随后连续两年持续减少,2018 年出现小幅回暖,产量为 3,278 万辆,销量为 3,089 万辆。
2019 年年中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在给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激发了二轮电动车的替代需求,2019 年二轮电动车产销量持续回暖,并于2020 年真正意义上大幅增长,产量达到 5,100 万辆,销量达 4,760 万辆,均突破了历史最高值。
从二轮电动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同样,在新国标落地以后,行业整体迎来了从瓶颈期的突破,2019 年和 2020 年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 851 亿元和 1,046 亿元,增速达 19.9%和 22.9%,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预计未来随着大部分城市的过渡期的来临,将进一步催化不符合新国标的二轮电动车的替代,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
二轮电动车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两种类型。锂电池在轻量化、长续航、长寿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自 2019 年新国标出台以来,主要电动车品牌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新车型中,配备锂电池的比例超过了 50%。有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锂离子二轮电动车市场的渗透率为 23%,虽然在逐年提升,但相较于年增量 3,500 万-4,000 万辆的庞大市场来说,锂离子电池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锂电轻型车用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5GWH,锂电池在二轮电动车新销售车辆当中的渗透率将超过 80%,在存量市场的渗透率将接近 50%。
(4)储能类市场
2020 年,我国提出 2030 年“碳达峰”与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在此背景下,储能电池市场也展现出高成长性,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截至 2020 年末,中国锂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2.91GWH,按照发改委设定的 2025 年 30GWH 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发展目标,新型储能锂电池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将超过 56%。
根据 EVTank 数据统计,2021 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 66.3GWH,同比增长 132.4%。根据高工锂电(GGII)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416GWH,未来 5 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8%。
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17 年至 2020 年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3.5GWH增长至16.2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7%。2023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 同比增长58%
(5)动力类市场
从全球锂电池分产品消费结构看,动力型锂电池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三大终端中增量最大的板块。2019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116.6GWH,其中中国出货量达到 71GWH,占比 60.89%,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消费市场。
根据高工锂电(GGII)预测和统计,受国内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增长以及欧洲新能源汽车继续高增长的影响,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220GWH,相对 2020 年增长 175%。根据 EVTank 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371GWH,同比增长 134.7%。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550GWH,2030 年有望达到 3,000GWH。
近年来,基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成为动力锂电池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国“碳减排”、“碳中和”加速推进,促使电动汽车产销快速增长。2021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为 250 万辆和545 万辆,2025 年销量将分别达到 900 万辆和 2,148 万辆。对应估计的国内和全球 2025 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 553GWH 和 1,225GWH,2019-2025 年国内和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4.07%和 47.70%。
4、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锂离子电池模组 PACK 的本质是将锂离子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精密结构件及其他辅材等集成组装成电池模组为下游终端产品提供动力,锂离子电池模组是硬件和软件的集合体。锂离子电池组根据电芯不同,PACK 的工艺方法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
三种形态电池中,圆柱电池以正极、隔膜、负极的一端为轴心进行卷绕,封装在圆柱金属外壳之中;方形电池采用卷绕或叠片工艺制造,不同于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卷绕工艺通常有两个轴心,将正极、隔膜、负极叠层围绕着两个轴心进行卷绕,然后以间隙直入方式装入方形铝壳之中;软包电池与方形电池一样是采用卷绕或叠片工艺制造,但用的是铝塑膜材料进行外部包装。
不同形态的封装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客户也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封装技术。圆柱电池,因为其工艺成熟,以及受到特斯拉的较大规模应用,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方形电池,因为其安全性好,也是主流的技术路线之一;软包电池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消费类电子体积小,轻薄化发展的趋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对于上述三种封装技术积累了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能够针对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设计和生产服务。
5、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不断快速更迭,各种智能化设备及产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延伸,锂电池作为一种安全、环保、节能的动力来源,对下游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锂电池整个产业链,PACK 环节是锂电池从“标准化”到“定制化”的关键环节,承上启下,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锂电池 PACK 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前端电芯型号的选择、结构设计、技术参数、尺寸大小,都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完成相应的定制方案。
(1)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与传统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同时由于不含铅镉汞等有毒物质,被称为绿色新能源产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交通工具、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储能产品等领域的持续发展,锂电池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327GWH,同比增长 130%。预计 2022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 600GWH,同比增速有望超 80%,到 2025 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 1,456GWH,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3%。
(2)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与上下游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多年发展,锂电池模组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和需求数量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下游客户对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定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供应链管理、客户认证等方面形成进入壁垒,行业集中度近年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聚集。由于进入门槛和市场集中度较高,锂电池模组 PACK 厂商的主要优势企业的竞争对手会相对稳定,但是随着产业链各自之间不断的“联姻”,市场竞争格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
强强联合不仅巩固了各自优势地位,还能实现协同效应,产业链内企业开始加强上下游的整合,意图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现阶段电芯制造企业、电池模组封装 PACK 企业、甚至下游部分整车制造企业都开始凭借资本及技术力量对行业内上下游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整合,这种趋势将成为未来锂电池产业链的阶段性特征,并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