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母公司,选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嘉北路四号院1号楼,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2,246 平方米,项目所用建筑物拟采用租赁的方式解决,项目总投资 10,478.76 万元,建设期为 2 年。
本项目拟充分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红外产品的研发及生产,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 100 台中波制冷热像仪、3,500 台非制冷红外热像仪、80,000 个非制冷红外机芯模组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财务评价计算期 12 年,其中项目建设期 2 年,运营期 10 年。项目计算期第 3 年生产负荷为 50%,计算期第 4 年生产负荷为 70%,第 5 年及以后各年生产负荷均按 100%计算。
本项目全面达产验收后,预计正常年营业收入20,130.00 万元(不含税),利润总额为 4,258.54 万元,净利润为 3,193.90 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 15.54%,税后投资回收期(包含建设期 2 年)为 7.56 年。本项目预期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成像行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方面,红外探测器技术不断进步,主流红外图像分辨率不断提升,导致单幅图像数据量的剧增,需要公司从机芯设计上显著提升数据带宽和存储器容量,并提高图像处理算法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红外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拓展,下游用户对红外热像仪的成像效果、目标探测、识别自动化程度要求亦在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拟通过实施本项目,在现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的场景非均匀校正算法和局部图像增强算法减少图像剩余非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同时设计开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灵敏度和帧频更高、适装性更好的红外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市场竞争力。
(2)扩大产品产能,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红外各下游领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红外产品的各类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制冷型红外产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性能竞争优势,非制冷型红外瞄具产品具有场景适应性强、辅助射击功能丰富和高性价比优势,受到下游用户的广泛欢迎,但受公司现有场地、设备和规模限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拟购置一批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及研发测试设备,扩大更新和升级原有的红外热成像产品生产线,提高产品产量,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高公司接受订单的能力,满足下游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
(3)提高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红外产品以制冷型为主,凭借高性能和差异化产品优势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亦逐年提升。
公司非制冷红外瞄具产品凭借场景适应性强、辅助射击功能丰富和高性价比的优势,目前已获得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但受非制冷红外业务起步时间较晚、产品种类较少等因素影响,公司在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份额亦相对较小。
公司通过实施本项目,将进一步提高非制冷红外产品的性能和产能,继而提高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的红外热成像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起步晚,但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单兵手持、武器瞄具、车载、机载、舰载、要地防空、边海防等领域对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需求旺盛;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监控、消防、电力、工程建设、制造过程控制、人体测温领域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国内市场对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欧洲等国家民间持有枪支数量远超其他国家,户外狩猎及运动普及度较高,且居民购买力较强。根据 U.S. Fish&Wildlife Service 统计,2021 年美国注册猎人达 1,520 万人;根据 Deutscher Jagdverband 统计,2020年欧洲注册猎人达 700 万人。由于红外瞄具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并克服雨雾、植物等环境障碍,海外狩猎及户外市场对红外瞄具的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公司现已建立起以图像处理技术、成像电路设计技术和共光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取得发明专利 38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 项、外观设计专利 22 项和软件著作权 35 项。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红外光电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带领研发团队在红外光学、成像电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结构及系统工程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创新研发,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