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消费电子:科技创新与终端消费的交汇点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09

十五五”时期(2026—2030 年)是我国应对科技革命加速、大国 AI 博弈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关键阶段, 消费电子 行业作 为科技创新与终端消费的交汇点,其发展路径与政策导向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度契合。

2025 年上半年,国家补贴政策落地,也短期激活了市场。2025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首次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纳入全国性补贴范围,消费者购买单件不超过 6000 元的产品可享受 15%补贴(最高 500元)。政策落地恰逢春节,短期内显著拉动需求。

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 450 万台,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82%,中高端机型成主力。从 2025 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价格段分布情况来看,国家补贴政策推动 200-800 美元价格段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3.5pct。受益于国补政策的刺激,虽然全球手机市场增长近乎停滞(同比增长 1.5%),但是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3.3%至 7160 万部。

2025 年上半年,多款 AI 终端产品发布,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华硕、微星、宏碁与联想等品牌纷纷推出搭载 AI 技术的 PC 产品。从产品发展趋势来看,DeepSeek、Copilot+等本地化 AI 代理逐渐成为标配,隐私与效率兼得,同时手势控制(联想)、屏下摄像头(YOGA Air X)等逐步替代传统交互方式。端侧 AI 的普及和交互革命推动 PC 从工具进化为智能生产伙伴。

从手机市场看,2025 年上半年三星的 GalaxyS25 系列升级多模态 Galaxy AI,支持图片/文档拖拽交互,拉开 AI 手机的序幕。苹果、小米、华为等厂商也紧随其后纷纷发布具备 AI 功能的手机。从迭代路径来看,AI 逐渐从“功能插件”转向深度内嵌大模型(如 DeepSeek-R1、Galaxy AI),实现全场景智能响应,同时也逐步融合语音、图像、手势控制,推动手机从工具进化为“情感化伙伴”。目前,AI 手机已不止于硬件参数竞赛,逐步转向实用场景深化与生态协同。

当前,AI 手机与 AI PC 正处于技术融合与场景深化的关键转折点,未来或将重塑个人计算生态。AI 手机正从技术概念走向核心竞争赛道,端侧算力决定了体验下限,生态开放度定义了上限。在 AI 从旗舰专属走向千元普惠的道路中,不仅重塑硬件架构与交互逻辑,同样也将对手机产业链格局产生一定影响。2025 年 AI PC 已从性能竞赛转向场景深化,未来将聚焦个性化 AI 代理(如个人知识库)、无缝跨端生态(手机-PC 互联)、算力能效平衡三大方向,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的边界。

2025 年 Q1,我国搭载 AI 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渗透率为 32.5%,环比提升 0.9pct;其中搭载40TOPS 及以上 NPU 算力的笔记本电脑(GenAI NB)出货量为 24.1 万台,渗透率为 5.3%,环比提升 3.9pct。2024 年,全球 AI 手机的渗透率为 17%。2025 年,苹果推出全新入门级 iPhone 16e,搭载了 A18 芯片以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进一步扩大了搭载 AI 功能的 iPhon 用户群里。在 AI引发的换机需求增长和手机厂商积极入局的催化下,预计 2025 年 AI 手机的渗透率将达到 32%,2028 年将达到 54%。

展望未来,在扩大内需和 AI 终端产品加速渗透的机遇期,消费电子市场将受到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影响。补贴政策加速 AI 技术下沉,AI 催生换机需求,终端市场步入良性循环;从价格刺激到创新生态培育,资源向硬科技倾斜,国产化将与全球化并行。我们认为,此次不仅是短期的消费刺激,也将重塑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加速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变革。

随着光学显示、AI 大模型、空间计算、感知交互等技术的发展和深度融通,AR 眼镜正在从“工具”向“智能体”的进化。未来随着硅基 Micro-LED、端侧大模型压缩等技术的成熟,AR 眼镜将进一步从“功能性配件”进化为“全天候智能体”。相比于手机、电脑、VR 头显等设备,AR 眼镜不仅是最适合全天佩戴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智能设备,可以真正的实现“计算设备隐形化”。同时,AR 眼镜也最靠近人体三大重要感官(眼镜、嘴巴和耳朵),因此被认为是大模型的理想载体。

以 Rokid Glasses 为例,它在可以实现 AI 识物、AI 翻译、AI 导航、AI 健康功能的情况下,整机重量仅 49g,且保持了常规眼镜的形态。AR 可以拓宽人类视觉边界,AI 可以增强认知效率,两者交叉融合可以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重塑生产力关系。在技术融合驱动场景创新的大趋势下,AR 眼镜和 AI 的融合是人类感知系统的外延革命,也是必然趋势。

2025 年 Q1,全球 AI 智能眼镜销量为 60 万台,同比增长 216%,其中 Ray Ban Meta 的销量为 52.5 万台,同比增长 208.82%;AR 眼镜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为 11.2 万台。我国 AI 眼镜全渠道销量(含 AI+AR)达 7.1 万副,同比激增 193%。虽然 VR/MR 设备的销量为 5.6 万台,同比下降 24%,但是 AR 设备的销量则达 9.1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 116%。wellsenn XR 预计 2025 年AI 眼镜出货量将达到 350 万副,同比增长 130%,2030 年 AI 眼镜销量将快速增长至 9000 万副,AI 眼镜将率先迎来“iPhone 时刻”。

同样是在端侧 AI 芯片、多模态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下,可穿戴设备逐步向个人健康的一道防线及全域智能生活的核心入口发展。三星 Galaxy Watch 8 系列新增功能就聚焦于健康监测精准化、AI 交互智能化。

从健康检测功能上看,该款手表可以通过 BioActive 传感器 5 秒检测体内类胡萝卜素浓度,以数值与色块评估抗氧化能力,指导饮食调整,还可以在睡眠期间分析心血管压力,结合睡眠、运动数据生成预防性健康建议。从 AI 交互智能化功能来看,One UI 8 Watch 系统支持多步骤跨应用语音指令,优化了卡片式信息布局,整合天气、健康数据及通知,提升小屏操作效率。

除传统的可穿戴手表和耳机等产品外,智能手环和智能项链等新形态也逐步发展。魅族 StarVRing2 可以通过双波长光谱传感技术,实时分析血糖变化趋势,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风险预警,结合睡眠、压力、血氧等综合指标形成健康闭环。

在交互上,魅族 StarV Ring2 可联动 XR 眼镜及手机,实现手势接电话、切歌等操作。三星的 Galaxy Ring 也可追踪皮肤温度等数据,通过 AI 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支持“双指捏合”手势操控手机(如拍照、关闭闹钟),减少屏幕依赖。

2025 年一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同比增长 10.5%,结束连续多季度的低迷表现。其中,华为通过鸿蒙生态协同+医疗健康功能(如动态血压监测)强化粘性,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一;小米的 Redmi手环 5 热销,在新兴市场占比提升,市占率位列第二。目前,AI 医疗、服务订阅、跨端协同成竞争核心,若 AI 健康功能突破与新兴市场渗透同步推进,智能腕表市场或快速成长。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 TWS 耳机强劲反弹,出货量达 7800 万副,同比增长 18%。苹果依赖iOS 生态壁垒,和对健康功能的整合,以 23.3%的份额稳居第一。

小米受益于在新兴市场的成长,以 11.5%的市场份额跃升至第二。2025 年,TWS 行业已进入技术驱动分化期,高端市场靠健康监测、AI 翻译等功能构建壁垒,中低端市场依赖快充、长续航、性价比争夺份额。长期来看,AI 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监测需求共同驱动可穿戴设备从单点功能向全域智能体跃迁,健康管理也将从监测走向治疗,生态从孤立走向协同,可穿戴设备大有可为。

新质生产力指标要求提升基础研究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等,也将引领消费电子行业突破核心技术,重构供应链安全。2025 年 7 月 22 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 年)》,其中明确提出突破 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下一代显示关键技术,实现大批量产业化,培育 3 家以上国内龙头企业;发展AI+AR、AI+MR 等多形态眼镜产品,以终端集成培育多技术方向微显示生态链。

同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也将引领制造升级并重塑消费电子 B 端增长逻辑。首先,AI 可以赋能制造全流程。以 TCL 华星联合开发的面向显示领域的强推理模型星智 X-Intelligence3.0 为例,该模型可模拟专家进行跨学科技术方案推演,在分析面板缺陷时,能自动关联材料特性、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多维因素,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其次,数字经济将硬件转化为数据入口,催生服务化商业模式跃迁。例如,工业级 AR 眼镜(如 RealWear)搭载 AI 视觉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线缺陷实时检测。综合来看,未来五年,消费电子行业将以政策指标为锚点,在 AI 创新、产业链升级与场景化内需的三角框架中,构建“技术-产业-市场”的动态协同体系。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