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2025年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
思瀚产业研究院 衡美健康    2025-07-03

营养功能食品指添加具有营养价值或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益的成分,用于非婴幼儿及非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食品。营养功能食品涵盖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膳食用食品(即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外的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及普通预包装食品,不包含保健食品,其无需特殊的上市前审批,不得进行产品的功能声称。

1、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消费意识不断转变,消费需求加速升级,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细分化,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及功效。在上述背景下,兼具健康美味、食用便携等特点的营养功能食品应运而生,其区别于传统保健食品的产品形态、消费习惯,更易渗透多种生活场景,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与此同时,国家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及下游消费渠道的快速迭代亦驱动着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

①营养功能食品分类

A、按应用场景分类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关于膳食营养原料和机理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营养功能食品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丰富。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营养功能食品可主要分为体重管理、运动营养、美丽营养、肠道健康、健康零食、基础营养等。

体重管理专为体重调控设计的食品,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实现能量负平衡,核心成分包括高纤维、优质蛋白及植物提取物。

运动营养专为满足运动人群在特定生理代谢状态、提升运动能力及补充特定营养素需求而加工的食品。适用于每周进行三次及以上、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且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个体。

美丽营养为满足消费者美容美体需求而专门研发和加工的功能性食品。其核心在于利用特定的营养成分通过科学配比,支持皮肤、头发或整体健康。

肠道健康指在普通食品或饮品中添加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等成分的营养功能食品,用于支持肠道菌群平衡。

健康零食在非正餐时间食用,以天然原料或科学配方为基础,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实现低糖、低脂、低盐、低卡、低 GI 等健康属性,同时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营养功能食品。

基础营养以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素为主要功能、旨在弥补日常膳食中营养不足、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食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普通消费人群,通过科学配比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及膳食纤维等成分。

B、按产品形态分类

近年来,在营养功能食品消费人群普及化和年轻化的背景下,营养功能食品的产品形态更加多样化。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营养功能食品可主要分为粉剂、液体、棒类、压片糖果、软糖、烘焙等。

②营养功能食品市场规模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4 年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 2,331 亿元,预计 2029 年将达到 3,499 亿元,2024-2029 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 8.5%。按照应用场景划分,健康零食是中国营养功能食品市场规模占比最大的产品品类,2024 年健康零食市场规模为 971 亿元;其次,肠道健康、美丽营养、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分别为 519 亿元、293亿元、291 亿元;

运动营养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得益于全民健身热潮、线上健身兴起及智能穿戴设备普及,运动营养市场在 2019 年至 2024 年间实现了年均 21.2%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以 1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 2029 年规模显著提升,达到 165 亿元。

③营养功能食品人均消费水平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营养功能食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受限于消费者认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不足等因素,营养功能食品人均消费额相较美国、日本等国家仍存在差距。2024 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均营养功能食品消费额为 166 元,略低于全球平均营养功能食品消费额的 179 元。

相比之下,美国、中国香港、欧洲、日本及中国台湾的营养功能食品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754 元、711 元、675 元、572 元、272 元,显著高于我国营养功能食品人均消费额。随着居民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行业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营销渠道的不断创新,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营养功能食品行业生产制造模式

营养功能食品产业链的中游主要为营养功能食品的生产制造。目前,营养功能食品的生产制造主要有三种模式,涉及的主体可分为合同生产商与原始品牌制造商(OBM,Original BrandManufacturer)。按分工深度不同,合同生产商进一步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Original EquipmentManufacturer)和原始设计制造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细分品类众多、迭代速度较快、竞争格局分散,近年布局营养功能食品的品牌商及跨品类企业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剧行业品牌商的竞争,行业下游大多数品牌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规模有限。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品牌商和渠道商通常会集聚资源,聚焦于品牌建设、渠道运营、产品推广等环节。同时,消费者对营养功能食品的口感、形态、功效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使得品牌商和渠道商更加注重产品力的打磨,倾斜资源加强产品创新,利好合同生产环节,研发能力强、工艺开发能力优异、产品形态丰富的合同生产商更具竞争优势。

合同生产商为品牌商提供研发及生产服务,一方面,依托其创新研发能力、持续积累的配方储备及工艺技术,能够协助品牌商和渠道商快速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迭代,以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合同生产商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显著优势,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效应。

对于规模尚小的初创品牌商而言,其研发能力通常较弱,不具备独立生产线,通过与合同生产商合作,能够减少自建产线的时间成本和资本性投入,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新兴品牌商出于对成本和新产品上市效率等方面的考量,采用合同生产模式的比例更高,从而减少了产品的上市周期,加速了新品的孵化及流通;成熟品牌更多采用自主生产和合同生产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与合同生产商合作能够更具经济效益地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测试,降低了运营成本和风险。

通过专业化的协同分工,产业资源实现了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随着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合同生产模式以其具备的显著优势逐渐成为营养功能食品领域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规模不断攀升。

3、营养功能食品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营养功能食品行业是多学科深度融合的领域,其技术涵盖食品科学、营养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多个学科,从原料选取、配方复配、产品加工,再到质量把控,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综合技术的运用。营养功能食品的技术主要包含以原料功效研究与应用、营养配方设计、生产制造工艺为核心的制备技术,以及以营养成分检测、功效评价为重点的检测评价技术。

(1)制备技术

在营养功能食品制备方面,行业核心技术主要聚焦于以下方面:

①原料功效研究与应用:营养功能食品的原料是满足营养和能量供给、发挥功效功能的核心来源。优质原料能提升产品纯度和稳定性,确保储存和运输中的品质,同时改善口感、色泽等感官特性,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营养功能食品企业密切关注新原料、新营养素及新功效成分的应用,深入研究原料营养与功效成分在人体生理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人体对其的需求、吸收利用情况,为新型营养功能食品开发、配方优化、品质提升奠定基础。

②营养配方设计:营养功能食品的配方设计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营养成分的科学组合与配比,需要充分考虑成分间的生物协同效应。例如,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共生体系可优化肠道健康,膳食纤维与蛋白质的协同作用则能平衡能量供应与饱腹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综合平衡原料选择、营养均衡、生产工艺及口感风味等多重因素。同时,产品配方与消费者适用性研究也成为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饮食习惯等,企业能够开发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③生产制造工艺:营养功能食品的制备工艺复杂,需在保证营养成分活性与功效的同时,兼顾口感、稳定性及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例如,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对加工条件敏感,高温、光照易导致损失,而温和工艺却因效率低、稳定性不足难以规模化应用;多种成分性质差异大,混合易分层聚集,且相互影响吸收效率;部分成分易氧化变质,影响货架期稳定性。企业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减少营养损失,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2)检测评价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功能食品功效性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企业持续加大在产品营养成分检测与功效评价方面的投入。为确保产品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企业通过引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检测分析设备,精准分析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同时,结合体外实验、动物模型等多维度验证手段,评估产品的功能性与安全性。功效评价体系是营养功能食品不断发展的关键点,为营养功能食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4、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1)制备技术

①原料功效研究与应用开发不同功能特性、促进人类健康的食品原辅材料新资源是当前营养功能食品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在动植物、药食同源物质、海洋生物、菌物资源及昆虫蛋白等方面优势显著,挖掘其中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资源,开发特色鲜明、技术竞争力强的营养功能食品,正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利用前沿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术等解析已知原料功效机制,并将其高效应用于产品开发流程中,将进一步推进在原料功效研究与应用的深化,为行业发展赋能。

②营养配方设计营养功能食品的配方设计呈现场景及人群适配化、成分协同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人群、性别、年龄段及特定场景开发产品已成必然趋势,如儿童、老人、运动人群等专属的营养功能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此外,行业内部也持续研究营养成分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开发协同增效配方,优化成分组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收集个体基因、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数据,构建个性化营养需求模型,为消费者定制专属配方逐渐成为可能性。例如,针对心血管疾病易感人群,设计富含特定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的功能食品配方,实现精准营养干预。

③生产制造工艺营养功能食品行业的生产技术正从多方面革新。自动化设备、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度应用,以及新型绿色环保生产工艺的大力推行,驱动行业朝着高效、高精、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高良品率,还能有效降低能耗,营造更安全、节能的生产环境。与此同时,持续的工艺改进促使营养成分在加工、储存及人体吸收过程中的活性与稳定性不断增强,有力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长远发展。

(2)检测评价技术

营养成分的检测评价技术逐步向精准化与快速化方面发展。新型检测设备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与快速检测,能精准检测、定量分析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及有害物质,为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功效评价技术也日趋多元化、精准化。企业综合科学文献、体外细胞模型和人体食用验证等方式,深度挖掘数据,精准地评估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依据。

5、营养功能食品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营养功能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呈现出细分产品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特点,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中小企业众多。在需求方面,与传统保健食品相比,营养功能食品因其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和消费场景而更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对于原料成分和主要功效的了解逐渐深入,进一步推动了营养功能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

从供给角度来看,营养功能食品无需经历繁琐的上市前审批流程,市场准入条件相对宽松;此外,下游品牌商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吸引了大小企业纷纷布局,包括跨行业、跨品类的品牌商。新兴品牌商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业链中游,合同生产商占据重要位置,凭借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高效的生产能力、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持续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

与品牌商的竞争格局类似,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行业整体的竞争态势相对分散。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照 2024 年中国境内的营业收入排名,中国市场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行业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衡美健康、仙乐健康、大江生医、广东长兴和百合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 4.2%、3.9%、2.5%、2.0%和 1.4%,前五大厂商占据了约 14.1%的市场份额。

由于市场细分品类众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行业主要参与者均存在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市场竞争呈现错位态势:头部品牌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丰富的储备配方和多样化的产品形态等树立良好的口碑;中部品牌通常聚焦特定的消费群体或场景,专注于在核心产品形态和品类上建立局部优势;小型公司通常灵活性较强,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对营养功能食品需求持续升级、行业监管体制日益规范的背景下,营养功能食品制造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具备强大研发与生产能力、高服务水平、显著规模优势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下游客户的长期信赖。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和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等因素,给依赖低价竞争的中小型合同生产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逐渐暴露出抗风险能力的不足,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洗牌和整合。总体来说,我国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行业的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格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朝着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细分领域市场中,不同市场的竞争格局亦有所差异。在体重管理细分市场,按照 2024 年中国境内的营业收入排名,前五大合同生产厂商为衡美健康、仙乐健康、广东长兴、大闽国际和中山美太。由于我国体重管理行业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品牌商众多,因此合同生产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024 年,前五大合同生产厂商占市场份额的 35.6%。其中,衡美健康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16.2%。

在运动营养细分市场,根据 2024 年中国境内营业收入排名,运动营养领域前五大合同生产厂商为衡美健康、仙乐健康、广东长兴、百合股份和西乐健康。由于我国运动营养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商相对较少,因此合同生产行业格局较为集中,2024 年,前五大合同生产厂商分别占市场份额的 54.9%。其中,衡美健康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 22.5%。

目前,国内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行业其它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衡美健康:衡美健康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证券代码:874251,是一家专业从事营养功能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品牌商客户提供综合性研发生产服务。 集团始终践行“以健康理念定义未来食品”的发展使命,以解决碳水摄入比重失衡、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社会问题为初心,基于营养学原理和消费者需求,通过对蛋白质、脂类、膳食纤维及其他膳食营养素等原料的科学探究,以蛋白质的深度加工和创新应用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化系列产品布局。

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87亿元、9.79亿元、10.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3.79万元、9743.57万元、1.03亿元。增幅方面,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9.50%,净利润同比增长5.79%。

仙乐健康(300791.SZ):仙乐健康成立于 1993 年,位于汕头市,于 2019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营养保健食品领域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仙乐健康的业务领域涵盖功能性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在功能需求和品类规划上,仙乐健康聚焦于抗衰、益生菌、美丽健康、心脑代谢、免疫提升、运动营养六大重点赛道的品类发展。仙乐健康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2.11 亿元,其中合同生产模式实现营业收入 41.70 亿元,中国地区实现营业收入 16.61 亿元。

大江生医(8436.TWO):大江生医成立于 1980 年,位于中国台湾,于 2013 年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机能性饮品、保健食品及美容保养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大江生医目前的主要产品为保健食品及美容保养品,生产的食品涵盖玻璃瓶饮料、液态包、胶囊、锭剂、粉包、果冻、谷物棒等多个剂型,以及身体保健、运动营养补充、免疫功能、功能益生菌、基础营养、排毒瘦身、口服美容等热门领域。大江生医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2.40 亿新台币,其中亚太地区实现营业收入 44.58 亿新台币。

广东长兴:广东长兴成立于 1993 年,位于潮州市,是一家以国家高新技术为根基,集保健食品、膳食营养强化食品、功能性食品等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健康产业集团,旗下拥有“一品康”及“生命需宝”两大自有品牌。广东长兴拥有软胶囊、硬胶囊、口服液、膏剂、粉剂、片剂、果冻、颗粒剂、酒剂、袋泡茶、中药饮片、软糖 12 大剂型的生产资质和能力,涵盖了保健食品主要的剂型。

百合股份(603102.SH):百合股份成立于 2005 年,位于威海市,于 2022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专业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合股份已形成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粉剂、口服液、滴剂、瓶装饮品及袋装饮品等多剂型、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能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涵盖产品定位、配方研究、生产审批及成品生产等全流程服务。从产品功能来看,百合股份产品主要分为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通便、祛黄褐斑、辅助降血糖、减肥、缓解体力疲劳、缓解视疲劳、改善生长发育等 18 项保健功能。

从产品类别来看,百合股份产品主要分为骨骼健康、基础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心脑血管、婴幼/儿童/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等类别。百合股份还积极发展自主品牌,目前拥有“百合康”、“福仔”、“鸿洋神”及“足力行”等自主品牌。百合股份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8.01 亿元,其中合同生产模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73 亿元,境内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26 亿元。

大闽国际:大闽国际成立于 1995 年,位于漳州市,拥有植物萃取、海洋生物加工生产线及多样化的健康食品自动化生产线,主营业务涵盖天然植物(如茶、咖啡、草本等)、海洋生物(如微藻、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天然矿物质(如有机钙、硒等)三大领域,为全球市场提供原料、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酒店餐饮、大健康食品、保健医药等行业。

中山美太:中山美太成立于 1997 年,位于中山市,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OEM(代加工)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中山美太可提供颗粒剂、片剂、口服液、胶囊剂、丸剂、茶剂、粉剂、酒剂、饮料、膏剂、袋泡茶的 OEM(代加工)业务,拥有六千平米的保健品 GMP 认证生产基地,以及美国、韩国、德国等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可生产 10 大剂型 400 多种保健品、功能性营养品、饮品等。

西乐健康:西乐健康成立于 2016 年,位于广州市,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及相关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企业。西乐健康致力于体重控制、运动营养、美容营养三大板块的产品技术研发与生产服务,拥有健康功能条棒、固体饮料、液体饮料等多个剂型。

康比特(833429.BJ):康比特成立于 2001 年,位于北京市,于 2022 年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运动营养、健康营养食品研发与制造、数字化体育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体育科技公司,致力于为竞技运动人群、大众健身健康人群、军需人群提供运动营养、健康营养食品及科学化、智能化运动健身解决方案。康比特的主要产品与服务为:运动营养食品、健康营养食品、数字化体育科技服务和受托加工业务等。康比特产品种类、规格较多,根据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可以将产品分为粉剂类、液体类、棒类、压缩饼干类、自热食品类等。康比特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10.40 亿元,其中受托加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40 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