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投资

物理储能仍是主流容量电价促进抽蓄建设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7-31

新能源出力较大时可能需求偏少、需求增加时新能源供给不足),这是新能源相比于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最大的劣势之一。在新能源比例较低时,可以利用火电可控的特性,在新能源多发时降低出力、少发时提高出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但随着风光比例继续提高,火电调节能力被挖掘完后,就需要储能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双碳战略提出后,储能也随着光伏、风电行情表现突出,产业内配储战略也使得储能的需求相对明确。然而与电源不同,储能本身并不生产电能,其价值通过何种方式体现一直是过去几年困扰行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此外,储能技术路线多种多样,各自优势、劣势、降本曲线也大不相同,这也让储能的发展路径更加复杂。

抽水蓄能是一种成熟的储能技术,在双碳战略提出之前便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新能源靠天吃饭、波动性大的特点在行业内早已被广泛认知,而抽水蓄能是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抽水蓄能电站在用电富裕时利用电能将水抽至高处,在用电紧张时放水发电,从而起到储能的作用。但抽水蓄能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电能,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在电力市场并未充分建立的年代,其成本分摊机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抽水蓄能建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4—2020 年,我国7 年累计新增996万千瓦装机,年均仅 142 万千瓦。

因此在 2021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对抽水蓄能电站实行“容量电价+电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机制。简单来说,抽水蓄能固定成本部分根据给定收益率核算为容量电价,并进入输配电价回收,而抽水->发电形成的收益部分的 20%由抽水蓄能企业留存,80%在下一监管周期扣减(相当于返还至用户)。这样便在保证了抽水蓄能合理收益率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2021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 62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投产1.2 亿千瓦左右。中长期规划布局重点实施项目 340 个(4.21 亿千瓦)、储备项目247 个(3.05 亿千瓦),抽水蓄能发展上限充分打开。

在两部制电价加持下,抽水蓄能建设加速。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2、2023、2024年我国核准抽水蓄能装机分别达到 70、65、35GW,总计 170GW。按照7—8 年的建设周期,即使不考虑目前在建的项目,到 2030 年抽蓄投产装机也将大幅超过1.2 亿千瓦的规划。

通常意义上的容量电价,实际上是用户为了保证电力供给充足而支付给冗余电源的一笔保险。在成熟市场,通常由政府或电网来预测未来需要配置的冗余机组容量,然后由发电公司竞标获取相应的容量电价。但我国抽水蓄能的容量电价,事实上相当于一种辅助服务。且我国抽水蓄能的容量电价由地方核准、并按各个项目实际发生成本核定,从而导致“旱涝保收”发生,因此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抽水蓄能建设加速、核准和开工量远超国家规划。如果抽水蓄能大幅超预期建设,可能导致电站利用率下降、投资浪费、用户承担的成本增加。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省结合本身电力系统发展实际、在国家下达的总量规模基础上,确定建设项目。后续抽蓄的建设可能会更加趋于理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