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是指再生或恢复关节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及软骨)的疗法及生物材料。该等医疗器械区别于传统的使用机械固定的医疗器械,利用了生物学及组织工程技术,旨在实现从修补到再生的转变,从而将重心由修补技术转移到再生疗法。
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依赖于三个要素协同:提供可降解细胞外基质3D模板的生物支架,以提供机械支撑;驱动新组织形成的细胞;以及指导细胞再生行为及组织重塑的生物活性分子(如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这些因素的整合具有协同再生效应,能够提同时供结构支持,促进组织特异性愈合信号,并恢复功能性肌肉骨骼组织。
全球及中国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全球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9亿美元,年複合增长率为33.3%,并预计该等市场将进一步于2030年达到28亿美元,年複合增长率为21.2%。中国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由2018年的人民币42.3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758.5百万元,年複合增长率为61.8%。
在创新产品研发进展及监管批准加快的推动下,中国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预计于2030年将扩展至人民币3,380.0百万元,年複合增长率为28.3%。
中国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的驱动因素
• 先进的生物材料及成熟的组织工程技术逐渐成熟。高纯度胶原提取技术、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技术及组织工程软骨等创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临床实践。该等技术大大提升了软组织损伤、软骨缺损及肌腱退化(运动员及老龄人口常见问题)愈合潜力。随著临床结果及安全数据的积累,预计该生物增强技术将在外科医生及患者中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可。
• 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上升。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及慢性肌腱损伤患病率的上升,预计将推动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上升等因素加剧了关节、软骨和结缔组织的负荷,导致这类疾病愈发常见。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有望恢复组织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并改善长期疗效。
• 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市场认知度提升。 随著微创技术和生物治疗的兴起,外科医生与患者对运动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的优势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使得传统组织修补方法向自然修复方法转型。通过强化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实操演示,外科医生变得更加熟悉这类器械的使用范围,从而增加患者获得具有组织修复功能的先进运动医学治疗的机会。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