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性塑料的定义、分类及制备方法
塑料是指以石油化工产业形成的各类高分子合成树脂为主要成份,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和塑性,可被塑造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绝缘性能优良、绝热性好、耐磨等优质性能,是现代生活主要的基础材料。
改性塑料是以初级形态树脂为主要成分,以能改善树脂力学、流变、燃烧性、电、热、光、磁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性能的添加剂或其他树脂等为辅助成分,通过填充、增韧、增强、共混、合金化等技术手段,得到的具有均一外观的材料。
2、改性塑料行业的概况
我国的改性塑料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国外同行业公司相比相对偏小,产品的市场状况也呈现出低端产品多,中端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端产品缺乏的特点,远不能满足我国 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改性塑料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
我国汽车用改性塑料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国内改性塑料企业才占有不到 1/3 的市场份额。由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大多局限于低技术含量、低标准的层面,对那些具有高性能需求的领域开拓能力明显不足。
改性塑料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电器和家电行业,三者占比超过 50%。而近年来汽车优惠政策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另外,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也推动汽车企业减轻汽车重量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
3、行业市场容量和市场前景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量和市场规模都呈现上升趋势。2015 年至 2021 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由 1,307 万吨提升至 2,193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9.01%。
2018 年至 2021 年,我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由 2,250 亿元提升至 3,04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6%。
尽管国内塑料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塑料应用规模仍然偏小。我国塑料改性化率(即改性塑料产量占塑料总产量的比例)稳步增长。全球塑料改性化率近 50%,我国塑料改性化率已由 2011 年的 16.3%提升至 2021 年的 23.73%,相比全球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改性塑料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如巴斯夫、朗盛、杜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塞拉尼斯等,在原料供应、营业规模、技术积累上优势明显,在高性能专用改性塑料的配方研发、加工制造、品牌质量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而相比之下,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都是从 90 年代后国内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才开始兴起,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高端改性塑料市场仍以进口为主。
新材料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国内大循环”战略和实现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改性塑料作为重要的新材料种类,是我国实现目前规划的重要产业,发展国产高端改性塑料是我国实现新材料产业国产化的重要步骤。
5、改性塑料下游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下游行业对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牵引作用,其需求变化会影响改性塑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汽车市场
改性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属于改性塑料行业的高端市场,受到国家经济景气度和汽车生产变化的影响,与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关联性。2022 年 1-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462.8 万辆和 2,430.2 万辆,较 2021 年同比分别增长 6.1%和 3.3%。
汽车行业是国内改性塑料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2019 年至 2021 年,车用改性塑料行业产量由 371.45 万吨增长至 416.67 万吨,根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到 2026 年 车用改性塑料行业需求总量将达到 598 万吨。
①汽车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一直以来是汽车整车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改性塑料具有良好的单位重量性能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结构件和功能件,在汽车自重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改性塑料使用量最高的是德系车,其改性塑料的使用率达到了 22%,为 300-360 千克,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了 16%,为 210-260 千克,我国乘用车单车的改性塑料使用率只有 8%,为 100-130 千克,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总体较大,对改性塑料的使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仍将是改性塑料的重要需求支撑。
汽车轻量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还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都是有效降低汽车能耗、提高能量效率的有效手段。有研究显示,燃油汽车整车重量减轻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对应的重量每减少 100kg,汽车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L,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约 5g;对纯电动汽车而言,整车重量降低 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 2.5km。电动汽车的轻量化需求更迫切。要使每消耗 1Kwh 电量电动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电池带电量(提高能量密度或者增加电池数量)或者减轻汽车的重量。
2016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中,轻量化作为七大技术路线之一被单独提出,并制定了车辆整备质量在 2020/2025/2030 年较 2015 年分别减重 10%/20%/35%的宏观目标,轻量化与新能源汽车一起,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从汽车内外饰到发动机周边部件以及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改性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具体各部位应用的改性塑料种类如下表所示:
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向高续航、高电池容量车型倾斜。近年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四部委陆续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于高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仍给予了支持。目前的政策将继续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向高续航、高电池容量方向发展。
②降低成本和提升安全性的需求
除了轻量化的需求以外,塑料制品还能够优化结构、降低车企的生产成本以及提高部分零部件的安全性能,同时能增加汽车的设计可行性。相比于金属部件需要焊接才能制造组合成复杂的形状,塑料制品通过注塑成型就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形状复杂的零部件,还可以减少集成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数量。
而且塑料制品的弹性模量较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变形来吸收大量的能量,对强烈撞击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而且改性塑料耐腐蚀性、耐高温、耐摩擦等性能更强,对于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零部件而言,选择塑料制品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国内汽车产业,轻量化发展是必然之路。改性塑料以其性价比优势,将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未来国内改性塑料预计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需求增速。
(2)电子电器
改性塑料与普通塑料相比,其增强增韧性能、阻燃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老化性能、耐划痕性能等对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上述性能,改性塑料大量取代了传统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成为了电子电器产品的主要材料之一。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对塑料材料的防火安全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未来对高端改性塑料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当前电子电器产品也正向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产品发展过渡,对改性塑料相关产品需求将持续增加。
统计机构 Statista 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电器行业经过快速成长期后,到2015 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年零售总额在 1,000 亿美元左右。从细分行业看,各品类零售收入下降或增速有不同程度放缓。Statista 预测,到 2025 年,我国电子电器行业市场零售额将达到 961.60 亿美元。
当前我国新增电子电器消费大多数来自更新换代需求,呈现个性化、高端化、智能化和健康化的特点。为呈现时尚、色彩丰富的个性化外观,越来越多的电子电器生产线引入了免喷涂改性塑料,通过注塑成型可直接达到金属质感、自然质感、黑亮、闪烁、消光等效果。新兴的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不仅具有更为轻薄和时尚的外观,其内部线路的排列也更为紧密和有序,这也要求外壳材料满足高灼热丝、高漏电起痕等条件,以适应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安全运行。
(3)新能源电池
新能源电池主要包括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产品。其中动力电池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电动汽车很大一部分重量来源于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一定的情况下,电芯的数量是一定的。故要从减轻整车重量入手减小能源损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电池结构和箱体的减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结合汽车产品的使用场景,动力电池的箱体和结构必须能够承受跌落、耐撞击、耐振动、挤压穿刺等机械冲击。此外,还需要满足耐腐蚀、耐高低温、防火防潮、阻燃导热等要求,以确保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供应基地,而新能源汽车专用材料尤其是动力电池用材料对改性塑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常用的改性塑料有阻燃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合金及阻燃增强聚酰胺(PA);
箱体材料目前大部分采用高强度的钢、轻金属,很多厂商正在尝试用 SMC 复合材料取代金属,该类改性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设计性和工艺性,且强度高、尺寸精确、耐腐蚀、稳定性好。改性聚苯醚(PPO)材料对钴酸锂、锰酸锂等锂电池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具有极好的阻燃性、耐低温及抗冲击性能,是制作锂电池防护壳非常理想的材料之一。
根据工信部相关数据,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57.57%。另外,参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的发展愿景,结合绿色经济预期目标、技术成熟度提高、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消费者需求驱动力上升等利好条件,预计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700 万辆大关。相应地,随着新能源汽车结构与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新车型的推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加速提升。
5、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及低成本化
由于改性技术发展,一些通用塑料可以通过改性技术改善原有性质,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等指标有了显著提升,从而具有了一定工程塑料的性质,应用领域得以大大拓宽。对于工程塑料,由于国内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对原材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原本的工程塑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下游市场的要求,工程塑料经过改性,各类物性指标更加优异,以更加严苛的性能适应市场需求。
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由于可以耐高温,并且具有性能好、尺寸稳定等特性,可以被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以及宇航等尖端科技领域,但是尖端产品市场容量小。为了进一步扩大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需要采用低成本路线,用较低的成本扩大市场。
(2)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改性塑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通讯、电子电器、新能源电池、家电、医疗、轨道交通、精密仪器、家居建材、安防、航天航空、军工等诸多国家支柱性产业和新兴行业,其中家电和汽车是目前改性塑料最重要的下游应用行业。
此外,改性塑料凭借其轻量化、耐腐蚀、阻燃性、耐热性、绝缘等性能,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在健康防护领域,改性塑料可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疗防护等场景;在轨道交通领域,改性塑料可应用于内外饰、结构件以及缓冲材料;在家居建材领域,改性塑料也是电动工具、安防设备等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改性塑料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一章 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概述
第一节 行业定义
第二节 行业属性
第三节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第四节 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相关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经济运行现状
第三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分析
第四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供给状况
第二节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需求状况
第三节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第四节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基本竞争战略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
一、竞争战略的类型
二、竞争战略的适用条件及组织要求
三、竞争战略的收益及风险
第二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三节 集中化竞争战略
第六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改性塑料产业市场五种竞争动力模式结构
一、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品的威胁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二节 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要素
一、反应速度
二、一贯性
三、弹性
四、敏锐性
五、创造性
第七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分析
第一节 市场产品策略
第二节 市场渠道策略
第三节 市场价格策略
第四节 广告媒体策略
第五节 客户服务策略
第八章 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技术竞争分析
二、成本竞争分析
三、价格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改性塑料企业分布分析
二、改性塑料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九章 领先企业在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第一节 a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六节 f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七节 g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节 h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九节 i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节 j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四、公司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发展预测
第一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环境预测
一、经济环境预测
二、社会环境预测
三、政策环境预测
四、技术环境预测
第二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预测
一、产业竞争要素预测
二、产业结构预测
三、产业转移趋势
四、产业一体化预测
五、产业运营模式预测
第三节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发展预测
一、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需求预测
二、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结构预测
三、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集中度预测
四、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供给预测
五、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价格预测
第十一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投资优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投资劣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第四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
第一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竞争战略建议
一、竞争战略选择建议
二、产业升级策略建议
三、产业转移策略建议
四、价值链定位建议
第二节 中国改性塑料产业竞争策略建议
一、核心竞争力塑造建议
二、并购重组策略建议
三、经营模式策略建议
四、产业资源整合建议
五、产业联盟策略建议
第十三章 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第一节 2024-2029年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标杆管理
一、国内企业的经验借鉴
二、国外企业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2024-2029年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一、改性塑料行业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兼并及收购建议
2、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建议
二、改性塑料行业企业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第三节 2024-2029年改性塑料行业企业营销模式建议
一、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国内营销模式建议
1、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渠道建设
2、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品牌建设
二、改性塑料行业企业海外营销模式建议
1、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海外细分市场选择
2、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的海外经销商选择
第十四章 思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
第一节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三节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图表目录
图表:2021-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资产规模分析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供给情况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负债规模分析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趋势预测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利润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21-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21-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22-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21-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总资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