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简介
工控机(IndustrialPersonalComputer,IPC)即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
工控机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如具有计算机 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
工控行业的产品和技术非常特殊,属于中间产品,是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工控机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不仅是计算机的重要门类,而且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工控机对实现工业现代化、促进产业信息化和振兴经济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工控机技术日趋成熟,工控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控制现场、路桥控制收费系统、医疗仪器、环境保护监测、通讯保障、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楼宇监控安防、语音呼叫中心、排队机、POS 柜台收银机、数控机床、加油机、金融信息处理、石化数据采集处理、物探、野外便携作业、环保、军工、电力、铁路、高速公路、航天、地铁、智能楼宇、户外广告等等。
凭借强大的应用需求、日益进步的技术和逐渐成熟的市场,工控机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工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2)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概况
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极其广泛,遍及各行各业,总市场规模非常巨大。根据 IHS 研究数据,2013 年全球工业计算机市场规模为 29.37 亿美元,2019 年达到 40.09 亿美元。2020 年,全球工业计算机市场规模约为 40.50 亿美元,2013年到 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5%。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从规模上看,全球工业计算机市场规模在2016-2022 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2 年市场规模达到 50 亿美元,同比增长5.5%;从分布上看,全球工业计算机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各地区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35%、18%和 40%。
目前,全球工业计算机市场份额主要由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及外资企业占据。根据 IHS 研究数据,研华为工业计算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领先,达到 30%以上;西门子和倍福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均在 5%以上,其余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2)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并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对工控机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工控机市场需求巨大。根据工信部 2014-2019 年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14 年我国工控机产量为1,285,743 台,2016 年增长至 1,955,216 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32%。
虽然2017 年我国工控机产量略有下降,但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2019 年我国工控机产量已提升至 3,433,288 台,相较于 2017 年的 1,513,146台的产量增长 126.90%。未来,在《中国制造 2025》及“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以及各行业向节能、高效、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大趋势将拉动工厂自动化需求的提升,我国工控机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工控网数据,我国工控机市场规模 2018 年为 73.00 亿元,2022 年市场规模增长到 96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工控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40 亿元,2018 年到 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7.41%。
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数据,2022 年度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各细分市场中,控制类产品市场规模占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比重约为 22.36%,其中工业计算机占比约 5.03%。
虽然我国工控机本土品牌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本土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正在不断缩小与国际知名厂商的差距。工控机作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长期发展前景。未来,本土品牌厂商将持续通过自主创新进一步推进进口替代,提高工控机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
(3)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
1)工控机向定制化、专业化发展
《中国制造 2025》颁布以来,工控机的下游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拓展,工控机逐渐进入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力装备以及轨道交通等领域。由于工控机下游各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通用型工控机难以很好地满足下游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工控机行业内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愈发关注客户的特有需求,为客户研发制造出定制化、专业化的产品。
未来,随着工控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可执行操作的不断增加,定制化、专业化的工控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工控机行业内企业将加强对客户应用需求的关注,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专业化产品。
2)行业内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在传统制造业模式下,工控机行业内企业通常只需要为客户提供单一的性能好、质量佳的工控机硬件产品。然而,当下追求互联互通的智能时代对工控机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工控机产品已无法满足行业下游客户的需求,客户更希望工控机制造商能提供以工控机为核心的整体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
因此,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控机制造商将通过增加各类软件层面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以工控机为核心,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各行业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生产需求。
3)智能化将成为工控机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兴起,长期以来被认为相对封闭、专业的工业控制系统不断开放,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制造 2025》的颁布也进一步确定了工业控制系统将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工控机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也将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
未来,在工业 4.0 推进的大背景下,工控机制造商将集成物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生产制造出突破现有技术架构,系统架构更开放、集成度更高、运行愈发智能化的新一代工控机。
第一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基本概况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概念界定及特征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定义及研究范围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特征
第二节 行业分类
一、行业分类方法
二、行业分类情况
第三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生命周期
二、行业产业链完备性
三、行业进入/退出壁垒
四、行业相关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二章 2024年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一、2022-2024年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二、2025-2030年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 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一、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产能分布情况
二、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典型供给企业分析
1、企业一
2、企业二
3、企业三
第三节 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分析
一、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规模
二、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格局
三、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趋势
四、2025-2030年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规模预测
第四节 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功经验借鉴及失败教训吸取
一、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成功经验借鉴
二、全球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失败教训吸取
第三章 2024年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规划类政策及其解读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监管类政策及其解读
三、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标准类政策及其解读
第二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经济环境
一、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三、国内商品贸易情况
四、国内投融资规模情况
第三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社会环境
一、国内人口情况分析
二、国内人均收入及支出情况分析
三、国内人才储备情况
四、国内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第四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技术环境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技术专利申请情况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主要技术分析
三、技术对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四、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22-2024年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一、2022-2024年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二、2022-2024年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变化影响因素
三、2025-2030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第二节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一、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供给企业数量
二、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供给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数量
四、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供给规模
五、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产能规划情况
第三节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规模
二、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结构
三、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趋势
四、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需求潜力预测
第五章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策略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竞争梯队
一、第一梯队
二、第二梯队
三、第三梯队
第四节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竞争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促销策略
第六章 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人才策略分析
第一节 人才招聘策略
一、基层人才招聘策略
二、中策人才招聘策略
三、高级人才招聘策略
第二节 人才培养策略
一、内部培养策略
二、外部委托培养策略
第三节 人才激励策略
一、岗位晋升激励策略
二、股权激励策略
三、期权激励策略
第七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国际化发展基础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出口情况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对外依存度
三、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oem情况分析
第二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二、提升行业全球竞争力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八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23年工业控制计算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现有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全球热点对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国内热点对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三、2025-2030年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企业竞争策略
第九章 2022年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六节 企业六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七节 企业七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八节 企业八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九节 企业九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十节 企业十
一、企业概述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十章 2025-2030年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二、汇率风险
三、宏观经济风险
四、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五、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第二节 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
第三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政策风险
第四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市场风险
一、市场供需风险
二、价格风险
三、竞争风险
第十一章 2025-2030年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二、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三、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四、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第二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机会
一、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二、产业链投资机会
第十二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行业活力系数比较及分析
一、2024年相关产业活力系数比较
二、2022-2024年行业活力系数分析
第二节 行业投资收益率比较及分析
一、2024年相关产业投资收益率比较
二、2022-2024年行业投资收益率分析
第三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22-2024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25-2030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25-2030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25-2030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25-2030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四节 影响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25-2030年影响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25-2030年影响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25-2030年影响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25-2030年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25-2030年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