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哮喘患者需要中或高剂量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与其他长效药物联合使用。全球哮喘患病率自2019年的746.4百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786.9百万人,估计于2032年将达到881.9百万人。中国哮喘患病率自2019年的63.6百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68.4百万人,预计于2032年将达到77.4百万人。其中,超过60%的哮喘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的问题。
市场规模
全球哮喘药物市场规模自2019年的19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18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3.3%。该市场估计于2032年将达到619亿美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7.7%。
中国哮喘药物市场规模自2019年的人民币22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73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5.2%。受生物制剂的渗透率不断增加所驱动,目前有多种生物制剂处于II期临床试验或较后阶段,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进入市场,估计市场将于2032年达到人民币950亿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4.9%。
治疗规范
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为控制症状及降低病情恶化、气道损伤及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同时确定患者自身的目标。哮喘治疗方案为在评估、治疗、调整及评顾反应的连续週期中进行调整。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控制剂及舒缓剂,基本治疗方案为不同剂量的口服皮质类固醇,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一旦患者确诊哮喘,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开具药物,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增加症状控制的可能性。就各种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而言,建议使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 福莫特罗或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作为缓解药物。就轻度哮喘而言,按需使用低剂量ICS为首选的控制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及低剂量茶硷则为替代方案。就中度哮喘而言,每日低剂量ICS╱LABA複方制剂为首选,而中或高剂量ICS或低剂量ICS结合LTRA或茶硷可作为替代方案。重度哮喘则需要中或高剂量ICS╱LABA或ICS╱LTRA複方制剂,以及可能的附加治疗,如噻托溴胺、口服皮质类固醇,以及靶向IgE、IL-4Rα或IL-5的生物治疗。
传统治疗方案(例如ICS及LABA)在控制中重度哮喘方面缺乏有效性。此外,长期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出现剂量依赖性生长抑制以及严重不良反应,从而限制治疗选择,并突显开发创新疗法的必要性。此外,不论给药剂量,部分患者会对类固醇治疗产生完全抗药性。因此,开发具有长效特性且配备便捷吸入装置的哮喘专用药物,对改善临床实践中的哮喘控制至关重要。生物制药为哮喘治疗提供有潜力的新方法。自奥马珠单抗于2017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以来,生物制剂迅速扩展,预期市场份额将由2023年的5.5%增加至2032年的59.9%。
嗜酸性粒细胞迁移中起关键作用。阻断IL-4Rα可减少2型炎症、哮喘恶化、FeNO水平及口服皮质类固醇的使用。靶向IL-4Rα的度普利尤单抗已于2018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以嗜酸粒体表型为特徵的中重度哮喘或口服皮质类固醇依赖型哮喘的成人及儿童患者。TSLP驱动2型及非2型炎症。
TSLP抑制剂对2型生物标志物低或并无2型生物标志物的患者有效,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唯一对低Th2型哮喘有效的生物制剂,而不受表型或生物标志物的限制。特泽鲁单抗为TSLP抗体,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12岁及以上的成人及儿童重度哮喘患者。其独特之处在于治疗患者而不受表型或生物标记状态的限制。有别于度普利尤单抗,特泽鲁单抗对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的患者亦有效。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