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2025年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
思瀚产业研究院 泰鹏环保    2025-07-02

1、非织造布行业基本情况

(1)非织造布基本概念

非织造材料(即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原材料及分支,广泛应用于过滤与分离、医疗与卫生、土工与建筑等领域。根据《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GB/T5709—1997),非织造布的定义为: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其生产工艺包括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湿法、熔喷等多种工艺。非织造布与传统纺织品的差异较为明显,非织造布是由纤维直接构成的纤维型产品,传统纺织品以纱线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

非织造布有多种品类产品,如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纺粘非织造布是以合成聚合物切片为原料,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形成连续长丝,经喷丝后延伸成纤维网,再直接粘合而制成。

双组份(多组份)纺粘非织造布是采用两种(多种)不同性能的聚合物切片原料由各自独立的螺杆挤出机挤出后经熔融复合纺丝成网、加固而形成的功能性非织造布。其技术优点是可用不同原料,通过不同复合形式生产出不同性能的产品,极大地拓展了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空间。

非织造布具备丰富的应用市场,卫生材料、包装、擦拭和医疗等一次性应用是国内非织造布的重要应用,在这些领域消耗的非织造布约占总产量的 51.10%以上,这些领域的应用主要以低克重的非织造布为主,主要为聚丙烯非织造布。土工、过滤、建筑、交通工具、农业是非织造布在工程方面的重要应用领域,约占总量的 36.30%。除此之外,非织造布在家居、服装等领域也有不少应用。

(2)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历史

20 世纪 50 年代前,非织造布的工业化生产起源于美国,非织造布产业处于萌芽期,主要生产粗厚的絮垫类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20 世纪 60 年代,化纤工业的进步使化学纤维的种类和产量增加,进而推动了非织造布技术的革新和推广,非织造布产量开始提高,品种快速增加。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但发展速度缓慢,至 70 年代末产量不足 1 万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应用领域延伸到卫生、医用、建筑、包装、交通等多个领域,在需求扩张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起,产业进入持续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加。

21 世纪初,非织造布生产能力提升,企业之间兼并、联合、重组的步伐加快,龙头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此阶段,我国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企业从国外引进生产线进行扩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经过多轮兼并重组,全球非织造布龙头出现。

贝里国际集团、科德宝公司成为世界主要大型非织造布生产商。纺粘非织造布属于非织造布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西欧部分国家开始生产纺粘法非织造布。我国于 1986 年开始引进纺粘法生产技术和设备。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仅有 3 条聚酯纺粘生产线,生产能力每年约 1 万吨。

(3)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分类

非织造布常见的技术工艺包括纺粘法、针刺法、熔喷法、化学粘合法、热风法等,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要采用纺粘法、针刺法工艺。不同工艺制出非织造布具有不同特征,具体如下:

纺粘:工艺原理流程为高聚物切片烘干、切片喂入、熔融挤压、纺丝、冷却牵伸、分丝铺网、纤网加固。

针刺:将短纤维原材料梳理并铺网成型,送入预针刺机,经若干次密布于针板的机针进行高频机械穿刺,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布。

熔喷:将高聚物熔体通过拉伸,形成短纤维材料凝集到多孔滚筒或网帘上形成纤网,经自身粘合或热粘合加固而成。

化学粘合:将粘合剂通过浸渍、喷洒及印花等方法施加到纤网中,经过蒸发、粘合剂固化制成。

热风:首先对短纤维原材料梳理,之后在纤网中加入纤维状或粉状热熔粘合加固材料,最后经过加热熔融冷却加固成布。

(4)非织造布主要原材料

近几年,我国的纤维和原料工业着重在新材料、功能性、复合化和改性等方面开发和生产,产出了性能优质的非织造新型专用原料,促进了非织造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非织造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丙纶)、聚酯(涤纶)、粘胶纤维、丙烯酸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游产业链属于发展成熟、产销规模大的基础化工行业,原材料供应比较分散,对上游议价能力不强。非织造布的各类原材料如下:

2、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

(1)非织造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稳步增加,产量规模逐步走高

我国非织造布产业投资增长,一方面受国内需求影响,企业积极扩张产能;另一方面受环保政策趋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对适龄劳动者的吸引力下降,行业积极进行智能制造升级,部分企业对现有生产线改造,及时引进新的自动化系统,直接提高业内投资额度。受卫生、环保等应用领域继续保持较高需求增速影响,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 2,138.40 万吨,同比增长 5.10%。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材料,“十三五”期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平均增长率为 13.20%3;2024 年非织造布产量为 856.10 万吨,同比增长 5.13%,保持持续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2024 年,我国新增纺粘及熔喷非织造布生产线约 32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约 24 条、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约 142 条,合计新增产能超过 45 万吨5。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既有新产线建设,也有对既有设备升级改造、厂房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方面的投资。行业整体投资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非织造布出口数量连续增加,进口数量稳步下降

海外市场是我国非织造布制造行业重点开拓的领域,得益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以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我国非织造布出口数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受全球卫生安全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非织造布的出口量和金额均出现 10%左右的下降,但仍然高于 2020 年前的水平。

2024年,海外市场对我国非织造布卷材的需求持续上升,出口量达到 151.60 万吨,同比增长 16.62%,出口价值 40.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4%。2019 至 2024 年,我国非织造布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年均增长 8.85%和 5.98%,出口单价在 2.7-3.9 美元/千克之间。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创新已实现了较大突破,产品高端化趋势越发明显,重点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企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接受程度提高,使得我国进口产业用纺织品的金额在逐步降低。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进口额(海关 8 位 HS 编码统计数据)为 50.90 亿美元,同比下降 2%。其中,非织造布的进口需求自 2020 年后连续下降,2024 年的进口额为 8.20 亿美元,同比微降 0.4%。

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出口增加,进口需求走弱,此消彼长之势,一方面得益于我国非织造布技术的进步,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硬件设施完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经营环境稳定,业内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置工厂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随着非织造布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换代、多组份纤维材料的应用以及双组份纺粘非织造技术发展,高端非织造布产品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增长。

(3)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比大

非织造布制造根据纤丝成网、固结定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化学粘合法、热风法等。纺粘非织造布已具备成熟的生产工艺,下游应用较为广泛,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比高于其他工艺生产的非织造布。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23 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 814.30 万吨,同比增长 0.1%。其中,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 372.95 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 45.80%,居于业内产量之首。

相较于针刺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具有表面光滑,不匀率低等特性;对比水刺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具有耐高温性能好、耐老化、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较好等优势。此外,纺粘非织造布具有单机生产效率高、生产流程短、节省劳动力、生产环境洁净、规模化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成为业内主流。在纺粘非织造布下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其产量规模有望进一步走高。

(4)国内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发展

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相比国外起步较晚,非织造布上游化纤工业的发展,为非织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非织造布具有广泛、丰富的应用场景,凭借其高效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产品性能,非织造布在过滤、环保、医疗、卫生、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食品加工、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 年-2020 年,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产量逐年增加,由 2018 年的 593.20 万吨增加到 2020 年的 878.80 万吨,受 2020 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 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同比增长 35.85%。2021 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进入调整期,其行业产量从 2020 年的峰值下滑到 2023 年 814.30 万吨,但仍高于 2019 年的 646.90 万吨产量。2021 年2024 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产量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体量较大,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内需市场。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增长、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与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促进了过滤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土工材料、医疗卫生材料、涂层织物等非织造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预计未来非织造布行业会进一步保持增量发展。

(5)全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是全球非织造布产业的重要参与方,凭借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贸易国。2024 年我国出口非织造布卷材 151.60 万吨,同比增长 16.62%。据 Research Nester 公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非织造布市场规模超过 548.10 亿美元,2025 年全球非织造布行业规模预计为 585.80 亿美元,预计到 2037 年将突破 1,601.90 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即 2025-2037 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 8.6%。

根据贝哲斯咨询公布的数据,2023 年全球纺粘非织造布市场容量为 590.52 亿元,其中中国纺粘非织造布市场容量为 272.52 亿元,占比 46.15%。预计 2029 年全球纺粘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 724.10 亿元,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3、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非织造工艺是一种不通过传统纺织方法,而直接将纤维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手段加工成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其技术特点如下:

(1)纤维多样性:非织造工艺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这使得制造商能够选择最适合其产品需求的纤维材料,如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从而实现所需的性能和特性。

(2)高效快速:非织造工艺能够高速生产纺织品,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纺织工艺,非织造工艺不需要织布和整经等繁琐的工序,生产效率更高,适用于大规模制造和高速生产的需求。

(3)均匀性和一致性:非织造工艺能够实现纤维在整个材料中的均匀分布,使得最终产品具有一致性和均匀性。通过调节纤维的密度、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4)强度和耐用性:非织造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用性。纤维在制备过程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紧密而坚固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非织造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耐磨损和耐撕裂等特性。

(5)透气性和透水性:非织造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能够使空气和水分自由流通。这种特性使得非织造产品在许多应用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如过滤材料、医疗用品和土工合成材料等。综上所述,非织造工艺具有纤维多样性、高效快速、均匀性和一致性、强度和耐用性以及透气性和透水性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非织造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纺织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4、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原材料端,一方面在化工切片和纤维应用占绝对地位的情况下,行业对于性能优异、种类丰富的新材料(如新型纤维、改性纤维及高性能纤维)在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持续进行研究探索。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将绿色低碳材料推广列入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行业积极发展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的生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的研究。

卫生用品、擦拭材料、医用敷料等一次性产品和包装材料、农业用纺织品中提倡加大棉、麻、黏胶、聚乳酸、壳聚糖、海藻等生物质纤维的应用比例,促进绿色消费;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等领域提高再生纤维的应用比例,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在生产技术端,行业在大力发展双组份纺粘、双组份熔喷、静电纺丝、聚乳酸纺粘、新型驻极等工艺技术及产品,加快闪蒸法非织造产业化技术攻关,提高非织造功能性整体水平,提高绿色可降解原料在非织造纺织品中的应用技术水平。

在下游应用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纺织制品种类日益丰富,只具备基本属性的纺织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和使用。行业内公司也加大了具有抗菌、防霉、抗病毒、防蛀、阻燃、防皱免烫、拒水拒油、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及其他等多种功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功能性非织造材料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超高温、超低排放、高效低阻、高精度大通量等过滤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快可降解空气过滤材料等技术产品的研发攻关,加快废旧过滤材料综合利用技术攻关。

5、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保持增长态势,行业内企业众多,使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竞争格局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非织造布及下游制品生产区域集中。从我国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非织造布产业链呈现聚集化发展,主要聚焦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东部沿海一带产能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50%以上。非织造布生产区域的集中得益于上游原材料端生产的区域集中,同时带动下游制品生产集中,形成了以山东、广东、浙江为代表的具备竞争优势的区域。

二是,行业内整体中小规模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呈完全竞争状态。从我国无纺布生产企业产能规模来看,第一梯队企业包括广东必得福、华昊无纺、大连瑞光、天鼎丰控股等,其产能在 10 万吨以上。第二梯队企业主要包括浙江金三发、金春股份、华峰超纤、兴泰无纺等,其产能在 5-10 万吨之间。第三梯队企业包括泰鹏环保盛纺股份、稳健医疗、欣龙控股、侨虹新材、依依股份等,其产能小于 5 万吨。结合我国非织造布生产企业排名并参考查询网络公开信息,前三家企业产能集中度约为 6%,前五家企业产能集中度约为 7%。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生产能力较为分散,产能集中度较低。

三是,行业内企业积极寻求差异化竞争,少数优秀企业脱颖而出。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包括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部分行业内优势企业凭借自身在规模、资金、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加速发展,着重于生产工艺的挖掘,产品种类的扩展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使得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企业在行业内先行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比如以延江股份为代表的在传统面层材料和打孔技术上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专注于向卫生用品龙头企业提供水刺非织造材料;以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聚焦聚酯纺粘产品在过滤与分离市场的应用,尤其是泳池过滤、洁净室过滤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用。

(1)国外主要同行业企业

①Freudenberg Group(科德宝集团)

科德宝集团,1948 年开始进入非织造布领域,在多年的产业发展史中,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科德宝集团在中国建立了数家工厂,生产非织造布及其相关产品,覆盖服装、纺织品、汽车以及电子、电力和建筑等行业,主要包括过滤材料、簇绒基布、医疗卫生用材料、汽车内饰、鞋材、吸音材料、阻燃材料、建筑材料和土工布等。根据 NonwovensIndustry 公布的“2023 年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商 40 强名单”资料显示,科德宝集团位居 2023 年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商 40 强的第一名。

②Magnera

Magnera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特种材料公司,由贝里国际集团(Berry Global)的医疗、卫生和特种材料全球无纺布和薄膜业务与 Glatfelter 公司合并而成。根据 NonwovensIndustry 公布的“2023年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商 40 强名单”资料显示,合并之前的贝里国际集团位居 2023 年世界非织造布生产商 40 强的第二名。

③Mogul Nonwovens土耳其

Mogul Nonwovens 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是知名的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SMS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厂商。具备生产全系列的涤纶非织造布、丙纶非织造布品种的生产能力,是少数可以提供圆形或三叶形纤维扁平相粘合的细纤维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制造公司之一,产品主要包括单组份及双组份涤纶纺粘非织造布、天然或合成纤维制成的水刺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造布及 SM/SMS 复合非织造材料。

(2)国内主要同行业企业

①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欣龙控股(000955.SZ))

欣龙控股成立于 1993 年,于 1999 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是海南省口罩和防护服重要原材料生产商。该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非织造材料生产和销售、研发/加工/销售无纺深加工制品、研发/销售中药制剂及医药产品和石油、天然橡胶等产品的贸易业务。在非织造材料业务领域,该公司产品主要为水刺非织造材料、熔纺非织造材料,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个人护理、家居清洁、美容化妆、工业擦拭、高滤效口罩、包装材料等领域。

②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诺邦股份(603238.SH))

诺邦股份由杭州老板实业集团于 2002 年投资设立,于 2017 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致力于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拥有 4 个系列,30 个品种,1,200 多个规格的水刺非织造材料产品,涉及美容材料、工业资材、民用清洁、医用材料等多领域多用途的系列化产品。

③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延江股份(300658.SZ))

延江股份成立于 2000 年,于 2017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一次性用品材料的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 PE 打孔膜、3D 打孔无纺布、热风无纺布、ADL 导流层、水刺、热风纺粘、熔喷、Spinform 等无纺布,广泛应用于卫生巾、纸尿裤、干巾、湿巾、过滤等领域。

④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金春股份(300877.SZ))

金春股份成立于 2011 年,于 2020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系安徽金瑞投资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之一,其生产的无纺布产品主要应用于湿纸巾、婴儿湿巾、妇女卫生用品、装饰材料、革基布、汽车内饰和医疗卫生用品等领域。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