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物流装备行业概述
A、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使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过程,其涵盖了国家统计局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业内容,本报告的物流行业口径即指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B、物流装备下游行业概述
物流业是本行业下游所服务的行业,通过提供物流装备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细分行业实现各项物流业务的开展,其中:部分企业及业务主要服务于装卸搬运、通用仓储、快递服务、道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等细分领域,同时也包括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等行业在上述物流环节的配套需求。
C、物流装备上游行业概述
物流装备行业上游市场主要是钢铁、铝材、塑料等原材料以及智能传感器、工业相机、电机等零部件,钢铁、铝材、塑料等主要用于物流装备本体的制造,再搭配电机、传感器等零部件,集成装配成最终的装备单机。
②我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物流装备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物流装备行业持续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A、研发试验起步阶段(1978-1990 年)
此阶段主要是物流设备示范及在特殊行业的应用,标志性事件为: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厂诞生,以及第一台堆垛机、第一台无轨堆垛机等相继推出。
B、跟随、发展阶段(1990-2000 年)
此阶段以制造业、烟草行业技改推动物流装备技术发展为显著特征,标志性事件为:第一台垂直货柜、第一座组合式货架立体库、第一座航空货运立体库诞生,烟草行业物流系统建设项目大量出现。
C、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2 年)
此阶段为物流装备技术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座配送中心诞生,国产穿梭车、高速滑靴式分拣机/交叉带分拣机等相继研发成功,推动物流技术装备在医药、鞋服、食品、汽车、烟酒、零售、制造业、纺织等各行业广泛应用。
D、发展提高阶段(2012 年至今)
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使我国物流装备从跟随向领跑转变,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为物流装备提供了发展空间,大规模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快速建设,如京东“亚洲一号”等项目落地,加速无人仓、密集存储、装卸设备(伸缩机、装卸机、装载机等)、输送分拣设备(皮带输送机、转弯机等)、货到人拣选等新型物流技术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③物流装备行业发展态势
A、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物流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其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联运、制造、贸易和信息等产业有机融合,并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融合,物流业的发展愈发具有活力,并在生产制造、贸易流通和资源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成为全世界最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之一,2014-2023 年,我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 213.5 万亿元增长至352.4 万亿元。
B、我国物流成本存在较大下降空间
从物流成本看,2014-2023 年我国物流费用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与美国、日本的物流费用与 GDP 比率稳定在 8%~9%左右仍有一定距离,物流运行效率提升具有较大空间。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到 2025 年,要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下降至 12%左右。”可见,我国整体物流效率存在较大提升潜力,而整体物流效率有赖于智能装卸等物流系统应用的普及提高。
C、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4-2023 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从 4.29 万亿元增长至 8.16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7.41%。其中,2023 年新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30 个,累计形成 125 个覆盖全国、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为产业与物流聚集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带动物流装备的配套需求。
D、劳动成本上升促使智能物流装备市场持续扩张
a、招工难与用工贵加速物流业自动化进程
当前,物流运输企业的劳动力紧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 年较 2014 年人数下降 133.71 万人。
另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 2014 年的 6.34 万元/年上涨至 2022 年的 11.53 万元/年。就业人数的减少以及平均工资的持续上升使得物流运输企业用人成本攀升,招工难与用工贵将成为物流行业长期面临的问题,受此影响,物流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将加快。
b、智能物流设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现代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推动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物流效率持续提升,物流设备智能化进程亦不断提速。物流设备智能化包括单机设备智能化以及系统集成智能化,其中:单机智能化能够提高单台设备的运行效率,集成智能化则是将多个智能化设备以及管理控制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物流信息汇集、物流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
在此背景下,智能物流设备凭借比传统作业方式更高的速度、效率、智能化和准确性,成为物流业提效降费的关键装备,根据《2021 中国仓储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数据,目前自动化分拣机的效率是人工分拣的 6 倍以上,自动分拣设备与 DWS 的结合运用可实现减少人工识别、拉包操作等人工环节,分拣准确率远高于人工分拣,且极大地降低了货物损失。
因此,当前我国智能化物流装备市场需求持续保持旺盛,根据《自动分拣行业 2023 年回顾与 2024 年展望》,2023 年我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超过 1,000 亿元,达到 2018 年市场规模的 3 倍以上。
E、交通运输业为物流装备行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a、内仓储设施建设持续深化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腾飞,国内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根据物联云仓统计,截至 2024 年 4 月,我国仓库总面积达到 4.17 亿平方米,仓库园区数量达到 8,686 个。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智能仓库成为必由之路,需要大量智能化、高性能的物流设备作为支撑。
b、铁路货运规模整体上行
发展铁路运输是运量起点较高的、大宗长途运输主力的线上运输方式,是干线网络框架和大通道的骨干,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骨干和中枢的地位,铁路运输规模持续增加,2018-2023 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规模从 25,800.96 亿吨公里增长至 32,638.50 亿吨公里,有效刺激铁路领域的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c、机场体系完善助力航空运输发展
航空货运是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是安全、快捷、方便和优质的服务,空运以其迅捷、安全、准时的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大幅缩短了交货期,有效提升现代货运效率,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效物流的需求,2018-2023 年,我国航空货邮吞吐量整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而民用航空机场建设数量稳步增长,从 2018 年的 235 个增长至 2023 年的 259 个。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航空货运市场具备良好发展前景,诸如装卸搬运等物流装备市场需求亦将同步增加。
F、我国物流装备出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随着电商与快递业迅猛发展,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需求大幅上升,我国物流装备企业产品体系逐渐完备,技术力量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有序推进、国内制造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海外市场网购兴起、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等诸多有利条件下,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
仅从搬运装卸相关物流设备来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2023 年,我国其他升降、搬运、装卸机械出口规模从 47.15 亿美元增长至 70.97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8.5%。
G、装卸搬运工作社会覆盖面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a、装卸搬运是最为普遍的物流工作节点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承)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在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和同一环节的不同作业流程之间,需要进行最基本的装卸搬运作业,其为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节点,使生产、运输等活动能够连续、正常地进行。
在整个供应链条上,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从企业产成品库到消费地,从零售商运送至消费者,乃至废弃物回收、资源的再利用等整个循环过程,装卸搬运出现的频率较高、所占用的时间也较长,因而装卸搬运的质量和效率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可见,装卸搬运遍布生产、运输等环节,是最为普遍的物流工作节点。
b、装卸搬运工作面向诸多复杂货物类型
物流中的“物”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称为物品,物品在不同的领域存在不同的称呼:在商业领域,物品被称为商品;在生产制造领域,其被称为物资、物料或产品;当物品进入物流系统,其通常被称为货物。货物按照装卸搬运方式,分为散装货物、件装货物和成组装货物三大类。
可见,在货物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复杂货物类型,需要根据货物的形状、尺寸及标准化程度采用针对性的装卸方式。目前,针对相对标准化的单件货物,可通过托盘作业法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利用叉车进行装卸,一定程度提高了装卸效率,但该种方式依然存在操作痛点,如需要装卸作业空间大、需要叉车数量多等,对此仍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装卸方式提高货物装卸效率;针对非标准的小件货物或部分袋装货物,劳动力密集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狭小且相对封闭的操作空间内,需要通过装卸方式变革解决人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不友好等痛点。
c、物流装卸搬运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整车运输业务、零担和快递业务等场景广泛存在,对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较大影响。根据期刊《全国商情》数据,每 1吨产品的生产,会产生 250 吨次的装卸搬运活动,其产生的成本占到整个加工成本的15%左右,德国企业物料搬运费用占营业额的 1/3。
在我国,铁路运输在始发和到达地产生的装卸搬运费占总运费的 20%,轮船运输在码头的装卸搬运费用则要占到总运费的40%之多。另外,装卸搬运作业环节所造成的货损、货差、丢失现象多于其他物流环节,装卸搬运本身的成本、货物损失所产生的赔偿成本,以及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均会带来物流系统总成本的增加。提升装卸工作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装卸成本,且通过科学有效的装卸方式能够降低货物损坏,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目前,快递运输从集货到最终运送至客户手中,至少涉及两次完整的装卸过程,包括集货时装车,到站点卸车,按线路分拨后装车,干线运输至目的地分拨中心后卸车,其在起始两端的装卸目前仍大量依靠人力装卸搬运,为整个物流环节中普遍未实现打通智能化的作业环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提升效率的方式难以为继,智能装卸搬运设备的大规模使用是提升装卸搬运效率的必要途径。此外,在铁路运输装卸、飞机行李装卸等场景中,依然以人力作为箱体内的装卸工作主力,装卸方式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仅以前述两大装卸场景来看,物流行业的装卸搬运工作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d、装卸设备需要适应运输车辆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国产重型货车已经构成我国主流的物流运力工具,同时在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引领下,我国快递量持续增长,物流企业对长车身、高运力的重型货车配置比例不断增加,以中通快递为例,根据其 2023 年度报告,截至该年度末其拥有自营干线卡车超过 10,000 辆,其中:9,200 辆以上为 15~17 米的高运力车型,相较 2020 年 6 月末增长超过 2,100 辆。
干线车辆车身长度的增加带来了更好的货物运力,同时也为货物装卸带来更大的挑战:一方面,货车车厢长度增加使得部分原有配置装卸设备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例如原有三节和四节伸缩机的伸出长度未能覆盖整个车厢长度,使得距离不足的部分需要通过人力搬运解决,提升了人员工作强度并降低了装卸效率,需要配置可伸长长度更大的伸缩机产品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车身长度的增加会带来装卸人员单车劳动强度增加和工作环境恶化(如夏季车厢内部闷热),通过智能化无人装卸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研究自动装卸机器人或一体化整车装卸方案,将成为装卸设备适应运输车辆发展的必然趋势。
e、大件快递增加要求装卸设备同步
随着国内电商的发展,家电、家具、建材、卫浴、酒类等价值高、体积大、非标准化外形的商品迎来了发展机遇,前述以居家为主的大件快递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根据期刊《供应链管理》数据,2022 年我国大件物流市场规模超过 16,00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 23,800 亿元,仅以 2022 年“双11”为例,菜鸟供应链日均大件家装收货量、签收量同比增长均超 500%。
大件快递对收件、派件、配送和转运等物流环节要求较高,因此大件快递具有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特点,目前顺丰控股、圆通速递、德邦股份等领先物流企业均已在大件分拣设备方面进行布局;同时,在工业自动化等特种物流输送环节也存在较多的大件物件周转需求,对输送线体的宽度提出更高要求,大于 800mm 宽距的输送、分拣自动化线体也成为行业需求的重要构成,而作为仓库运营工作起点和终点的装卸设备也需要同步适配线体宽度,完成整线的自动化实现。
f、装卸设备市场具有良好发展预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出口至全球各地。在此背景下,我国拥有大量的生产型企业,涉及快递、水泥、饲料、粮油、汽车、快消品、家电、食品饮料、化工、五金工具等众多细分领域,从工厂向经销商或物流中心的发货量巨大,装卸设备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零售的兴起,需要较高的装卸作业效率以适应短时期内大量出货的运输需求,物流运输的时效性要求逐步提升,快速进行装卸成为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必要手段,具有广泛地市场需求,根据期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数据,2018年我国物流行业伸缩机在用量超过 6 万台,同年我国累计快递业务量 507.10 亿件,平均每台伸缩机装卸快递量 84.5 万件,以该数量为基础并结合各年度快递业务量数据,2018-2020 年国内伸缩机增量需求约为 5.12 万台,符合期刊《物流技术与应用》中“2018-2020 年间我国伸缩机国内销量约为 4-6 万台”的预期,据此方法进一步计算2021-2023 年的伸缩机增量需求,约为 5.76 万台。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融合,装卸设备市场仍将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