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概述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 60 多个,饮茶人口超过 20 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2019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 5 月 21 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为茶的古称)。《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大大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的作者陆羽亦被尊称为“茶圣”。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快速发展,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 2018 年统计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2、茶叶分类
根据 GB/T30766-2014《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国家。
(1)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氧化程度<10%),其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具有“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烘青绿茶(如普通烘青、细嫩烘青)、晒青绿茶(如滇青、川青等)、蒸青绿茶(如煎茶、玉露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蒙顶山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恩施玉露等都属于绿茶。
(2)白茶
白茶是微发酵茶(氧化程度 5%~15%),因其成品茶“银针白毫”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产品。
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都属白茶。在符合相关标准的贮存条件下,白茶可长期保存。(3)黄茶黄茶是轻发酵茶(氧化程度 10%~25%),其平和甘醇、叶黄汤黄。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黄大茶主要有霍山黄大茶。
(4)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氧化程度 20%~70%),亦称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高锐、丰富多样。乌龙茶主要可以分为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包括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腰、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其中: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产于福建“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品具“岩骨花香”,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清恬,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汤色橙黄,七泡有余香,泡后叶底“绿叶红镶边”,细品有独特岩韵。2006 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茶类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氧化程度 70%~95%),其香高、色艳、味浓,具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三大类。正山小种、川红、滇红、祁门红茶、英德红茶等都属红茶。
(6)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氧化程度 80%~98%),口味温和醇厚,因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可以分为云南黑茶(普洱茶等)、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四川黑茶(雅安藏茶)、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广西黑茶(六堡茶等)。
其中:普洱茶是云南所独有并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素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说法。“普洱茶”一词始见于明代谢肇制《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除中国本土外,还将普洱茶营销至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到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普洱茶属重发酵茶,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越陈越香”的最大特点。
普洱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生茶属寒性,熟茶属暖性。传统上,普洱茶需要存放几年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唐代“渠江薄片”(安化黑茶)颇负盛名,明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主销西北市场,誉为“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甘醇或微涩,耐冲泡。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干嗅有黄花清香,内含丰富的营养素。
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 24 个名茶之一。在符合相关标准的贮存条件下,黑茶可长期保存。
(7)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是指以茶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其中: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3、我国茶叶产区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北纬 18°~37°、东经 95°~122°范围内,覆盖上千个县、市。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等四个国家一级茶叶产区。由于在土壤、海拔、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四大茶区所产出的茶树、茶叶品质、类型也不同。
华南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最适宜茶树生长。该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华南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适合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广西黑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茶叶名品包括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西南茶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多为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较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所以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适合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茶叶名品包括普洱茶、滇红、竹叶青等。
江南茶区分布最广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最大。该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茶叶名品包括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江北产区主要盛产绿茶,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区。该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地形较为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土壤酸碱度偏高,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适宜制作绿茶,茶叶名品包括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第一章 茶叶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茶叶行业概述
一、定义
二、分类
三、产业链与价值挖掘
第二节 最近3-5年中国茶叶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二章 中国茶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第一节 中国茶叶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一、茶叶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茶叶行业主管部门
2、茶叶行业自律组织
二、茶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茶叶标准体系建设
2、茶叶现行标准汇总
3、茶叶即将实施标准
4、茶叶重点标准解读
三、茶叶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茶叶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2、茶叶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汇总
四、茶叶行业相关“十四五”规划解读
1、规划内容(茶叶主要内容)
2、对茶叶影响分析
五、“碳中和、碳达峰”愿景对茶叶行业的影响分析
六、政策环境对茶叶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中国茶叶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三、中国茶叶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茶叶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第四节 中国茶叶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历程
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中国茶叶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四、中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茶叶行业运行分析
一、茶叶行业运行规模分析
二、茶叶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一、区域竞争情况分析
二、行业竞争梯队分析
第四章 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22-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供需分析
一、市场供给分析
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2022-2024年中国茶叶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2024-2029年茶叶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二、茶叶市场价格区域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对中国茶叶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茶叶市场分析
二、茶叶市场变化的方向
三、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四、对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节 2024-2029年茶叶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2024-2029年茶叶行业市场竞争研判
二、2024-2029年茶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第五章 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营销渠道分析
第一节 茶叶销售渠道分类及对比
一、茶叶行业销售渠道分类
二、茶叶行业渠道优劣对比
三、2024年茶叶营销渠道选择研究
第二节 各类渠道对茶叶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主要茶叶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第六章 茶叶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一节 茶叶行业品牌构成
第二节 主要品牌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三节 品牌满意度分析
第七章 茶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茶叶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节 茶叶上游行业分析
一、茶叶成本构成
二、2022-2024年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2024-2029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上游行业对茶叶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茶叶下游行业分析
一、茶叶下游行业分布
二、2022-2024年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2024-2029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下游需求对茶叶行业的影响
第八章 茶叶行业区域市场调研
第一节 华北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华北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北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华北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华北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东北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东北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东北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东北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东北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三节 华东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华东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东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华东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华东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四节 华中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华中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中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华中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华中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五节 华南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华南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中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华南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华南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六节 西部地区茶叶市场调研
一、西部地区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二、西部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三、西部地区茶叶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四、西部地区茶叶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第九章 茶叶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天福茗茶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馥益堂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八马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张一元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西湖牌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七节 新益号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八节 狮峰牌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节 正山堂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节 花养花茶业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章 中国茶叶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茶叶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一、中国茶叶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1、中国茶叶行业投资主体分析
2、中国茶叶行业投资切入方式
3、中国茶叶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4、中国茶叶行业成功投资案例
二、中国茶叶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第二节 中国茶叶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茶叶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状况
二、茶叶行业关键要素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三、茶叶行业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四、茶叶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五、茶叶行业替代品风险分析
六、茶叶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第三节 中国茶叶行业市场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二、中国茶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中国茶叶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茶叶企业主要类型
二、茶叶企业资本运作分析
三、茶叶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茶叶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茶叶行业未来竞争格局和特点
二、国内茶叶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
第十一章 中国茶叶市场痛点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布局
第一节 中国茶叶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一、中国茶叶行业营收状况
二、中国茶叶行业利润水平
二、中国茶叶行业成本管控
第二节 中国茶叶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三节 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痛点分析
第四节 中国茶叶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第十二章 中国茶叶行业投资机遇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机遇
一、行业经营模式突破
二、行业市场营销创新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盈利模式分析
第三节 2024-2029年茶叶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四节 2024-2029年茶叶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二、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三、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第十三章 中国茶叶行业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技术风险分析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经济波动风险
第二节 思瀚对行业投资机会与建议
一、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潜力评估及市场前景预判
第一节 中国茶叶产业链布局诊断
第二节 中国茶叶行业swot分析
第三节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第四节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节 中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第十五章 思瀚投资建议及观点
第一节 茶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三节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图表目录
图表:2022-2024年中国茶叶资产规模分析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供给情况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负债规模分析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24-2029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趋势预测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利润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销售收入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21-2023年中国茶叶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21-2023年中国茶叶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23-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