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生存及繁殖,细菌不断进化并产生耐药性。这一过程可随时间推移自然发生,但在人类、动物及农业中滥用及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速这一过程。细菌有多种机制使其能够在抗生素治疗中存活下来。该等机制包括基因性抗菌耐药性,例如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以阻止其结合、使用外排泵排出药物、降低膜通透性以阻断药物进入、绕过被抑制的代谢途径,以及非基因性抗菌耐药性,包括形成生物膜及转换为防御性生理状态。
就基因性抗菌耐药性而言,耐药性可由随机突变传给后代,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产生,即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由其他细菌获得。若干细菌甚至会产生多重耐药性,即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这可能是由于反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体内细菌,从而产生强烈的耐药性。这会使感染更难治疗、提高死亡率。
对于非基因性抗菌耐药性,当细菌形成生物膜(即包裹在自产保护性基质中的结构化群落)时,其对抗菌药物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抵抗力会显著增强。生物膜可在医疗器械(如导管、植入体)及组织表面上形成,导致难以根除的持续性、慢性感染。此外,若干细菌可转换为防御性生理状态,例如形成持留菌或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其代谢活动显著降低。
在该种状态下,其对通常针对活跃生长细胞的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该等适应性变化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病程延长、感染复发,并增加併发症风险。总之,该等机制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发病率升高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均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具体而言,中国的抗生素耐药率不断上升,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0%至50%,甲硝唑为60%至90%,左氧氟沙星为20%至50%。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亦居高不下,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的耐药率超过10%,最高可达90%。
用于治疗严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卡巴培南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令人担忧,在中国,耐卡巴培南 CRKP、CRAB及CRPA的耐药率分别约为25%、50%至73%及20%,显著高于全球许多地区的平均水平。总体而言,中国的耐药率往往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凸显了加强抗生素管理、诊断以及开发新型药物的迫切需求。由于抗感染药物的滥用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中国政府自2004年以来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及政策,以促进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遏制其不当使用。
在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市场预计将由2024年的455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603亿美元,并于2035年进一步扩大至843亿美元。中国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受带量採购的影响,市场规模有小幅下降趋势,由2024年的人民币1,229亿元下降至2029年的人民币1,092亿元,并于2035年进一步下降至人民币1,026亿元。儘管市场呈现轻微下滑趋势,但其整体规模仍相当庞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