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货运(Highway Transportation)是指利用一定的载运工具,一般主要以载货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通过公路使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说,公路货物运输即指汽车运输。
庞大的全球公路货运市场
2024年,物流支出约11.8万亿美元,其中3.8万亿美元用于公路货运市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及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公路货运市场于2020年暂时录得1.5%的同比跌幅。不过,市场自2021年起已日益复甦,并预计将增至2029年的4.7万亿美元,自2024年起複合年增长率为4.3%。
新冠疫情对公路货运行业的影响
过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对公路货运行业的需求下降。然而,情况已显著改善,而全球经济亦出现强劲反弹。在中国,于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对公路货运行业的需求造成负面影响,暂时扰乱了市场的增长趋势。随著经济已从疫情中复甦,中国的公路货运市场在商业活动增加及整体经济反弹的推动下恢复强劲增长势头。境外市场方面,新冠疫情的影响于2021年开始缓和。举例而言,东南亚及拉美公路货运市场规模分别于2019年至2020年大幅波动,但受商业活动强劲复甦等因素推动,其后已迅速复常。
公路货运行业的市场细分
基于货物重量及运输目的地,公路货运市场可分为不同细分市场。每票3,000公斤以上的货物运输归类为整车,30公斤至3,000公斤之间归类为零担,30公斤以下归类为快递及即时配送。整车及零担分部共同被界定为货运分部。基于运输目的地,货运分部可进一步分为同城货运及跨城货运分部。
中国公路货运的庞大市场机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GTV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货运市场。2024年,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的GTV为12,692亿美元,佔全球市场的33.2%,预计2024年至2029年期间按5.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庞大的市场最大的商户及司机群体,有约1.89亿家商户及约1,700万名司机。下图列示中国公路货运构建于市场的分部及其于2024年至2029年的预计增长。
同城货运在中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板块
“同城货运”是指在同一城市内按点对点基准运输重量大于30公斤的货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中国同城货运板块的GTV为2,578亿美元,预计2024年至2029年将按8.2%的複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同城货运市场充满增长机遇:
持续的城镇化及不断增长的可支配收入。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城市人口,城镇化率于2024年将达67.0%,预计于2029年将达到73.4%。预计中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将由2024年的7,800美元增至2029年的10,200美元,更强的购买力刺激商品消费及对同城货运服务的需求。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新零售商业模式。过去几年,由线上及线下零售渠道融合形成的新零售商业模式经历了强劲增长。新零售创造了新的商业形式,使商品(尤其是杂货、生鲜产品及其他日常消费品)更贴近终端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零售体验。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增加了同城物流的需求及频次,需要更灵活、按需定制及更快捷的同城货运服务。此外,城镇化及人口密度增加推动了中国便利店网络的扩张,而便利店亦通常需要同城货运服务来补充库存。
更广泛的物流基础设施。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快速交货的期望,物流从业者及其他商户正在提升仓库网络的密度,以缩短平均运输距离。随著商户努力将产品存放在更贴近最终消费者的位置,前置仓的概念日益盛行。因此,若干跨城物流需求被转化为同城物流需求。
同城货运市场有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两类型的商户。各种规模的企业通常为货运服务的高频使用者。企业客户的平均交易价值通常高于主要使用搬家货运服务的个人消费者。因此,企业佔据此类货运交易GTV的大部分。
跨城货运市场在中国是规模可观的市场板块
“跨城货运”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城市之间按点对点基准运输重量大于30公斤的货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跨城货运板块的GTV为7,665亿美元,预计于2024年至2029年将按3.5%的複合年增长率稳步增长。
与同城公路货运市场相比,跨城公路货运市场通常涉及更大的车辆及每份运货单交易金额。由于交易价值更大及运输距离更长,跨城市场吸引了更多价值链上的货运代理及中间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货运代理及中间商参与了跨城市场分部交易总量的约80%,而同城交易的该项比例为10%。
货运代理及中间商的大量参与意味著在提升效率、用户体验及节约成本的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倘平台能够让司机直接与商户进行交易,而非通过中间商进行交易,则平台的盈利能力将有较大提升空间。下表比较同城及跨城货运市场的主要特点。
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境外同城公路货运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GTV计,2024年境外同城公路货运市场规模(不包括中国)约为中国同类市场的三倍。2024年,东南亚及拉美合共录得的GTV为1,243亿美元,预计将以4.1%的複合年增长率增至2029年的1,517亿美元。
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境外市场,本公司推出了面向小型货物(<30公斤)的同城最后一英里快递及即时配送服务,通常通过两轮车送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东南亚及拉美的同城最后一英里快递及即时配送市场的规模达到220亿美元,预计将以6.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至2029年的307亿美元。
由于缺乏技术驱动型服务提供商,目前东南亚及拉美等发展中地区的境外公路货运市场大多服务不足及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现有的数字平台或大型货车车队运营商数量有限。与货运市场相比,配送市场一般涉及两轮车及较小的每份运货单交易金额。儘管两轮车的市场佔有率十分高,但近年来,境外公路货运市场对四轮货运的需求不断增长。下表分别概述货运市场及配送市场的主要特点。
全球公路货运行业面临主要痛点
供需分散。许多地域市场的司机及商户极为分散,导致货运配载过程耗时。这造成对中间商的依赖,尤其是跨城交易,产生了不必要的沟通层级、交易成本更高及缺乏价格透明度。例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个人货车车主及小型车队运营商(拥有五辆以下货车)分别佔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现有司机总数的约90%及约85%,而美国这一比例约为40%。在需求方面,2024年中国同城货运分部30%以上的GTV来自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28亿。
车辆使用率低。车辆使用率及司机收入具有显著的提升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总行驶里程约35%、东南亚及拉美的行驶里程中约40%为空里程,明显高于美国的约12%。
对即时货运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商户日益需要有效安排运输及配送以满足其终端用户的期待。客户现今期望快速配送,尤其是针对网购,从而对商户施加极大压力以推动货物在仓库之间更加快速的流转。越来越多的公司採用灵活的供应链策略,以降低所需存货和营运资金水平。因此,对即时运输有更加迫切的需要以尽量减少缺货情况及销售损失。
缺乏互信。因为担心货物处理不当及损坏的潜在风险,商户常会对与新司机合作犹豫不决,导致在物色可靠司机时产生较高沟通成本。另一方面,鉴于陌生商户的财务实力及信誉不明,司机常不愿承揽这些商户。
这些痛点一般在同城市场分部较跨城市场分部更为尖锐,原因是:
司机分散度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中国、东南亚及拉美,90%以上的同城市场分部司机为个人货车车主,高于跨城市场分部。
中小企业商户相比大型企业更加依赖运输外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中国、东南亚及拉美,95%以上的中小企业商户并无自备卡车,并依赖运输外包,于2024年显著高于大型企业商户中50%的比例。
时间敏感度高。用户对更快同城配送的预期产生更多即时物流需求。同城市场分部因此更加迫切地寻求解决方案。
物流交易平台的兴起
近年来,公路货运服务数字平台开始兴起。该等平台促成商户与司机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并正在快速发展。在该等平台,商户可即时接触大量司机并可减少等候时间。各种车型可满足商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例如运输不同产品)。
同样,司机可便捷地选择符合其时间表的最佳路线以提高车辆使用率及产生更多收入。因此,商户及司机可基于平台制定的公平透明定价作出知情决定。此外,人工智能赋能自学算法不断提高订单匹配及分配效率,从而转化为更佳用户体验。商户及司机背景及审查亦可增强互信并提升交易透明度及安全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目前,全球公路货运行业的线上渗透率仍较低,有巨大增长潜力。2024年公路货运GTV中仅有2.4%通过数字平台促成。线上渗透率预期将于未来五年跃升,达至3.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对于中国同城货运市场,线上渗透率预期将大幅提升,由2024年的4.3%升至2029年的5.6%。
由于若干行业参与者因受到日益演变的监管环境及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将其重心战略转移至其他公路货运服务类型或放慢力度以扩充同城货运服务,因此中国同城货运市场的线上渗透率于2021年至2024年仍保持稳定。然而,作为市场先锋者及领导者,本公司一直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参与者。
数字平台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信息发佈平台及闭环交易平台。闭环交易平台能够促成从发出订单、定价、预付款、货运匹配、订单追踪到付款结算确认的端到端过程。在整个交易闭环中,其产生宝贵洞见,可加以分析并用于改善平台服务质量和效率。
因此,闭环交易平台可更好地解决行业痛点和把握机会所创造出的价值。相比之下,纯信息发佈平台通常只为货运订单提供一个发佈场所,平台展示司机和商户的货运请求和联繫方式,对公路货运交易的关键环节,例如对于定价和结算并无支持或支持非常有限,因此需要线下完成定价和结算。
闭环交易平台通常拥有更高用户黏性和更强大变现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全球线上公路货运GTV中有21.0%来自闭环交易。另一方面,于2024年通过我们平台完成的交易中有90%以上是闭环交易,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闭环”平台并非一天建成。经营跨地域规模的“闭环”平台在技术和运营上极具挑战,而且需要大量长期投资、运营远见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随时间不断进行的技术迭代。由于交易和沟通过程的大部分均在线下完成,因此传统货运发佈平台经常未能捕捉整个交易的数据。因此,货运和交易数据被埋没在“信息孤岛”之中,无法在整个货运匹配和配送过程中无缝流动。
为构建打破这些信息孤岛所需的科技、基础建设和能力,需要额外大量初始投资和持续努力,以便在各个货运匹配和配送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均可集中并输入到一组通用複杂算法之中,以得出纯货运发佈平台无法提供的有意义且可操作的数据洞见。例如,传统而言,准确釐定运费一直是交易中极具挑战性的环节,甚至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司机和商户在该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纠纷,对司机和商户而言均是如此。
不同于单纯发佈货运信息、对自动定价和结算支持较少的信息发佈平台,许多闭环平台提供由数据驱动的定价工具,根据大量因素自动计算运费,包括来自下达订单和运费匹配阶段的数据,例如路线距离和商户选择的车型。此外,商户在闭环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一个主要好处是,他们可以实时跟踪运输途中和配送的细节,这需要开发和集成多项尖端科技,例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这些技术和运营的複杂性使闭环平台相对于寻求提供类似闭环体验服务的竞争对手而言具有显著先发优势。
增值服务带来额外变现机会
公路货运运输伴随著越来越多的其他增值服务需求,为物流交易平台提供额外变现途径。例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车辆租售服务是向司机提供的常见增值服务类型,该市场于2024年在中国录得的GTV达1,981亿美元。面向司机的其他增值服务包括能源服务及信贷解决方案。
劳工价格分析
劳工成本是互联网技术行业公司的主要成本组成部分。在经济稳步增长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驱动下,中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人民币71,600元,自2019年起複合年增长率为6.0%。展望未来,预期中国宏观经济将持续增长,主要动力将来自大规模资本投资及持续技术进步所致快速提高的生产率。预期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将保持上升趋势,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93,800元,自2024年複合年增长率为5.5%,如下图所示。
物流交易平台的主要成功因素
规模及网络效应。对于物流交易平台,商户及司机用户群增长因网络效应而自我强化。网络越大,平台在效益及选择性上创造的价值越大,因此构成竞争壁垒。
闭环交易能力。为积累整个交易闭环数据和借助数据分析来优化服务,闭环能力必不可少。此外,其还带来更大变现潜力。
品牌知名度及用户心中的影响力。通过向平台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解决他们的痛点,平台可提升其在用户中的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进而转化为现有用户的钱包份额收益和获取新用户的口碑推介,销售及营销开支极低。
营运专业知识。为识别平台高价值用户及使之参与,营运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平台在不同地区採用定制化及创新获客及定价策略亦极为重要。
技术及数据能力。如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可助力平台改进算法。先进算法通常可带来更高货运匹配效率和更好地了解用户需要。
多元化服务。平台若能提供全套产品,则可提升用户黏性。例如,平台若能满足同城及跨城物流需要,则可赢得商户青睐。司机倾向选择一站式综合平台,不仅提供货运匹配服务,还可提供增值服务,如车辆租售以及能源及其他售后服务。
市场驱动力
利好政策。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出多项有利政策及激励以支持道路运输行业数字化,作为其对推动数字及平台经济的承诺。中国政府于2021年初颁佈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详细的路线图数字化,而近期的政府政策鼓励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线上货运平台的运营效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线上货运平台的效率及服务质量。该等技术的整合将带来更高的货运匹配效率、定价准确性及订单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