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到终端设备需求推动,OLED 面板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从应用领域来看,OLED 显示面板的需求端呈现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主,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多应用场景共同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在 OLED 面板的下游应用领域中,以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为主的移动 OLED 市场占比接近 80%,其中智能手机占比约 73%,是目前最大的 OLED 应用市场。未来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OLED 屏幕在电视及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占比将逐年提升。
2021 年全球 OLED 面板的出货量高达 9.35 亿片,较 2020 年同比增长超过28%,增速远高于 LCD 面板出货量。根据 Omdia 数据,2023 年全球 OLED 显示面板出货量为 9 亿片,预计 2027 年全球 OLED 面板出货量将超过 11.7 亿片。随着下游 OLED 面板渗透率的增长,2023 年这一比重超过 25%。
根据 ID Tech Ex 及 Omdia 的统计数据,2023 年全球 OLED 面板的市场规模约为 428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全球 OLED 面板收入将增长至 507 亿美元。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应用平台及终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终端出货量不断攀升,带动 OLED 显示器件需求快速增长,具体应用领域情况如下:
1) OLED 面板在手机市场的应用情况
手机市场的发展是带动 AMOLED 面板需求的主要动力,同时 5G 时代的来临促使全球 AMOLED 手机面板出货量快速增长。此外,柔性 OLED 面板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增长,2021 年全年柔性屏手机出货量达 900 万台,国内手机厂商也陆续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进一步促使了 OLED 面板的更新迭代。
根据 Omdia 数据统计,2023 年全球手机 AMOLED 面板出货量由 2017年的 4.01 亿片增长至 6.8 亿片,增长率接近 70%。随着 OLED 产业的发展,OLED 组件的价格逐渐下降。目前 AMOLED 主要用于高端机型,未来AMOLED 在低端手机的渗透率也会随着 OLED 产业的发展逐步提升。
2023 年,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6.8 亿片,其中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30.9%,环比增长 35.1%。同时,根据 Omdia 预测,AMOLED 手机面板出货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7.3 亿片。
2) OLED 面板在电视市场的应用情况
电视是 OLED 面板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大尺寸 OLED 电视的需求量尚未完全释放,主要由于早期大尺寸 OLED 面板的良品率较低,生产成本高。随着 OLED 面板技术的不断成熟,良品率及成本问题得到进一步优化,OLED 电视的需求将逐步增大,带动了电视 AMOLED 面板出货量的上升。
早期,大尺寸 AMOLED 电视仅有 LG 公司可以量产且售价高昂。从 2020年开始,小米、海信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国产的 AMOLED 电视产品。根据Omdia 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 AMOLED 电视面板出货量为 150 万片,2021 年即达到了 73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48.53%。
2023 年全球电视 AMOLED 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 11%,达到 852 万片,2025 年出货量将达到 1,447 万片,市场规模达到 65 亿美元,占比上升至 11.2%。
3) OLED 面板在平板/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应用情况
目前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显示面板仍是 TFT-LCD 液晶面板,根据Omdia 的数据显示,AMOLED 面板在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渗透率仅为1.41%。Omdia 预测手提电脑 OLED 面板出货量将在 2023 年达到 1,290 万片,其中笔记本电脑为 770 万片,平板电脑为 520 万片。
OLED 在手提电脑中的渗透率将在 2028 年前达到 14%。由于 AMOLED 面板在显示效果、节能等方面的优点,未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放大。国内面板厂商也在该领域积极布局中,京东方 2023 年 11 月 28 日公告,拟在成都建设京东方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 630 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为每月 3.2 万片玻璃基板(2290mm×2620mm),产品主要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 OLED IT 类产品。
4) OLED 面板在车载显示市场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OLED 在车载应用的市场发展较快,有望取代传统的 TFT-LCD 液晶屏幕。车载显示 AMOLED 面板优势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AMOLED 屏幕由于显示质量高,抗强光干扰能力强,能给驾驶员更优质的视角,提高行车安全性。
②AMOLED 屏幕响应速度快,避免了驾驶操作过程中分心所导致的危险。
③AMOLED 自发光的属性决定了其节能环保的优点。
④相较于普通平板而言,车载屏幕使用时间更长,在汽车漫长的使用周期中车载屏幕的更换并不便利,AMOLED 屏幕的使用寿命能够满足车载场景需求。根据 Omdia 预测,至2026 年 AMOLED 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12.5 亿美元。
5)OLED 面板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应用情况
目前可穿戴设备面板以 AMOLED 以及 TFT-LCD 为主。AMOLED 属自发光显示技术,其在节电能力上强于 TFT-LCD,并且在对比度及可塑性方面有较强优势。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刚性 AMOLED 面板与柔性产品相比差异性较小,能够满足用户对画质、护眼及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未来 5 年内刚性AMOLED 显示面板仍将在智能穿戴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根据 Omdia 的预测,2020-2025 年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上的 AMOLED 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10%,出货量将从 0.65 亿片增长至 1.04 亿片。
(2)AMOLED 已成为主流 OLED 技术,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根据驱动方式不同,OLED 技术可分为被动驱动式 OLED(PMOLED)和主动驱动式 OLED(AMOLED)。PMOLED 单纯地以阴极、阳极构成矩阵状,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瞬间注入高电流,产生高亮度发光。
PMOLED结构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但是驱动电压高,不适合应用在大尺寸与高分辨率面板上,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AMOLED 采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去控制每个像素,每个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驱动电压低、分辨率更高、发光元件寿命长,多用于电视及智能手机屏幕,已成为当下主流的 OLED 技术。
近年来,全球主流面板厂商均加大了对 AMOLED 的布局,AMOLED 面板已进入密集投产和销售出货阶段。根据 IHS 及 Omdia 统计,全球 AMOLED 面板出货面积由 2019 年的 807.62 万平方米增长至 2023 年的 1,308 万平方米,与2019 年相比增长了 61.96%,预计 2027 年将增至 2,630 万平方米。
随着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的崛起,LCD 渗透率逐年下滑,而AMOLED 渗透率从 2017 年的 18%增长至 2023 年的 43%。根据 Omdia 的数据,2023 年全球 AMOLED 显示面板销售额为 428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可达到 507亿美元。
(3)此前 AMOLED 面板市场由韩国三星主导,全球产能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目前,AMOLED 领域的主导企业是韩国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产能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小尺寸 OLED 领域,三星利用其全产业链优势率先实现了 OLED 产品的产业化;在大尺寸领域,仅有 LG 与三星显示实现了量产。
根据群智咨询统计,2020 年三星 AMOLED 面板出货接近 4 亿片,出货量引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 68.2%。除三星显示以外,AMOLED 面板的其他市场份额由韩国 LG、中国京东方等面板企业分享。
近年来,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集团、维信诺等面板厂商正在积极布局 AMOLED,国内的 AMOLED 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扩张,OLED 面板本土化进程加快。根据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公布的报告,2016-2020 年中国面板厂在全球智能手机 AMOLED 面板市场的占有率从 1.1%提升至 13.2%。
截至2020 年,京东方在全球智能手机 AMOLED 面板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8.8%。从 2023 年度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分地区来看,韩国厂商占比 57%。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 43%。2023 年度京东方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 44.7%,市场份额 16%,同比上升 3 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二,稳居国内第一。
根据 Omdia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共拥有 OLED 产线 15 条,其中六世代产线有 10 条,设计产能共计约 47.4 万片/月;韩国 OLED 产线共计 12 条,设计产能共计约 72.7 万片/月,国内厂商在 OLED 产能方面已经接近韩国,并在下游各细分应用市场同韩国厂商展开激烈竞争,OLED 面板赛道中韩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国内 OLED 面板厂商的积极扩产,国内 OLED 产业链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4)柔性 AMOLED 趋势明确,将成为未来的主打
OLED 面板技术。AMOLED 面板根据是否可柔性显示,可进一步分为刚性 AMOLED 与柔性AMOLED,由于柔性 AMOLED 面板可实现曲面、可弯折的效果,技术优势尤为突出,在智能终端应用方面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苹果公司 2017 年首次将柔性 OLED 面板应用于 iPhone X,三星、华为等品牌此后也推出了基于柔性OLED 技术的可折叠屏幕智能手机。曲面、全屏以及可折叠应用需求的增加推动柔性 AMOLED 成为行业未来的确定性发展方向。
根据 IHS 及 Stone Partners 的研究显示,柔性 AMOLED 面板在 2023 年的全球出货量达到 5.1 亿片,相比于 2015 年的 4,650 万出货量增长了超 10 倍,占AMOLED 面板总出货量的比例从 2018 年的 40%增长至 60%以上,从而超过刚性 AMOLED 面板的出货量,成为产业化程度最高的 AMOLED 面板技术。2023年柔性 AMOLED 面板的出货量为 5.1 亿片,随着可穿戴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 AMOLED 面板的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相比于刚性 AMOLED,柔性 AMOLED 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面板厂商在实现量产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重考验。目前,柔性 AMOLED 的主要市场份额依然由三星占据,2021 年三星柔性 AMOLED 面板的出货量为 1.98 亿片,全球占比 56.94%。
国内面板企业近年来在柔性 AMOLED 领域加大投入,产能和良率均不断提升。在国内企业中,京东方的柔性 AMOLED 技术能力与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根据 Stone Partners 的统计,在 2023 年中国柔性AMOLED 面板出货排名中,京东方的全球市占率高达 22%,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