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1、IEA预测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35%,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消耗的三分之一
国际能源署(IEA)2月8日最新发布《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为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用电量增长,全球电力需求将以每年3%的速度加速增长,预测到2025年,亚洲将首次占到世界用电量的一半,而中国将占到全球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从增速方面来看,《报告》预测随着能源危机的缓解,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将从2023年的2.6%上升到2024-2025年的平均3.2%。这一强劲增长远高于前疫情时代2015-2019年2.4%的增长率。到2025年,需求将比2022年的水平增加2500TWh,且超过一半的增长将来自中国。2022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消费国,占全球电力需求的31%,2022年电力消费增长约2.6%,增速远低于2015-2019年的5.4%,但在2023-2025年,IEA预计中国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5.2%。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方面,IEA估计,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11%,而2017-2021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9%。2022年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光伏)的总容量继续强劲增长,增长近18%。相当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约为300GW,大于美国目前的风力和光伏累计总容量(约280GW)。
此外,IEA还预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组合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2年的29%上升到2025年的35%。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以风光为代表的绿电运营商有望受益于内需扩大,投资增多,从而增厚业绩。
2、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制造基地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兴起于2000年后,国家先后启动了“送电下乡”、“光明工程”推动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光伏玻璃作为光伏产业重要配套同样实现了快速增长。此外,我国光伏产业各个环节成本优势明显,国际光伏产业链开始向我国加速转移,为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2010-2022年,同期我国的光伏玻璃产量从0.99亿平方米增长至6.42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4%。随着光伏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产能的持续扩张,预计未来我国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据预测,2023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将达7.11亿万平方米,有效产能将达8.73亿万平方米。
3、光伏玻璃的应用需求向薄片化、轻质化方向发展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上游原料,是光伏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与光伏行业的应用需求息息相关。2018年的“5·31新政”以及“平价上网”倒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期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景得以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双玻组件相较于传统单玻组件拥有发电量更高、生命周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强等多重优势,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根据CPIA(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2年双玻组件的渗透率为40.4%,预计到2025年双玻组件的渗透率将有望达到55%。
根据CPIA统计,2022年双面光伏组件可占45.73%市场份额,2025年双面组件将成为市场主要的组件产品。常规光伏组件的前盖板玻璃厚度大部分为3.2mm,而双玻组件较常规组件增加了背板玻璃,使得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为产品的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此背景下,轻薄化光伏玻璃成本低、重量轻、安装便捷的优势开始凸显,并逐渐成为光伏组件的首选。在双面双玻组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光伏玻璃的应用需求开始向薄片化、轻质化方向发展,超薄光伏玻璃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4、光伏玻璃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
下游光伏组件的持续高景气对光伏玻璃的旺盛需求叠加供给紧俏期间储备的超额收益提振光伏玻璃企业的扩产积极性。同时,硅片大尺寸化和光伏组件对轻量化的要求使得大尺寸、薄型化的光伏玻璃需求增长,部分原有小型窑炉无法实现生产要求,驱动光伏玻璃企业技改或新建产线。基于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1.5年左右,2022-2023年为光伏玻璃产能释放高峰期。自2021年产能置换政策放开以来,光伏玻璃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本项目计划新建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本次项目将由公司控股子公司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于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实施,投产后将扩大劳动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项目实施必要性
(1)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0 年 12 月 12 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 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2021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出:“强化和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本项目产品为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项目符合“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有助于公司与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获得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2)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太阳能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可以降低社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本项目生产的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是光伏组件的关键材料,项目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3)把握光伏行业快速发展机会,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到 2050 年我国太阳能发电将满足 40%的电力需求,太阳能应用在一次能源需求占比约为 32%。随着新增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提升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高,光伏面板作为光伏组件的重要原材料,其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内目前唯一的以硅基材料为核心产业支柱方向的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 年,公司成立了子公司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力光能”),涉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光伏玻璃材料领域,本项目是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公司把握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消除公司的发展瓶颈,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项目实施可行性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特种玻璃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C3042),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鼓励类“十二、建材”第二条列举的:“交通工具和太阳能装备用铝硅酸盐玻璃”,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列举的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在光伏组件大型化、轻量化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下,作为封装材料的光伏面板在保障组件可靠性的前提下也在向大型化与薄型化发展,面板厚度逐步向 3.2mm 及以下发展。本项目采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生产技术,项目产品为 1.6-3.2mm的薄型及超薄型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项目产品符合光伏面板行业大型化与薄型化的发展趋势。
(3)项目毗邻重要原料产地
本项目实施地点位于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内,毗邻安徽省凤阳县。凤阳县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硅砂原料基地之一,硅砂资源丰富,品位高、储量大。高品质的硅砂是生产光伏高透面板的重要原材料,凤阳县高品质硅砂资源为本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有助于公司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提升项目盈利水平。
4、项目投资概算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95,251万元。
5、项目实施主体及地点
本项目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实施,实施地点为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河科技园。
6、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7、项目投资收益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5.93%,投资回收期为7.13年(含建设期)。
8、项目用地取得情况及政府审批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皖(2021)蚌埠市不动产权第0090943号《不动产权证书》,权利人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国电大道南、经十一路西,宗地面积344,591.35平方米,权利性质为出让,用途为工业用地。
本项目已取得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德力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项目备案的通知》(蚌高管项[2020]198号)。
本项目已取得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出具的《关于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的函》(蚌生环高许[2021]15 号)。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