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机是一种用于将农作物秸秆、草料或其他植物材料缩捆成捆的农业机械。这类机械大幅提升了农作物收集和运输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在中国,打捆机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以及相关的饲料加工。
(1)打捆机行业发展概况
秸秆打捆机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备。秸秆打捆机的作用是将作物收获后田间的秸秆进行捡拾粉碎,再压缩成捆,便于储存和运输。打捆机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 200 多年的历史。
18 世纪时,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都以马为动力,这样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都需要大量的干草来饲养马匹,在运输这些干草时草要压紧、捆实。为解决这一运输问题,1853 年,美国的埃默里发明了牧草打捆机,使草捆的结实,方便了运输。
1870 年,美国人戴德里克在埃默里基础上研制出连续生产的打捆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式方草捆打捆机,但是此时的打捆机需要固定在某处进行使用,无法实现田间作业。
直到 20世纪 30 至 40 年代才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具有真正意义的田间捡拾打捆机;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各国开始竞相研制此机型并逐渐推广开来,使得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秸秆再生利用率接近 100%。
我国打捆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 世纪 50 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固定式打捆机;于 20 世纪 60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小方捆捡拾压捆机;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我国成功研制的打捆机已经批量生产并且投入使用。通过技术改进,国内产品品种显著增加,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不断改进,但是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进入 21 世纪,打捆机在国内局限应用于畜牧业,多应用于牧草打捆收获,因此相较于拖拉机、收获机等传统产品,较为小众,到 2015 年年度市场增量未突破万台。
打捆机主力销售市场集中于内蒙古、新疆等畜牧业起步较早的区域,国产品牌一直处于产品完善阶段,虽然年度销量逐年递增,但是整体市场尚未放量。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粮改饲”等战略相继出台,畜牧产业迎来快速上升期,畜牧机械需求大增,打捆机产业也跟随行业大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之国家“秸秆禁烧”、“秸秆打捆离田”政策助推,2016 年打捆机国内市场保增量首次突破万台,市场升级开始发力;2018 年,打捆机市场年保增量突破了 3.3 万台,同比实现了 132%的翻番增长,成为有史以来最大增量。
在接下来的 2019 年,整体市场销量出现了回落,2020 年开始则重新回到稳步增长的轨道上,年度销量稳定在 3.5 万台上下;2021、2022 连续两年,市场表现稳中有升;2023年整体市场销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所下滑,市场进入盘整期。
与此同时,经过产业熟化,国产打捆机研发制造持续发力,迅速崛起,逐渐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个别国外品牌销量急剧萎缩,价格昂贵、性价比较低的品牌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
(2)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国内打捆机产品制造遵循了跟随加创新的研制路径,且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体系,形成了以内蒙古、吉林、新疆、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为代表的生产产业集群。但是,从制造段位来看,全球顶尖打捆机产品仍集中在美、德等欧美国家,多年来一直占据高端产品市场,在大型高密度打捆机、大型圆捆机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打捆机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高端产品及核心部件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大型草场、牧场、热电厂等牧草、秸秆打捆所用高密度大型化产品仍依赖进口,整机和配件价格昂贵。国产品牌为主的低密度中小型产品固然有价格优势,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可靠性不足、故障率高,高端产品实现试制突破,但是产品量化依然处于推广阶段。除了国内打捆机在高端大型化整机产品存在短板之外,大型打捆机所需核心部件--方捆机打结器仍依赖国外进口。
方捆机型产品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是“D 型”打结器,也就是负责打捆绳自动打结的核心部件,由于其动作频繁、冲击力大、磨损受力重、部件配合紧密,在材质、整体性能、结构配合等环节要求严格,而国产打结器存在耐磨性差、鹰嘴易变形、脱扣不畅等问题,因此这一核心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
②打捆机械正向大型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外的打捆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结构方面都较为完善,技术已经成熟,会向着大型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等多方面发展,依靠其先进的制造业水平,生产性能更加优越的产品。另外,随着“互联网+”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这些先进技术也会逐渐应用到打捆机械中来。
国内科研院所以及行业规模化企业开始加大了对打捆机械的研发力度,给打捆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随着国家不断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秸秆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的开发,以及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打捆机械会向着大型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简化操作以及复杂系统故障的实时监测的需要,对于机器的智能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的打捆机械会向着不断提升其智能化水平的方向发展。
(3)行业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①行业区域性特征
通过对农作物打捆作业,可以改变人们以往的收获、运输和储存方式,推动能源市场的发展,如内蒙区域的牧草收获打捆,新疆区域的棉花、油葵打捆,中原区域的小麦、玉米秸秆打捆,东北区域的玉米、大豆秸秆打捆,南方区域的水稻秸秆打捆等,根据农作物种类以及秸秆产业发展情况不同,打捆机市场也呈现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近年我国打捆机区域市场受细分市场的影响,一方面,畜牧业发达区域,如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发展较快;另一方面,河南、安徽等传统市场在地方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下依然占据主流。2022 年,我国区域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销量前 10 大区域累计销售 2.95 万台,同比增长 13.03%,高出平均增幅 9.74%;市场占比 85.53%,较之 2021 年同期上涨 7.39%。
②行业季节性特征
农业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多与季节相关,如农耕季、农作物生长季等,往往是一段特定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因种植、灌溉、采摘等农事活动大量出现,需要使用农业机械进行作业,因此也成为农机销售的旺季。因为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作物类型以及种植方式都不同,因此每个地区的农机旺季时间也不相同。
在北方地区,农机旺季一般从春季到秋季,具体时间为 4 月至 7 月和 8 月至 11 月。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地区的土地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还有水稻、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因此农机旺季相对较长。而在南方地区,农机旺季则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即 2 月至 6 月和 9 月至 12 月。
在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而言,由于气温较高,作物生长周期短,因此种植时间更为集中,也使得农机旺季时间相对缩短了一些。
(4)打捆机行业驱动因素
当前我国打捆机行业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打捆机行业持续有力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除农机全行业推动因素外,打捆机细分行业主要受以下驱动因素影响:
① 秸秆产业化、秸秆离田政策推动打捆机蓬勃发展
秸秆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富含热能和碳、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它在造纸、农业、能源、板材制造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家扶持现代农业的力度加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秸秆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国加大整治力度,颁布“禁烧令”、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补贴力度、鼓励秸秆发电。
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国家主要从 3 方面展开:
其一,通过政策鼓励扶持,引导农民自主自觉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不焚烧秸秆。
其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支持发展秸秆基料化产业、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等。
其三,建设秸秆收储站点,提高综合利用率。
2023 年全国各种作物秸秆产量约为 8.65 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 7.31 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占每年秸秆产生量的 84%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近 7 亿吨的秸秆可以作为原料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如果将秸秆转化成高值化产品,有望替代玉米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原料的主要来源。
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在诸多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秸秆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迅速升温,这就催生了秸秆打捆、运输加工的需求。与此同时,在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处理,其危害程度较高,且需要进行秸秆腐化及生物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处理,所以秸秆离田是最佳的选择。
随着国内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打捆机由原来的单一草场打捆扩展到了各种秸秆打捆,如水稻秸秆、玉米秸秆、麦秆,大量的蔬菜秆、棉秆、向日葵、芦苇、麦秆等资源,衍生出了多种作业需求,打捆机也逐渐成为牧草收获、稻草资源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 畜牧业蓬勃发展
使秸秆饲料化愈发重要伴随着国内农业结构调整,人们传统意识里“粮食”的范畴愈加广泛,肉禽蛋奶与传统谷物相互补充的能量供给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优化,畜牧养殖业正在成为新的发展力量。
2023 年,全国肉牛出栏 5,023 万头,比上年增加 184 万头,增长 3.8%,为自 2017 年以来最高出栏量,且逐年增长,首次突破 5,000 万头。同时,2023 年末,全国牛存栏 10,509 万头,比上年末增加 293 万头,增长 2.9%,为自 2019 年以来最高存栏量,2022 至 2023 年末均突破 1 亿头。
牛羊的大规模养殖也导致了我国牧草远远不能满足养殖饲料所需,据统计,2023 年,我国草产品进口总量 108.77 万吨。因此,小麦、玉米等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成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就催生了牧草之外的农作物秸秆的打捆、运输需求,专用饲料打捆机也应运而生。
③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持续推行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强农惠农政策,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的重要扶持措施,补贴政策拉动农业机械销售、提升购置积极性、引导行业供需。2004 年政策出台以来,支持强度逐渐加大,范围不断扩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2024 年 6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2024-2026 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引领农机研、产、推、用全链协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年我国农机补贴预算创历史新高,2004 到 2024 年,中央农机补贴预算资金从 0.8亿元提升至 246 亿元。
(5)打捆机行业发展趋势
从打捆机周期性变化以及市场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打捆机市场经过 2013 年至 2018 年连续六年的高速运行,进入增速趋缓的调整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需求结构调整,大型化趋势增强,挤压了市场需求空间;
二是需求动力趋缓,前几年打捆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近年来大圆捆市场趋于饱和,市场逐渐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三是大批二手打捆机进入市场,尤其是进口的二手大型打捆机,对市场新机销售形成强烈冲击;
四是随着打捆机保有量的增长,作业领域的竞争加剧,投资者的作业收益边际递减,对潜在打捆机投资者形成一定的压制;
五是周期性变化,对 2010年至 2022 年打捆机市场走势进行分析,在经历了 2011 年至 2012 年连续两年的低谷期之后,2013年成为整个市场的拐点,当年市场以三位数的增幅飙升,直到 2018 年,连续 6 年以二到三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走过了 6 年的黄金增长期,2019 年至 2022 年这 4 年,市场进入波动期,以 1 年为波动周期,在增长与下滑之间切换,因此 2023 年正处于下滑周期。
展望 2024 年打捆机市场,打捆机市场有望迎来反弹。利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再现务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机械替代人工需求增长;
二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减少排放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秸秆禁烧依然是许多地方政策的主流;
三是国家扶持畜牧养殖业的政策没有变,将不断扩大草产业规模、加大粮改饲支持力度,夯实打捆机市场重振的政策基础;
四是开启于 2022 年下半年养殖业的低迷情况,按照 2 年发展规律,2024-2025 年有望走出低谷期,进而带动饲草业需求增长,市场动能有望传导至打捆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