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2025年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产品构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镁佳(北京)科技    2025-07-02

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定义

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是一种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为核心的整车控制架构,旨在通过统一智能化平台协调管理ADAS、车联网及车身控制等多项车载子系统。

通过深度跨域融合、集中运算和软硬件资源的智能分配,该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智能化程度、整合效率和车辆整体性能。不同于传统智能座舱系统各自为政、主要专注于资讯娱乐或导航功能,该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採用可扩展的平台化架构,打破了传统的域界限,将智能座舱功能与ADAS功能、车联网和车身控制功能无缝融合。这种统一的架构能够提升系统协同能力,提升即时响应能力,并支持更具适应性、更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最终,该解决方案将成为业界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通过整合原本分散的域功能,它为以集中式控制、持续软件升级及深度用户交互为特点的新一代智能出行平台奠定了基础。

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产品架构

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建立在模块化但集中的架构上,定义为「智能座舱域控系统 +多域控制系统与功能」。

在此架构中,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扮演中央协调枢纽的角色,负责管理数据交换、运算资源,以及跨不同功能网域的控制逻辑。通过深入的跨域融合技术,技术该架构打破了传统的系统孤岛,并将资讯娱乐、ADAS、车身控制及车联网等关键子系统统一整合为协同运作的智能化平台。此架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 跨域融合:通过减少分散性和複杂性、降低整合成本,以及实现更智能、更互联的功能,精简系统开发。

• 未来可扩充性及可升级性:此架构採用前瞻性兼容设计,让主机厂能够通过模块化升级与软件功能增强,快速响应新兴技术变革与用户需求变化。

该解决方案将多种功能整合至统一的控制架构,支持汽车转型为智能化、软件定义的平台,能够提供增强的性能、适应性及用户至上的体验。

全球及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行业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产业的价值链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下游主机厂。各个环节在智能汽车域控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及商业化过程中扮演著独特而相互依存的角色。上游供应商为集成式解决方案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硬件方面,上游供应商提供包括域控SoC、车联网及其他嵌入式运算模组。在软件方面,关键元件包括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汽车中间件、算法模块、应用软件以及开发与测试平台。这些核心元素构成了实现智能化域整合、即时决策及软件定义功能的技术基石。

中游主要由提供端对端、模块化产品及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的域控解决方案供应商组成。这些企业扮演技术推动者的角色,为上游创新与下游车型平台搭建桥樑。他们提供可扩充的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将智能座舱、ADAS、车联网及车身控制系统整合为一体化解决方案,使主机厂在保障系统级性能、安全与用户体验的同时,显著缩短开发週期。

领先的中游供应商正逐渐扩展至上游软件开发,以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策略地位。通过建立全面的软件支持生态系统,这些供应商可协助上游SoC製造商克服「最后一公里」的挑战 - 从芯片功能到车载应用。这种硬件与软件的垂直整合可提高适配效率、缩短上市时间,并提升芯片平台的商业可行性。下游主机厂将域控解决方案整合到其车型平台中,提供智能化功能,使其产品独具优势,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的主机厂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传统国内主机厂、外资主机厂、合资主机厂、新势力及其他。各类主机厂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影响了其对供应商的偏好和整合方式。传统市场长期由重资产型解决方案供应商主导—这类企业自建生产製造设施。

它们尤其受到新势力主机厂的青睐,后者通常採用混合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智能座舱核心软件,同时将硬件製造与系统集成外包。然而,随著产业转向软件定义车辆(SDV)架构,竞争格局正经历根本性的转变。轻资产型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特点是专注于软件创新,并将生产外包予第三方製造商。没有製造基础设施的负担,这些企业享有更高的敏捷性、扩充性和适应性。他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成熟的软件栈、快速的部署週期以及弹性的平台设计。

随著主机厂寻求简化系统複杂性、降低开发风险、加速产品差异化,轻资产型供应商逐渐成为他们的首选合作伙伴。这一转变反映了中游价值链更广泛的结构性重构,强调以软件为中心的创新模式与协同化生态系统模式。

全球及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

广泛转向集中式E/E架构,以及智能汽车对整合运算能力需求日增的带动下,全球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市场正快速扩张。随著产业朝向软件定义车辆架构的转型,跨域(特别是智能座舱、ADAS及自动驾驶)整合也在加速。按收入计,全球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的人民币23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379亿元,并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2,742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43.8%。

在中国,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主机厂广泛採用以及不断扩大的产品矩阵,市场正经历著同样的强劲增长。按收入计,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的人民币13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215亿元,并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1,347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41.3%。

随著智能汽车向集中运算和软件定义架构演进,跨域融合(尤其是智能座舱与ADAS功能之间、智能座舱与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该等架构可实现用户交互、环境感知与车辆控制系统之间的实时协同,大幅提升整体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透过结合智能座舱介面与自主泊车与驾驶功能,智能汽车正提供更交互、更便利、更安全导向的驾驶体验。

这种整合亦标志著向全堆叠领域融合及中央运算架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奠定了技术基础。2024年,配备集成式舱泊一体╱舱驾一体解决方案的汽车开始量产。

2024年,按收入计,全球集成式舱泊一体╱舱驾一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1亿元,其中中国市场佔人民币10亿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集成式舱泊一体╱舱驾一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增至2029年的人民币900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107.0%。至于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将扩大至2029年的人民币562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79.0%。

在消费者对于智能、互联及个性化车载体验的期望不断提升推动下,智能座舱正演变成整合语音助理、手势控制、AR显示及人工智能个性化的中央枢纽,而远端资讯系统则可实现即时连接、远端诊断及数据驱动的服务。它们共同构成软件定义车辆的骨干,让主机厂能够透过用户体验、数据变现化,以及探索新的营收模式(例如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係和订阅服务)实现差异化。

全球集成式智能座舱与车联网解决方案市场于2024年达到人民24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人民币247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52.0%。在中国,按收入计,集成式智能座舱及车联网解决方案市场在2024年达到人民币21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人民币122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36.4%。

随著智能座舱与ADAS技术的持续进步,OTA更新与订阅服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OTA功能可让汽车在售后持续改善并优化其功能,而订阅服务则可为驾驶者提供个性化的功能与服务。这些技术共同使汽车产业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并预计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预计到2029年,全球OTA和订阅服务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将达到人民币736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90.2%。至于中国市场,按收入计,OTA和订阅服务的规模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人民币312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83.0%。

随著产业迈向集中式运算架构及软件定义车辆(SDV)框架,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价值结构正从硬件主导转向软件驱动创新。虽然硬件目前仍佔系统成本的主要部分,但软件已成为跨领域整合、实时协调及智能化用户体验的核心推动力。软件在发挥传感器融合、动态资源分配及持续功能更新等先进功能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

全球市场上,2024年软件收入达到人民币108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人民币1,043亿元,自2025年起的CAGR为50.3%。在中国,2024年软件收入达到人民币55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激增至人民币569亿元,CAGR为54.8%。预计到2029年,单单软件就将佔据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价值的约40%,突显其在新一代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中的核心地位。加上软件及OTA更新和订阅服务,非硬件组成部分预计将佔全球及中国市场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60%以上。

在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体验及增强驾驶智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推动下,全球乘用车对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搭载率正快速提升。全球新增装机量从2020年的0.9百万件增至2024年的11.3百万件,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约43.3百万件。在中国,新增装机量从2020年的0.6百万件增至2024年的6.8百万件,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2.3百万件。

尽管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汽车市场,但该技术正快速迈向大众市场。2024年,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在价格低于人民币100,000元以及在人民币100,000元至人民币200,000元之间的乘用车渗透率分别为1%及19%。预计到 2029年,该等比率将分别上升至15%及60%,反映了智能技术的普及化。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内供应商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的产品迭代週期及持续的成本优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域控系统以更低的价格整合到汽车。因此,集成式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更多车种的标准配备,从而加速了市场渗透率并促进了产业的长期增长。

全球及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驱动因素及趋势分析

软件价值上升:实现成本效益和持续获利。由于消费者对智能、网联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主机厂需要提高成本效益和产品差异化,汽车行业正朝软件定义车辆的方向进行根本性的转型。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是这一转型的核心。该等解决方案将智能座舱、ADAS和车身控制等功能整合到单一运算平台上,可消除多馀的硬件并简化汽车架构,估计可降低20%至40%的BOM成本。

这一转变也释放了新的盈利机会。通过OTA升级及订阅服务,汽车正在演变为动态、可升级的平台,可在整个生命週期中产生经常性收入。仅在2024年,中国已累计实现4,047次OTA升级,覆盖4.86亿辆汽车,突显了软件驱动型创新极具规模和可扩展性。通过打破传统的系统孤岛,主机厂现在可以更高效地提供个性化、功能丰富的服务,同时提高开发灵活性及生命週期管理。

人工智能驱动加速:赋能智能化整合及运营效率。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下一代汽车智能的核心推动力。从自动驾驶和自然语音交互到用户行为预测和个性化服务,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硬件和软件创新。该等进步增加了对高性能运算芯片、传感器融合算法及即时决策能力的需求,加速了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的採用与演进。除了车载功能之外,AI也在推动整个汽车价值链的转型。它正在改善研发、製造、供应链协调、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的运作效率。因此,主机厂与供应商正在更紧密地合作,开发模块化、标准化及可扩展的平台式解决方案。该等平台可降低开发成本、优化软件複用性,并支持更快速的迭代,为灵活、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市场需求扩大:开启新的增长领域。在中国主机厂加速海外扩张以及国际主机厂推进智能化转型战略的双重趋势推动下,全球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市场正在快速扩张。需求的增长为中国解决方案提供商创造了大量新机遇,彼等正在发挥其在成本竞争力、技术成熟度及本地化适应性方面的优势。通过更深入地融入主机厂开发週期并加强系统级交付能力,中国供应商正在稳步克服传统的市场准入壁垒,并建立长期的全球合作关係。这种国际化不仅增强了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其成为下一阶代全球智能出行领域的关键构建者。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