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亟待改善。据艾媒咨询,超九成国民会出现睡眠质量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2024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且该时长呈下降趋势,这一数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年人最低睡眠时间7小时,同时在2024年世界主流国家国民平均睡眠中排名最低。
根据艾瑞咨询《2025AI时代健康白皮书》,睡眠问题当前仍是国民健康困扰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其占比在40%,较排在第二位的健康问题高10pct。同时睡眠问题不止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快节奏、经济发达城市,而是作为一种普遍化健康问题分布在各类城市中。
报告显示,睡眠问题在三四线城市亦很突出,且受制于医疗资源滞后和居民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根据艾瑞咨询2025年2月的抽样调查数据,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受访人群中近一年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分别为38%/39%/38%/42%/44%,三四线城市睡眠问题严重程度高于一二线发达城市。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问题均较为突出。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国民平均入睡时间已接近午夜,且清醒次数达到1.4次,整体睡眠得分仅有75分。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45%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在6-8小时,仅有27%人群睡眠时长在8小时以上。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80分),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分)的人群占比22%。
睡眠问题年轻化,健康睡眠产品需求空间广阔。从年龄分布上来看,睡眠时间熬夜现象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及更年长者平均入睡时间在凌晨之前,90后、00后平均入睡时间均在凌晨以后。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性睡眠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18岁以上女性/男性睡眠困扰率分别为51%/46%。
从原因上来看,当前影响居民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中,易醒/早醒(16%)、入睡困难(14%)、床上用品不适(6%)、以及感觉冷/热(各8%)均与床上用品的舒适性、温度调节和人体工学设计高度相关。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诉求的提升,创新型床上用品具备显著的市场成长空间。通过在功能细分及智能化方向的持续创新,有望有效缓解上述睡眠痛点,推动行业高端化发展。
睡眠困扰会带来多项衍生负面影响,如身体疲惫、精神萎靡、记忆力变差、皮肤状态变差等等,当前,健康睡眠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政策和技术层面都在推动行业发展。早在2006年美国CDC年度报告将睡眠不足列为公共卫生问题,推广7-9小时标准睡眠时间;欧洲于2003年要求限制受雇者周工时,解决国民失眠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睡眠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将睡眠问题提升到国民健康战略的高度。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前每个地级市(区县)至少设一家心理和睡眠专科门诊,并将“睡眠质量”纳入《健康中国2030》核心健康指标。
技术突破层面,国内智能床垫品牌如喜临门、慕思、趣睡(8H)和梦百合等,普遍融合了脑波级睡眠监测、多维压力传感、智能分区调节、APP互联以及AI睡眠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推动智能床垫产品不断向高科技和精细化方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