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概况
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工程建设价值链的前端产业,是将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核心环节,是工程建设项目从投资到最终实现的必备要件。
建筑设计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度相关,涉及住宅、商业、酒店、办公、医疗、文化、交通等多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持作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设计院制度的建立,后经历了 60-70 年代的初步探索、缓慢发展,80-90 年代的改制、调整与规模发展。
21 世纪初,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时期,企业数量、经营规模、从业人员逐步增加,设计创作不断更新,作品质量也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时期下,人们对建筑的设计需求逐步呈多样化、个性化趋势。
建筑理念和设计技术也日新月异,建筑文化、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设计工具等随着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提升而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经营规模、队伍数量、从业人数、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1)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
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逐年增长以及下游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大量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10-2020年,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从 958.40 亿元迅速增长到 30,514.6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1.35%。
(2)建筑设计行业企业数量
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类企业数量总体保持平稳,但有所波动,主要系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整合在加速进行,一大批中小房地产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下游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对上游行业造成挤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类企业数量的波动。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建筑设计类企业数量为 5,847 家。
(3)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员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行业内从业人数的持续攀升,国内大中专院校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出专业人才。建筑设计类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从 2012 年的 33.82 万人上升至 2020 年的 191.00 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16%。
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从单一追求建筑规模维度逐步向注重建筑物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进而对建筑设计在技术攻关、功能设计和艺术构造上的融合与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性发展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改造以降低建筑成本、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2、下游市场需求及行业市场发展前景
(1)下游市场需求
建筑设计行业直接服务建筑业,由于设计费按照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建筑工程的整体产值规模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推进、重大区域规划持续落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2022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137,217.86 亿元增长到 311,979.84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56%。
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下游各领域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上升产生的增量市场;二是由经济发展、需求升级引致的对既有建筑改造更新形成的存量市场。
① 增量市场需求
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指当年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按照房屋工程用途可分为住宅、办公楼、商业经营用房以及包括中小学教学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图书馆、体育馆等在内的其他用途的房屋建筑物。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额是房地产供给对需求最直接的反映。
1)居住建筑
A. 房地产住宅开发投资额逐年攀升
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住宅投资规模的稳步增长。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与日俱增。2013-2022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 86,013.38 亿元增长到 132,89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95%;其中,2022 年住宅投资额为 100,646.38 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5.73%。
未来,尽管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旧城改造以及居民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良好发展机遇期,未来住宅地产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地产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仍未改变,居住类建筑投资需求的持续增加将对建筑设计行业起到较大牵引作用。
B. 居住建筑领域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打开
居住建筑是城市建设中比重最大的建筑类型。近年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整体呈增长态势;尤其自 2016 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已突破 10 万亿,且未来 5-10 年仍将维持 10 万亿以上的发展趋势1。未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从而刺激居住市场的发展,进而持续扩大居住建筑领域的市场容量。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持续实施和长租公寓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为居住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需求。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房房源,逐步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加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在长租公寓方面,国务院、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等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目标。
2)公共建筑
A. 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稳定增长
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建筑作为实现城市基本功能的重要载体,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对城市布局、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城市建设的深化、居民消费理念的攀升,我国城市商业地产呈现业态多元化、综合化的转型升级态势,以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建筑形态逐步兴起,该等建筑通常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了居民生活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并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
2022 年,我国商业营业建筑投资规模达到 10,647.36 亿元,2010-2022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42%。商业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相关领域建筑设计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办公建筑逐渐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国内工业从传统以制造、加工业为主,逐步向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新兴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区域功能建设的逐步完善,其在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资源优势逐渐突出,企业为寻求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势,将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或者地理资源优越的地区,而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区域,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述趋势的出现有力促进了以城市写字楼为代表的办公建筑的投资、建设与发展。
2022 年,我国办公建筑投资完成额达到 5,290.77 亿元,2010-2022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36%,我国办公建筑领域投资规模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得相关领域的建筑设计服务配套需求随之受益。
B. 其他公共建筑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文化、健康、娱乐、养老等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推动了我国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公共管理、卫生、社会保障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加,并带动了各地商业综合体、娱乐场所、主题公园、体育场馆、文旅小镇、康乐医疗场所等的公共机构建设需求。
国家推出了多项政策支持基础建设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2022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从 32.93 万亿元增长到 57.21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33%。
随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建筑设计市场容量将持续增加。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建设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稳步增长,使得高铁站、车站、航站楼等公共建筑项目需求持续释放。
② 存量市场需求
在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存量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现有建筑市场的设计改造升级。当前,我国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机遇期,对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存量工业建筑、居民住宅的更新改造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容量。
2022 年底,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 65.2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8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持续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2020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求到 2022 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国家大力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量存量住房的升级改造或拆迁,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设计市场空间的深入拓展。
3、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态势
(1)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Wind 数据显示,2013-2022 年间,我国房地产行业 CR30 企业销售金额占比从 21.96%增长至 33.33%,年复合增长率达 4.75%,其中 2021-2022 年有所下滑,随着政策调控深化及行业步入稳定发展期,国内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将逐步上升。
国内领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筑设计服务商的选择上,将品牌效应作为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针对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人员规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设置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并且,国内领先房企会倾向于优先选择有过多次合作经历的设计企业,从而通过采用粘合度较高的战略供应商选择和集中采购模式,形成与服务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对于设计企业而言,这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技术能力,且形成了规模优势及品牌溢出效应,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三道红线”的出台,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设计企业集中,建筑设计行业的集中度亦将持续提升,有利于行业内优秀设计企业的发展。
(2)建筑设计企业整体技术能力显著增强
伴随着我国社会对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追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 技术、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建筑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的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以及组织结构也随之进行转型和升级。BIM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快速增长,目前其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应用价值也在此过程中随之展现出来,我国虽然 BIM 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已跻身 BIM施工应用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装配式建筑体系是多年来国内外持续开发的建筑科技成果,它能够提高集约程度,提高建筑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0%以上,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50%以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设计方需要在建筑设计各个环节融合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为居民提供和谐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绿色建筑理念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3)建筑设计行业与下游行业相互融合促进
在下游建筑业等行业整体加快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以“建筑师负责制”为运营支点,以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为推进方式,进一步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在整合建设工程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作用。
一方面,随着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的相互促进,建筑师统筹协调建筑、结构、机电、景观等各专业设计,并且延伸服务范围,建筑师根据合同内容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服务,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从而完整展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最终达到整体提高建筑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建筑工程新业务模式的推广,也要求企业前瞻性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地深度规划,以提高建筑质量、实现建筑综合效益最大化,亦由此加快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相互融合促进的步调。
在该趋势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及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研发优势向下环节拓展,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地价值创造力,挖掘更广阔地价值载体,增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