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是资产所有者将其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或者部分有偿转让的一种经济活动。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起步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到今天的升级发展新阶段。30 年前,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产权市场开始发展。
1988年 5 月我国首家产权交易机构在武汉成立,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不断发展,至 1999 年底,我国大小产权交易机构已经达到 210 多家。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产权交易政策法规,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具有资本属性的国有产权进行市场交易,实现了优化配置,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2012 年以来,产权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资本市场定位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经过了以实物产权交易和盘活存量资产业务为主的初创期,以配合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产权流动业务为主的探索期以及以产权多元化改造为主,市场开始向区域化、国际化并购发展的发展期。
产权交易机构业务已覆盖股权质押融资、实物资产交易、科技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排污权交易、诉讼资产交易、农村产权交易、林权交易、矿权交易、黄金交易、文化产权交易等。在机构联盟的协议下,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泛珠三角区域产权市场联盟等几大区域市场成型。通过并购整合之后的未来产权市场,或许可以在这几个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并购小交易机构,而形成大的交易机构。
(1)产权交易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实现了交易制度、交易地域、服务体系、服务对象、互联网信息网络 5 个“全覆盖”。交易品类涵盖产权转让、企业增资、资产转让、金融资产交易、环境权益交易、技术产权交易、文化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等 12 大类。
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2023 年我国产权市场年度交易总额达到 25.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79%,交易规模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产权协会)发布报告,对 2023 年产权市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研判和展望。
根据报告,2023 年,产权市场全年资产股权类业务成交额合计 2.0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51%;完成包括金融不良资产交易和金融产品交易在内的金融资产类业务交易额达 13.83 万亿元;全年完成的自然资源类业务、环境权类业务以及阳光采购类业务的成交额分别达到 9920.08 亿元、416.93 亿元、6.58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2.69%、212.7%、29.13%。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
2023 年,数据要素类业务首次被纳入产权行业年度统计——全年行业共完成数据要素类业务 13674 宗、成交额 107.62 亿元。近年来,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明显。报告显示,2023 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项目 4257 宗,交易额 4789.7 亿元;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 34180 宗,交易额 2253.98 亿元(含技术合同登记),有效发挥了市场在技术要素定价、交易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全行业将在夯实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效能的基础上加快向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升级转型;充分发挥产权市场功能优势,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2)地方产权交易所现状
1)历史背景
地方交易所行业的历史的起点是 1988 年 5 月中国首家产权交易市场,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诞生。发展至 1994 年,全国共成立了相关的产权交易机构大约是 170多家。当时的交易机构在为国有产权流转做了一些服务之外,把更多的热情与精力放在了企业股票-初级企业的股票,即一级半市场。当时在全国比较知名的市场,包括成都的红庙子,淄博的SDK、汉柜等。产权交易结构对企业的股权融资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混乱。
1994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明传电报 12 号《关于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暂停产权市场活动,这是行业的第一次清理整顿与低潮。1997 年 11 月,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涉嫌场外非法股票交易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这是行业的第二次清理整顿与低潮。除北京、上海等一些中心城市的市场还存在之外,行业几乎停摆。
2003 年伴随着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地方交易所行业开始迅速发展。从 2008 年开始到 2012 年期间,是全国性的地方交易所的快速扩张阶段。其中北京地区,沿着权益市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的路径在迅速扩展交易市场。2008 年 8 月 5 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揭牌,2009 年 8 月 13 日中国技术交易所揭牌,2009 年 11 月 23 日中国林权交易所揭牌,2010 年 5 月 30 日北京金融交易所揭牌,推动的速度较快。
2)发展现状
目前地方交易所分为三大类,权益类、商品类和金融资产类。金融资产类即金融资产交易所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目前全市场约七十家,其中 2/3 可以正常运行。第二类为权益类地方交易所,包括国有产权、环境权益、知识产权、林权、矿权等等。第三类是商品类地方交易所,以大宗商品和特殊商品为代表,其中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铁矿石、棉花等,特殊商品包括艺术品、红木等。
受益于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及一系列国企国资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产权协会)发布报告,对 2023 年产权市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研判和展望。根据报告,2023 年,产权市场全年资产股权类业务成交额合计 2.0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51%;完成包括金融不良资产交易和金融产品交易在内的金融资产类业务交易额达 13.83 万亿元;全年完成的自然资源类业务、环境权类业务以及阳光采购类业务的成交额分别达到9920.08亿元、416.93亿元、6.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9%、212.7%、29.13%。
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2023 年,数据要素类业务首次被纳入产权行业年度统计——全年行业共完成数据要素类业务 13674 宗、成交额107.62 亿元。近年来,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明显。
报告显示,2023 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项目 4257 宗,交易额 4789.7 亿元;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 34180 宗,交易额 2253.98 亿元(含技术合同登记),有效发挥了市场在技术要素定价、交易中的重要作用。
3)监管格局
全国性的标准化的涉众的金融交易所,由一行两会批准设立并监管。非标准化的不涉众的地方交易机构由地方政府(金融局或金融办)批准设立并监管。基本的监管原则是“谁批准设立,谁负责监管”。2011 年国务院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出台了国发〔2011〕38 号文以及国办发〔2012〕37 号文,设立了证监会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
过去一年左右时间,清理整顿贯穿了全年行业的走势。清整办陆续下发了多个文件,这些文件实际上是对 38 号文、37 号文进行具体的细化;要求各地进行白名单或者黑名单的公示;金融资产交易场所迎来了规范监管;股权交易场所基本整合完毕,保证每省一家;OTG模式基本退出;微盘微交易整体关闭;邮币卡发售全面叫停;商品类交易场所关停并转;风险监测防控平台试点开始推广;
清算所模式开始迎来发展的契机;国家部委牵头落地全国性的地方交易所场所;期交所布局大宗商票交易等等这样一些动作。这一轮行业清理整顿对行业的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也理清了行业发展的边界与方向,更有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
2017 年 6 月 30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整治办函〔2016〕64 号)(以下简称“64 号文”),要求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期间对各项违法违规业务“严控增量、化解存量”。
同时,互联网平台于 2017 年 7 月 15 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同时,互联网平台须积极配合各类交易场所,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
主要系由于一些互联网平台的产品无固定期限、资金和资产无法对应,存在资金池问题;一些产品未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和提示风险,甚至将高风险资产进行包装粉饰,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出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经过该轮清理整顿,进一步控制交易平台的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更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产权交易行业发展趋势
在国务院 3 号令和国家国资委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规模和规范运作的质量都上了一个新水平、新台阶,产权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带动了非国有产权的进场交易。并且,我国在“十三五”吹响国企全面改革的信号,大量劣质国企面临市场淘汰的局面,国企产权交易在未来几年将会异常火热,同时我国出台《关于中央企业资产转让进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了国企产权交易的地点和规范,规范了国企产权交易市场。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各类产权流转、资本流动、资金融通活动将越来越活跃,各类要素流动、资源配置需求将越来越强,这都将为我国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1)混合所有制
地方交易场所可以探索混合所有制,以提供比较强的团队激励与约束。在清理整顿回头看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总体上处于发展低谷期,非法定进场的交易所的前景取决于大范围的改革、自身的创新以及合作队形等多种因素。
2)立足本地,服务本地
地方交易所应立足本地,聚拢资源促进交易。在地方交易所交易的要素中,只有资产权益和商品有本地化的属性,资金没有严格的区域属性。因此地方交易所的定位是要围绕交易的发起方,也就是本地化资产权益和票据来提供服务,吸引更大范围的资金进场,盘活存量,为本地发展服务。
3)依靠数字科技提高交易效率与风控
数字科技即ABCD,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通过ABCD的思维,打开常规的传统的业务和管理上的空间。比如可以借助大数据来更精准地进行客户画像,更精准地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产品的要求。
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很多常规的简单计算的工作,这对整个交易所的管理和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区块链很有可能是未来我们低成本地解决信用问题的一个最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