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实施的背景
(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再加速
2022 年,交通部以及科技部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交科技发〔2022〕11 号),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突破高效安全纯电驱动、燃料电池与整车设计、车载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因此,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202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明确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国家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2024 年,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四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再加速。
公司核心产品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网联服务领域,核心产品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部件,能够有效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产业政策以及国家战略大力支持行业升级的背景下,汽车电子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化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2)汽车消费市场扩张及行业技术革命推动汽车电子行业持续扩容
近年来,汽车行业持续处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变革整合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呈现规模、质量双增的良好发展趋势,助推公司所处的汽车电子行业持续扩容。从汽车行业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均超过 2,60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和 10.6%。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同比增长 77.2%。同时下游汽车产业消费需求的持续迭代加速了汽车电子产品的更替,公司最近三年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2021-2023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51.31%。
从技术变革来看,以人工智能技术、高算力技术、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领域发展,深刻决定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未来变革方向。对于智能驾驶领域,伴随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汽车产业智能驾驶对算力水平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需要满足海量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算法模型需求,在算力提升和算法改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智能驾驶过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逐步实现车辆自主决策以及智能感知。
对于智能座舱领域,高算力芯片开发、集中式分布硬件架构硬件升级、车规级操作系统迭代加快了座舱系统智能化的进程,汽车座舱逐步具备了信息娱乐、人机交互、特定场景应用的功能。因此,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突破改善着产品使用功能,从而带动消费者需求结构优化,为汽车电子行业带来了增量市场。
(3)汽车电子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持续构筑竞争壁垒、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伴随技术变革以及需求迭代的影响,汽车行业产业链持续加大对车规级芯片算力研发、软件性能提升、域控制器集成化、人机交互升级以及高级别智能驾驶迭代等关键核心领域的投入,行业新进入者持续涌现,使得行业处于持续变革、激烈竞争的格局。
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虽然已跻身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行列,但伴随公司逐步布局全球市场,为应对国际龙头在市场竞争中的挑战,公司需要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力以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需要通过产能扩张把握行业增长机遇,夯实市场份额,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布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汽车网联领域的前沿技术领域,持续构筑竞争壁垒,提升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4)加大科技型企业再融资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资本市场需要突出金融为民的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更加有力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提及加大科技型企业再融资支持力度。提升再融资的有效性和便利性,引导上市
公司作为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企业,自 2017 年上市以来,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等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经营业绩实现了良好的增长。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31%。此外,公司陆续导入了 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ASPICE(面向汽车行业的流程评估模型)等针对设计开发的管理体系。
通过智能制造、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优化等措施有效保证批量交付,实现了经营效率的提升。目前,公司已积累了良好的客户资源,与全球主流整车厂商达成了深厚且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已形成阶梯式良性发展的核心业务结构,产品供应和服务水平领先行业。同时,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效能,构筑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壁垒。
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变革发展下,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战略性方针引领下,汽车电子行业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伴随中国汽车出口总量持续提升,以及国际汽车电子厂商全球生产布局渗透,国内汽车电子厂商需要以全球化的格局视野,与全球领先厂商展开竞争。通过本次项目,有利于公司通过有序的产能扩张提升市场覆盖度,依托研发投入赋能新产品开发并布局前沿技术研发,为持续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以此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司股东回报能力。
2、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通过购置土地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厂房、洁净车间以及仓库等配套设施,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及软件,招聘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生产及管理人员,打造一个智能化水平高、空间结构布局合理、清洁环保的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用于生产仪表、中控显示屏、座舱域控平台等智能座舱系列产品,以满足后续的汽车智能化普及带来的增量需求。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与重点客户建立深度合作,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项目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实施是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2022 年、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 13.4%、25.6%、31.6%。根据起点研究院预测,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提升至近 80%。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聚焦在智能化领域,在此背景下,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空间充裕。
智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智能座舱需求的提升,根据 IHS Markit 数据,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汽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 1,663 亿元。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智能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越来越多的车企对智能座舱重要性的感知度越来越高,智能座舱逐步成为乘用车标配。
通过实施本项目,公司可以提前优化布局产能分配,适应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更加快速的迭代速度,把握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机遇期。
(2)加快区域生产基地布局,提升区域客户集群配套服务能力
公司的下游合作伙伴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产品供应网络覆盖大湾区、长三角、东北、西南等汽车产业集群地区。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行业背景下,下游整车厂商需求迭代加快,与上游汽车电子厂商的合作关系愈加密切,集群化产、研融合成为未来产业链主要合作模式。
本次项目德赛西威汽车电子中西部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实施地点为成都市,公司已取得项目用地,目前正在推进土建工作。公司目前已与中西部区域重点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该项目实施有利于更贴近中西部重点客户产业集群,既有利于维系重点客户资源,也有利于提升公司区域客户集群配套服务能力,从而提高快速响应区域客户需求的能力,降低物流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的成本。
4、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司核心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交科技发〔2022〕11 号),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突破高效安全纯电驱动、燃料电池与整车设计、车载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因此,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系国家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战略支持方向。
202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国家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为汽车电子产业,核心产品赋能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2)公司良好的客户资源保障了项目新增产能的充分消化
公司客户群体已覆盖国内大部分主流车厂,并加速拓展高端市场、国际市场,公司客户群体主要包括理想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等自主品牌客户;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上汽通用汽车等合资品牌客户;马自达、大众集团、卡特彼勒、丰田汽车、斯特兰蒂斯集团、奥迪等海外客户。
本次中西部基地项目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贴近区域汽车客户产业集群,有利于公司提升对中西部区域重点客户群体的服务效率及需求响应能力。
(3)公司充足的技术工艺储备提供了项目实施的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并持续优化研发效能,已自主掌握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全栈设计等能力。此外,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制造工艺,拥有全自动 OCR/OCA 贴合线体,可实现不同规格要求的显示屏全贴合生产;拥有高柔性的智能装备线体,满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全系列产品的组装、测试工艺,同时,公司拥有全过程实施零返修的 SMT 贴片工艺、LCM 显示模组制造工艺、不同级别的域控制器生产技术并具备车规级 SIP(系统级封装)产品生产能力。本项目产能主要为智能座舱类产品,公司已具备成熟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经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综上,公司深厚的技术实力可以保障本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和迭代升级能力,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项目实施主体和投资概算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成都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额为196,000.00 万元。
6、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 48 个月。
7、项目涉及报批事项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投资项目相关的政府手续正在办理中。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