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科技

eVTOL:城市空中交通的理想核心载体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11-06

1、eVTOL:城市空中交通的理想核心载体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交通工具,它融合了电动化、垂直起降和智能驾驶技术,结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优势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巡航能力,且使用绿色能源的电力作为驱动,可实现高效、低噪音、零排放、低成本的城市空中出行,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理想化核心载体。另外,在部分路面交通受阻区域(山路、陡坡、水域、峡谷),eVTOL可通过空中直线飞行跨越路面障碍,适用于交通、观光、救援等多种下游场景。

电动驱动: 使用电池驱动电机,替代燃油发动机,环保、低噪音。

垂直起降: 无需跑道,可在楼顶、平台、空地起降,适应城市环境。

分布式推进: 多个电机/旋翼提供动力,冗余度高,单点故障也能安全降落。

智能飞控: 自动化程度高,部分机型支持无人驾驶或一键起降。

2、 发展历史

• 梦想的种子:20世纪初至1950年代早期的探索紧密围绕着“飞行汽车”的概念,即能够同时在公路和天空行驶的交通工具。1926年,航空先驱格伦·寇蒂斯发明的“Autoplane”虽未实现真正飞行,但被广泛视为飞行汽车的开端。1946年,罗伯特·富尔顿的“Airphibian”成为首款获得适航认证的飞行汽车,尽管最终因资金问题未能量产,但这些实践为后来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 技术的蛰伏:1960年代至1990年代这一时期,工程师们继续探索可行的技术路径。1970年面世的“Aerocar”实现了真正的陆空两用功能,飞行时速可达193公里,但受限于当时的材料、动力技术以及石油危机等因素,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折叠机翼等设计开始出现,试图解决飞行器在地面行驶时的体积问题,但依然面临重重挑战。

• 概念的成型与电动化转型:2009年至2019年,随着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发展,eVTOL迎来了转折点。2009年,美国NASA发布的单人eVTOL概念机“Puffin”的CG动画视频,激发了新一轮行业关注。同年,全球首家eVTOL企业Joby Aviation成立。 2014年,在由美国直升机协会和国际航空宇航学会等机构举办的联合研讨会上,“eVTOL”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2016年,网约车巨头Uber发布的《UberElevate》白皮书,系统性地描绘了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蓝图,极大地吸引了资本和公众的注意力。标志着这一赛道逐渐明晰。全球众多初创公司(如亿航、Volocopter)和传统航空巨头(如空客、波音)开始加码布局。

• 商业化临界点:2020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核心标志是适航认证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10月,中国亿航智能的EH216-S型无人驾驶eVT航空器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这是全球首张载人eVTOL的型号合格证,此后又相继获得了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AC),并在2025年3月28日获得运营合格证(OC),意味着其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2024年,峰飞航空的2吨级大型货运eVTOL“V2000CG凯瑞鸥”也获得了型号合格证(TC),并在2025年完成了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的跨城无人货运飞行和海上平台物资运输飞行,展示了其在物流领域的巨大潜力。这些里程碑事件,加之全球多国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标志着eVTOL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前夜。

3、国家支持政策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021年2月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 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2023年10月 加快将 eVTOL 融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明确到2025年eVTOL实现试点运行,2030年实现商业化规模化,2035年建成“完整的绿色航空产业链”。是推动eVTOL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2023年12月 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和非管制空域。非管制空域的划分为eVTOL试点及商业化奠定基础。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2024年3月推进eVTOL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以 eVTOL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明确了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的技术路径,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目标,推动eVTOL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等领域商业应用

即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这次开放授权打破了空域管理以往高度集中的模式,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空域资源配置方式。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空域管理自主权时,同时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4、地方补贴政策

成都 对eVTOL适航取证(TC/PC/AC)、低空载人航线(企业和乘客双向补贴)、起降场建设进行支持。适航取证最高奖励1500万元;载人航线企业补贴最高500万元/年,对乘客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起降场建设每个最高补贴50万元。

深圳 全国首个为低空经济立法的城市,对eVTOL研发企业、适航取证、首条商业航线运营给予重奖。对eVTOL研发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贴;适航取证奖励1500万元;境内单挑航线奖励30万元 ,深港跨境航线奖励100万元。

合肥 支持eVTOL适航取证和开通载人航线,并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对载人eVTOL企业适航取证资助1500万元;对开设经民航部门审批的载人eVTOL航线的企业,补贴金额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实际运营费用的50%。观光旅游类航线每人100元/架次,市内交通类每人200元/架次。每个企业每年度补贴最高600万元。

珠海 对在本地生产的航空器获得适航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对试飞和航线运营进行补贴。eVTOL适航取证奖励1500万元;常态化运营的eVTOL载人航线按架次给予150-300元补贴。

苏州 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并对获得适航证和许可证的载人eVTOL给予奖励。新引进优质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载人eVTOL获证后分阶段给予最高。

各地补贴政策核心思路方向:

• 适航取证:补贴的“重中之重”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AC)是eVTOL迈向商业化运营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多地都对这一环节开出了最高1500万元的奖励,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和认证成本 。

• 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座”政策支持不仅包括对直升机、eVTOL起降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补贴 ,也涵盖对通信、导航、监视等智能化“数字基座”的投入 ,共同构建起支撑低空飞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生态。

• 应用场景培育:从“能用”到“好用”为了激发市场需求,各地积极鼓励应用场景的创新。例如,成都创新性地对低空载人航线实施“双向补贴”,既补贴运营企业,也补贴乘客票价,有效培育早期市场 。深圳、合肥、珠海等地则已开通面向商务通勤和低空旅游的示范航线,开通单条载人航线的补贴在15-30万元左右,运营补贴基本在100-300元/架次。

5、eVTOL核心技术:分布式电推进系统(DEP)

eVTOL的发展极大程度得益于分布式电推进系统(Distributed ElectricPropulsion,DEP)的应用,DEP采用多个相对较小功率电动机驱动较小直径风扇的方式,取代超大直径风扇推进飞行器的设计;实现多点升力布置,安全冗余配置,系统性地解决城市空中交通对安全性、噪音、起降性能和能效的多重苛刻要求。相较传统燃油机,DEP具备以下特征:

• DEP 省略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传统的燃油直升机中原有的“发动机-主减速器-传动轴-离合器-自动倾斜器-主旋翼”结构 ,可在任一位置完成升力配置。

• DEP 充分利用了电机的近似尺寸无关性,即一个大功率电机系统分解为总功率相同的数个小功率电机系统后,整个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基本不变。这一属性也可延伸到更大电机功率、重量和尺寸的飞行器,迎合飞行器“大尺寸”的趋势。这是活塞式发动机或涡轮发动机所不具备的特征,因为这些使用化石燃料的发动机若在尺寸上缩小,其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付出更大的代价。

6、分布式电推进系统(DEP)五大核心优势

结构简单与轻量化。在不同部位安装多个小型推进器,取代了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减轻飞行器重量、简化结构,提高性能和航程。

高能效。电动推进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远高于传统内燃机(90-95%VS 30-40%),可提升续航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安全冗余。即使部分推进器发生故障,剩余的推进器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推力来维持飞行,提高飞行器安全性。

低噪音。小型电动推进器较传统发动机噪音显著降低。对于城市场景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其的社会接受度。

构型更丰富。设计空间变得更为自由,可根据具体场景灵活构型。

7、(3)eVTOL构型更加丰富,互补适用更多场景

DEP使得eVTOL构型发挥空间更大:由于省略了复杂的机械结构 ,加之电机的尺寸无关特性,分布式电推进(DEP)技术使得eVTOL的构型突破了传统架构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设计空间。

不同构型之间互补:虽然有机翼构型能够大幅提升巡航效率 ,但同时增加了全机重量,更适合航程长、速度快的任务;而直升机和多旋翼构型缺少前向推力系统,因此适合航程短、速度要求不高的任务。未来有望形成多旋翼“短途慢飞”,复合翼“中程稳飞”,倾转旋翼“远途快飞”的多种构型并存、按需选择的市场格局。

8、相较燃油直升机的对比优势

(1)eVTOL在航程、速度、起飞环境上具备优势

VTOL VS 燃油直升机:速度、航程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eVTOL VS 固定翼飞机:航程、商载方面不占优,但固定翼需要滑行跑道,eVTOL则是垂直起降,无需跑道,更适用城市场景。

(2)eVTOL展现出较好的经济性

eVTOL相对燃油直升机造价便宜,且使用、维护成本都更低(换算能源成本0.564元/公里,2.254元/公里),eVTOL经济性近似电动汽车,但eVTOL更具时间优势。

(3)eVTOL展现出更低的噪音水平

以Joby eVTOL为例,相较贝尔206、罗宾逊R44 等直升机的噪声水平明显更低(通常低15分贝),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动力总成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旋翼桨尖速度能够大幅降低,进而减弱了全机气动噪声。低噪音尤其适用于城市出行场景,对城市居民更为友好。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