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实施主体阳光电源项目总投资245,187.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公司将扩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年新增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生产能力,其中新增70GW光伏逆变设备、15GW风电变流器、15GW储能变流器产能项目建设地点合肥市高新区明珠大道与长宁大道东南角的阳光产业园。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全球共识驱动行业发展和市场爆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重塑了世界能源发展生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相继颁布清洁能源未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2050年之前美国要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到2030年将海上风能增加一倍;欧盟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减排量和清除量)基于1990年排放水平削减55%,可再生能源至少占比32%,并呼吁欧洲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则表示十年内澳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一倍,占比50%。
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将带动逆变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①光伏装机爆发带动新增逆变器需求,存量逆变器替换空间扩大,共同推动逆变器市场井喷
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光伏转换效率提升,光伏项目经济性日益凸显,刺激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HS Markit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782GW,同比增长24%。同时由于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等因素,未来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还将上涨,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607GW,较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20%。
此外,全球存量装机逆变器替换需求亦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当前于2005年前后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欧洲地区已经开始步入替换阶段,而后续伴随2010年左右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亚太、北美市场进入装机高峰,未来光伏逆变器的替换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逆变器替换需求为8GW,2024年有望增长至15GW,复合增长率达17%。
新增需求叠加存量替换需求将共同推动逆变器市场井喷。
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风电消纳能力改善,机组成本下降显著,风电装机规模加速增长
为实现我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5%这一战略发展目标,我国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为风电行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根据国家能源局“能并尽并”原则,具备并网条件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国家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按期并网。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2020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0)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电网亦表示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下,电网未来有望持续为新能源装机提供支持,风电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政策,落实风电消纳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18年10月30日印发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2018年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特高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营,已能基本实现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电力运输,风电消纳能力不断改善,化解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有效提升了风电资源平均利用小时数,为新增风电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巨大空间。风电制造技术方面,伴随技术提升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风电机组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近年来我国新增装机中大容量风机及大直径风轮占比的不断提高,提升了发电效率,降低了风力发电成本。
风电资源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提升,加上风力发电成本的降低,帮助企业盈利水平增长,大大刺激风电企业的装机意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71.67GW,同比增长178%。
③储能行业大发展,技术升级助力步入光风储新时代
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系统成本快速下降。以电化学储能成本中占比近九成的锂离子电池为例,2010年至今磷酸铁锂(LFP)电池价格下降近80%,循环寿命增加近两倍,带动储能成本快速下降,为储能的发展提供内部动能。伴随储能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储能的经济效益优势日渐凸显,带动近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后续随着储能配比的提升,增速将呈现出爆炸增长态势。根据Bloomberg的预计,随着未来全球储能装机速度的提升,2050年全球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5,827GWh,较现有水平上升几个量级。
(2)现有产能超负荷运转,产能扩张迫在眉睫
受益于新能源发电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规模大幅增长,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3.69亿元、130.03亿元、192.86亿元和33.47亿元,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38%。2020年,虽受全球卫生事件影响一季度销量下滑,但是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同时全球化部署加速落地,公司出货量快速提升,2020年逆变设备全球出货量达到54GW,同比增长157%。在销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产能不足的情况加剧,逆变设备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100%,处于超负荷状态,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扩张迫在眉睫。
(3)增强规模效应,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制造龙头企业,国际市场市占率逐年攀升,2020年全球市占率约27%,市场份额位列前茅。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公司在亚洲、欧洲、美洲及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众多客户,并与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本项目实施后,通过扩建产能规模,公司在满足光伏、风电、储能行业增长需求的同时,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规模化效应,强化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3、项目经营前景及可行性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本次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能源供应、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站在全局高度谋划我国能源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形成我国能源供给革命的顶层设计,并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9号)、《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政策相继落地,从引导、支持、鼓励和规范多个维度为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逆变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
各国新能源政策的推出,从宏观战略与具体规划两个层面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随着行业技术进步,新能源发电成本大幅降低,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刺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607GW,较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20%;根据Bloomberg预计,到2025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GW,年均新增70GW以上;根据Bloomberg预计,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由2019年的22GWh增长到2050年的5,827GWh,年均复合增长率18%以上,新能源发电市场多点爆发。
整体来看,全球新能源行业在过去十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且未来新增装机规模将加速扩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本次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将有效保证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
(3)优质的口碑及品牌知名度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客户基础
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的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的市场培育和积淀,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工业大奖”、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等。
公司凭借优质的口碑及品牌知名度,积累起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涵盖了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本次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客户基础。
(4)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人才队伍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和团队保障
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同时,公司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研发队伍,并汇集了一大批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队伍。
凭借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公司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累计获得专利超过1,000多项,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为本次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和团队保障。
4、项目投资概算情况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合计(万元)1建筑工程费用96,584.002设备购置费用89,531.003设备安装费2,455.554其他费用10,655.165基本预备费9,961.296铺底流动资金36,000.00合计245,187.00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完成建设后,预计使用期为10年,内部收益率为36.30%(税后),采用12.00%为折现率获得的项目净现值为416,787.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45年(税后,含建设期),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6、项目实施准备、建设周期和整体进度安排
目前,公司已配备人员组成项目筹建组,完成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开展初步规划设计工作。
项目计划建设期36个月。
7、项目报批情况
截至本可研报告发布日,“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已获得合肥市高新区经贸局于2021年4月21日出具的《合肥高新区经贸局项目备案表》,项目代码为2103-340161-04-05-906996。同时本项目已完成环评批复手续,获得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对“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环建审[2021]10020号)。
此报告为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