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行业自 2021 年陆风、2022 年海风补贴退出后全面进入“平价时代”,电站项目收益率下滑倒逼业主向上游传导成本压力,叠加“双碳”政策下产业链扩产潮引发的产能过剩,风机价格陷入内卷式竞争。根据研究显示,研发投入强度每下降 1%,风机设备故障率提升 1.2%,运营费用增加 0.8 元/度。长期的过度注重价格竞争,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主机厂通过超前投标大兆瓦机型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推动机组大型化进程显著加速。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数据,2023年陆风、海风平均单机容量分别达 5.4MW、9.6MW,同比提升 26%和 30%;2024 年16MW 海上风机实现批量化应用,行业进入“大型化跳步”阶段。根据各公司官网招标相关情况统计,2023 年海上风电招标以小于 8.5MW 的机型为主,到了 2024 年海风招标单机容量以 15MW 及以上的大机型为主,15MW 及以上机型同比增长超 50%。预计 2025年陆、海风单机容量将分别突破 7MW 和 11MW,进一步巩固大型化降本逻辑。
1、政策出台价格企稳
2024 年风机价格战导致整机商毛利率普遍低于 10%,部分企业陷入“卖一台亏一台”的困境,倒逼行业自律与政策干预。2024 年 10 月,12 家整机商签署反低价竞争公约,国家电投等央企率先调整招标规则,采用“非最低价中标”机制,推动陆风 6.25MW 机型投标价环比回升 11%,10MW 机型回升 16%。
进入 2025 年,风机价格企稳趋势明确,陆、海风中标均价分别稳定在 1400 元/kW 和 2748 元/kW 左右。与此同时,大兆瓦机型需求激增带动关键零部件如铸造主轴、大长度叶片、圆锥滚子轴承等环节量价齐升,叠加黑色系大宗商品降价带来的成本端改善,零部件厂商利润率显著修复。2025 年陆风8+MW 机型交付占比预计超 25%,相关零部件需求同比提升 30%以上,龙头企业盈利弹性凸显。
2、成本端:大型化驱动降本
机组大型化通过降低单位功率的物料用量,显著摊薄风机成本。以陆风为例,运达股份披露的风机销售均价从 2020 年的 3000 元/kW 以上降至 2023 年的 1891 元/kW,降幅达 37%;2023-2024 年国内陆风中标均价进一步从 1589 元/kW 降至 1438 元/kW,五年内价格近乎腰斩。海上风机价格从 2019 年的 6659 元/kW 降至 2024 年的 2775 元/kW,降幅 58%。这一趋势加速了行业出清,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提升集中度,而中小厂商则因利润率承压逐步退出市场。
3、原材料:黑色系大宗商品降价
风电机组作为重资产制造业,其成本结构中钢材、铸铁及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占比高达 80%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塔筒制造依赖热轧板卷(占材料成本 30%-40%),铸件(轮毂、底座)主要使用废钢和铸造生铁(25%-30%),锻件(主轴)需要方坯钢材(15%-20%),齿轮箱则需齿轮钢(10%-15%)。2021 年“双碳”政策导致钢铁产能收缩,叠加全球供应链波动,黑色系价格一度飙升,自 2024 年起,铁矿石和主焦煤价格分别下跌 18%、26%,带动下游钢材价格进入长期下行通道。2025 年,受全球宏观经济疲软、美元走强及国内粗钢产量调控影响,黑色系大宗价格预计进一步走低,为风电行业成本端改善奠定基础。
(1)零部件环节率先受益,毛利显著修复
塔筒、铸锻件等环节对钢材价格高度敏感。以塔筒为例,热轧板卷成本占比达 50%-60%,其价格每下降 10%,塔筒制造成本可降低 5%-7%。2024 年四季度,部分塔筒企业毛利率已环比提升 3-5 个百分点,预计 2025 年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行将加速盈利修复。铸件龙头厂商(如日月股份)因产能利用率提升及成本优化,单吨毛利有望从 2023年的 800 元增至 2025 年的 1200 元以上。
(2)主机厂迎来“价格企稳+成本下降”
双重利好2024 年陆风中标价回升至 1400-1500 元/kW,海风达 3200-3500 元/kW,招标价格企稳叠加钢材成本下降,主机厂毛利率触底反弹。以 10MW 机组为例,钢材成本降低 10%可减少整机成本约 100 元/kW,对应毛利率提升 2-3 个百分点。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企业 2024 年风机业务毛利率已环比提升 1-2 个百分点,2025 年有望修复至 15%-18%。
(3)出口竞争力强化,海外市场加速渗透
国内风机及零部件较欧洲产品价格低 30%-50%,黑色系降价进一步拉大价差。2024年国内风机出口量达 34.3GW(同比+345%),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40GW,带动海缆、塔筒等企业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 30%以上。整体来看,2025 年风电行业迎来“量利齐升”新周期:黑色系大宗降价驱动成本端改善,陆海装机需求共振(预计陆风 100GW+海风 12GW),叠加技术升级与出口放量,行业盈利修复确定性高。
投资需聚焦成本敏感度高、技术壁垒强的细分龙头,把握盈利弹性与估值重塑的双重机遇。短期关注零部件环节毛利率反弹,中长期则需重视海外市场拓展及深远海技术突破带来的增量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