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正泰电源实施,建设地点拟位于上海市松江区。项目总投资137,915.47 万元,建设期 24 个月。项目资金将用于购置土地、改造与新建厂房,并购置生产设备、建设相关生产线。通过该项目建设,公司将拥有光伏及储能逆变器产能 18GW 和储能系统产能5GWh。
2、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顺应光伏市场需求,扩大产能建设
本项目生产的光伏逆变器属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稳定性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效率。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设备,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出货量直接受益于下游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驱动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出货量持续增加。
根据 Wood Mackenzie 和 S&PGlobal 数据,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81.3GW 增加至 2022 年的326.6GW,年复合增长率达 26.08%。到 2031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有望达到 560GW,市场仍有较大需求。我国逆变器产品在近年竞争力逐渐提高,凭借质量与性价比的双重优势赢得海外客户青睐,出口量显著增长;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在海外存在大量受众,外销比例较高。
随着光伏逆变器市场新增的需求增加,公司在光伏逆变器产品订单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产能扩张。本项目生产光伏逆变器产品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下的光伏发电系统,项目的建设将顺应光伏市场主流需求,匹配行业发展态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未来发展中竞争能力。
(2)紧随储能市场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供应随机性、发电功率不稳定、并网困难等问题,新能源储存技术成为能源结构转型关键。为打开“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应用新格局,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充分发挥需求侧响应对电网负荷调节能力,我国多地明确新能源搭配储能使用的要求,新能源电站的扩张及大储需求驱动储能市场整体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始尝试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
根据 CNESA 统计,在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全球电化学储能实现了飞速发展。2017-2022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 2.9GW 迅速上涨至 45.5GW,年复合增长率为 73.1%;新增装机规模由 1.8GW 上涨至 21.1GW,年复合增长率为 63.6%。与此同时,电化学储能在储能领域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累计装机规模占比已由 2017年的1.7%提升至 2022 年的 19.2%。根据 BENF 预测,2025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可达 159.0GW。
与全球市场类似,电化学储能市场在我国同样连续多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CNESA的统计,2017-2022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0.4GW迅速上涨至 12.9GW,年复合增长率达 101.3%;新增装机规模由 0.2GW 上涨至 7.3GW,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3%。与此同时,电化学储能在储能领域的占比也由 2017 年的 1.3%提升至 2022 年的 21.6%。
根据 CNESA 预测,在乐观情景下,2025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功率将进一步提升至 55.9GW。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同源、客户资源相通,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在储能领域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为光伏逆变器行业企业开启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的一部分,而储能系统是实现“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平滑电力系统波动的重要设备,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强电网的关键环节。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公司扩大储能逆变器的产能,并新增 5GWh 储能系统的产能,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凭借逆变器领域的先发优势,快速提高储能领域的市场占比,推进公司各业务之间的资源整合,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3)增加储能产品类型,拓展业务范围
为了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电价的信号作用,我国多个省相继调整了用户侧的分时电价政策,扩大的峰谷电价差,提升了国内户用、商用储能项目建设的经济性。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用电侧储能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国外的用电侧储能市场相对成熟,以欧洲户储为列,居民已经形成对户用光储系统的认知和消费习惯。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家庭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 年)》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家庭储能新增装机量 5.68GWh,在全球市场占比高达 36.4%,其累计装机量超过 10GWh。随着我国储能产业的逐步发展,未来户储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商用储能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单配置储能、光储一体、微电网等。根据 GGII初步预计,2023 年国内商用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 8GWh,同比增长 300%。通过削峰填谷节约平均用电费用及需求侧响应的超额收益,商用储能需求有望提升。
公司现有的储能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储一体化、独立储能电站等领域,并以发电侧大型储能电站(集装箱)为主。本项目除继续保留原有光储及储能系统配套产品线外,将新增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用户侧储能和储能系统配套的生产线建设,增强户用及商用储能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储能产品结构,实现全场景的业务覆盖,为公司在储能领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3、项目建设可行性
(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受光伏行业扩产需求拉动,我国光伏设备领域随之快速发展。随着光伏行业需求的持续释放,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将保持对光伏逆变器产品的旺盛需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储能锂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商业模式逐步清晰,电力系统储能、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储能电站的对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对此,国家持支持态度,因此,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多项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运作的政策,具体的政策如下:
2023 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 年本,征求意见稿)》国家发改委“鼓励类”范畴,第二项 2 条“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第四项 5 条“电力消纳和存储:电化学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
2022 年《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 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
2022 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2022 年《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为解决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提出到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以及到 2025 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的目标。
2022 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展望 2035 年,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
(2)公司先进的技术经验是项目的建设基础
逆变器为技术驱动型行业,且随装机规模增加、对并网安全及可靠性要求提高,为逆变器产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逆变器为技术驱动型行业,且随装机规模增加、对并网安全及可靠性要求提高,为逆变器产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的光伏逆变器拥有丰富的产品类型,能满足家庭、工商业屋顶和地面电站等不同应用光伏发电场景的需求,而储能产品包括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既能满足家庭储能的需求,也能满足工商业、地面电站等应用需求,还能为场地受限的城市地区或施工不便的偏远地区提供储能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具备行业较为领先的产品技术,拥有直流拉弧检测技术、五电平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虚拟接地技术等核心技术。
公司取得了多项核心专利,获得 UL、CSA、ETL 等发达国家认证。公司注重技术研发,组建了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持续为更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并具备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不断充实产品类型,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良好的技术经验为项目开展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公司完善的质控体系是项目的可靠保障
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的应用环节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了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工作,由质量工程师对产品进行测试检验及质量监督在产品设计、进料、产品加工、出厂等生产全流程设置了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监督与老化测试等产品测试环节,定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产品检测,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及稳定性。
公司已通过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制定了标准化管理的进料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成品例行及确认检验规范等制度,并于执行中严格落实,包括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考核等制度,以保障质量控制程序有效执行、产品质量维持稳定。公司完善的质控体系是本项目未来实施的可靠保障。
4、项目投资概算
(1)具体投资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 137,915.47 万元,,其中资本性支出金额为 123,831.40 万元。
(2)投资金额测算依据和测算过程
A.建筑工程费
本项目拟新建储能系统生产厂房,改造逆变器生产大楼,项目建筑工程费合计为 55,057.25 万元。具体测算过程为:根据公司历史项目建设经验、项目规划、项目所在地区容积率、当地造价情况、第三方工程施工单位初步询价结果,估算本项目工程量、基建单价、机电安装单价等,进而测算本项目工程建设投资金额。
B.设备及软件购置费
项目设备及软件购置费合计为 66,346.09 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 65,700.29万元,软件购置费 645.80 万元,增值税进项税税率为 13%,进项税额为 7,632.74万元。
C.安装工程费
本项目设备购置费中已包含安装工程费,故无单独计算安装工程费。
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为 2,428.07 万元。其中建设单位管理费包括建设单位开办费、建设单位经费等,取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 0.2%,计 242.81 万元。勘察设计费是指建设单位为进行项目建设而发生的勘察、设计费用,取工程费用的 0.6%,计 728.42 万元。临时设施费按建筑工程费的 0.5%估算,计 275.29万元。
工程监理费取工程费用的 0.4%,计 485.61 万元。工程保险费取工程费用的 0.3%,计 364.21 万元。联合试运转费按照设备及软件购置费的 0.5%估算,为 331.73 万元。本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为 125.81 万元。
E.预备费
项目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取建设投资中建筑工程费、设备及软件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 2.0%,计2,476.63 万元。涨价预备费参照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投资[1999]1340 号)计算,投资价格指数按零计算。
5、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方案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项目进度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与装修及设备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人员招聘与培训、竣工验收。
6、项目与现有业务或发展战略的关系
本次项目用于 18GW 光伏、储能逆变器的扩展和 5GWh 储能系统的建设项目,与正泰电源目前主营业务相同。作为本次项目实施主体,正泰电源系在拥有丰富生产经验及市场资源的基础上的产能拓展。
由于正泰电源目前暂无自有厂房,生产经营所需场所均为租赁取得,因此房屋条件无法完全适配公司产线的排布,导致公司无法有效提升相关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储能系统的生产组装为大型系统,需通过吊装等工具实施,对生产场所的要求较高,公司现有厂房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公司目前部分环节采用委托加工模式进行。通过本次公司可实现储能系统全线自产能力,对公司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性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7、项目效益测算的假设条件及主要计算过程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8.54%,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18年(含建设期),项目预期效益良好。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印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现行财税制度进行测算,假设条件及测算过程如下:
(1)项目达产期、投产期的设计负荷
根据本项目的运营方案及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 2 年(24 个月),运营期为 10 年,计算期共 12 年。项目计算期第 3 年生产负荷为 40%,第 4 年生产负荷为 80%,第 5 年及以后各年生产负荷均按 100%计算。本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8.54%,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后为 6.18年,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营业收入测算
本项目营业收入根据销售单价乘以当年预计销量进行测算。预计销量假设等同于当年的生产数量,销售单价参考过去三年产品销售单价并结合未来市场行情、行业竞争状况等确定。本项目满产年份年营业收入1,000,800.00万元(不含税),项目负荷爬坡年份营业收入按照生产负荷进行估算。
(3)成本测算本项目
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费用测算依据如下:
A.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折旧和摊销费用、直接工资及福利费用、制造费用、修理费用等。各类外购原辅材料以及燃料动力的价格,根据国内当前市场近期实际价格和这些价格的变化趋势确定。
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分类直线折旧方法计算,本项目建筑物原值折旧年限取 20 年,残值率取 5%;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为 5 年,残值率 5%。项目新增软件按 5 年摊销、其他资产按 5 年摊销。直接工资及福利费用参照公司目前的生产人员薪酬水平,并结合当地薪酬水平估算。制造费用按收入的 0.5%估算。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1.0%估算。
B.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其他管理费用、其他研发费用和其他销售费用,公司根据历史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均值及项目的规模效应影响来测算期间费用。本项目正常年的其他管理费用按营业收入的 3.5%估算;其他研发费用按营业收入的 5.0%计算;其他销售费用按营业收入的 10.0%估算。按上述方法进行测算,项目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 880,354.68 万元,其中:可变成本 678,763.20 万元,固定成本 201,591.47 万元。正常年经营成本877,955.39 万元。
(4)相关税费测算
本项目固定资产按照设备购置价格(不含税价)13%的税率进行增值税抵扣;项目建设投资中涉及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以及软件投资的进项税按照实际发生的科目和该科目增值税率计算;内销产品销项税率为 13%,出口产品实行免抵退;原辅材料和动力的进项税,除了自来水的进项税率为9%,其它进项税率均为 13%,项目出口产品原材料保税采购;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照应缴纳增值税的 7%计取;教育费附加按照应缴纳增值税的 5%计取;印花税按照营业收入(不含税)的 0.03%计取;所得税税率以 15%计算。
公司本次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处于上市公司可比项目区间范围内,与同行业水平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本次项目效益测算具备合理性,符合行业现状。
8、项目涉及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的进展
(1)项目发改委备案情况
“18GW 光伏、储能逆变器扩产项目和 5GWh 储能系统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并获取《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上海代 码 : 31011769161932X20231D3101002 , 国 家 代 码 :2309-310117-04-01-460895)。
(2)项目土地取得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广富林路 5999 号,拟购买厂房进行改造并利用厂区内空地新建厂房用于项目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为 66,665m2(折合约 100 亩)。公司已取得本次项目所需的土地使用权及厂房相关不动产权证书(沪(2023)松字不动产权第 503630 号)。
(3)项目环评及节能审查情况
本次项目已取得上海市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松江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告知承诺决定》(松环保许管[2023]235 号)。
本次项目已取得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正泰电源松江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松发改能审[2023]27 号)。
公司已取得本次项目所需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
9、项目实施主体及实施方式
本次 18GW 光伏、储能逆变器扩产项目和 5GWh 储能系统项目实施主体为正泰电源,系公司下属非全资控股子公司。通润装备通过全资子公司盎泰电源持有正泰电源 97.10%的股份。正泰电器、齐勇等 6位自然人持有的剩余股份系正泰电源历史股权激励形成,正泰电源历史股权激励存在部分股权应予但未予以确权,或现有证据不足确认作废的情形,该部分股权存在潜在的被权利人主张的风险和可能性,故于公司前次控制权变更及重大资产重组中未将该部分正泰电源股权纳入交易范围。
正泰电源系通过收购盎泰电源获得,为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主体,具备逆变器、储能系统业务所必备的人员、研发、生产、销售等能力,然而受到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所需,现阶段公司生产能力将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订单产能需求,也将影响市场拓展进度,制约了相关业务持续发展。公司选择正泰电源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具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