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理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保理行业按照业务类型来划分以国内保理为主,国际保理业务为辅;以保理商类型来划分,则是银行保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银行保理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增速不断下滑,在 2015 年出现负值;而商业保理领域则更具活力,新注册企业数量从 2012 年开放试点以来出现井喷,保理业务量增长也与新企业数量增长保持同步,实现翻倍。
随着全国各地注册政策开放,我国商业保理企业注册地域已经逐渐形成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2023 年我国保理行业业务总量达到 4.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9%,其中本土业务量 3.34 万亿元,占比 81.9%,国内保理业务仍然是我国保理市场的主力增长点。
此外,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商业保理业务量保持快速提升,2023 年占我国保理市场的份额达 34.6%,为我国连续 5 年保持保理业务量全球第一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监管趋严,随着商业保理行业监管格局逐步明确、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商业保理公司将加速回归本源,在不同细分领域为服务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作出更多贡献。
2019 年 10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分别从风险资产、融资渠道、报告义务、分类处置、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明确,主要用于规范商业保理企业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压实监管责任,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商业保理行业健康发展。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保理合同在《民法典》合同编中予以单列,是唯一新增的典型合同(有名合同),与合同编第六章债权转让部分条款共同构成了开展保理业务的基本法律框架。保理合同“入典”为金融机构开展保理业务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将极大地促进保理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此外,我国保理业务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根据各国发展经验来看,保理产品都是视作为风险相对较低且具有逆周期特点的贸易融资产品,在促进国内外贸易、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以及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金融科技对行业的影响正在加大,电子发票逐渐在普及,区块链和分布式总长的技术提高了贸易融资的安全性和效率。
2、保理行业发展趋势
《2021-2025 年中国商业保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期,商业信用环境恶化,银行放贷意愿下降,信贷收缩,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问题进一步凸显。而保理公司在于供应链核心企业、银行等机构紧密合作,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加强风险管控,延长风控链条,以期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因此展望未来,中国商业保理业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预计 2025 年业务量将比 2020 年增长一倍,达到 3 万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商业保理作为提供创新型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现代信用服务业,具有逆经济周期而行的特点,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工具,可以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健全商务信用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商业保理行业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政府对应收账款融资的高度重视,会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关注应收账款和商业保理公司的融资问题,并由此创新应收账款和商业保理公司的融资模式和产品种类。
可以看到,资产证券化、资管计划、资产交易所、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发力,并在融资模式、金额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从趋势来看,中国仍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同时,中国的保理行业也将进行更规范化和细致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中国保理业应继续以产品创新作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发展的驱动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保理商业模式中,应将供应链融资的思路扩展至非传统供应链行业,例如将房地产商、政府机构作为核心厂商,或者针对采用PPP模式(如BT、BOT等)建设的城镇工程,围绕其供应商、施工方以公开型保理方案批量开发,切实将信贷资金投放到国家政策鼓励的中小企业客户。
产品创新必然还要依赖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数据颠覆性的统计分析能力、更强大的物流跟踪技术,都会对保理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借鉴基于特定商业生态环境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合模式(如阿里小贷、京保贝等供应商快速融资案例),保理商可以开发供应链保理平台,并对接核心厂商与供应商的ERP系统,将在线提交订单、在线查询物流信息、确认应收账款、在线融资、跟踪回款等功能融为一体,简化转让流程,并为保理商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