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随着政策放开、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三频共振,无人驾驶正加速从测试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基于L3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将重塑交通、物流和城市服务领域,而当前以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和特种作业车辆为代表的多元商业模式已经日渐成熟。
• Robotaxi:是L4级技术商业化的最重要场景之一,特斯拉、Waymo、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试点运营。
• 无人物流车辆: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率先在特定场景实现商业闭环。这包括以九识智能、新石器为代表的城市末端配送,以及港口、矿区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的无人运输。
• 无人特种作业车辆:如无人环卫车和无人矿卡,凭借其在危险、重复性劳动场景中替代人力的明确价值,正被宇通重工、福龙马、同力股份等传统装备制造商积极布局。
技术驱动智慧出行市场增长,Robotaxi将是颠覆性方向
智慧出行通过整合电动驱动、无线通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交通效率、可持续性与用户体验。其核心形式包括网约车、顺风车/拼车、网约出租车和Robotaxi,均通过智能手机平台提供定制化服务。智慧出行正从“人力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短期以网约车和出租车为主流,顺风车补充低频需求,而Robotaxi将是颠覆性方向,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运力供给与成本结构的根本变革,推动行业向更高效、低成本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共享出行(包含Robotaxi)市场增速将高于整体出行市场
预计2025年后中国出行市场将加速增长,共享出行的增速或最高。中国出行市场涵盖多种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私家车、公共交通、出租车、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及共享电动自行车,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8.0万亿元。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预期中国的出行市场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8.6万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0.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4%。尤其是,于2025年至2029年,共享出行复合年增长率为17.0%,在不同出行方式中预期增长最快。
随高阶自动驾驶发展成熟,Robotaxi商业化拐点或临近
Robotaxi是共享出行的重要一环,也是智慧出行的未来,其整个价值链的上游主要是硬件供应商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游包括电动及燃油整车制造商,下游为提供Robotaxi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运营商。
随着高阶自动驾驶发展成熟,以及运营规模扩大,Robotaxi或将进入高复合增长阶段。中国智慧出行服务的市场规模于2020年至2022年经历波动,2023年后又恢复增长。其中,Robotaxi有望为乘客带来更经济安全的出行体验,目前处于早期阶段,正在选定的地区进行商业试运营试点。Robotaxi的发展由两个主要因素推动:1)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2)规模扩大,生产及运营成本预计将降低。根据Frost &Sullivan的预计,2024-2030年,Robotaxi出行运营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有望高达247%。
运营成本即将与有人驾驶智慧出行打平,2026年或加速发展
中国市场L2-L3级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在2025年有望超过60%,而在2026年接近70%后增速开始趋缓;另外,L4-L5级别高阶自动驾驶在2026-2027年开始逐步加速渗透,并有望在2027-2028年这一段越过5%。Robotaxi规模化运营跟高阶智驾的发展成熟强相关,预计2026年或开始加速发展。
Robotaxi的运营成本高于有人驾驶智慧出行服务(如网约车和出租车),主要是由于昂贵的硬件(如激光雷达)、软件、安全员和安全冗余。Robotaxi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之间的每公里成本比较表明,到2026年,两者的成本将相似,之后,Robotaxi的每公里成本预计将降低。
Robotaxi的目标群体为目前使用私家车或公共交通工具的个人,其大规模的商业化有赖于技术进步、政策推动、自身降本。预计到2030年,Robotaxi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届时的规模体量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效率,吸引私家车用户转用Robotaxi服务。预计2030年Robotaxi在中国智慧出行的渗透率将超过30%,2035年将接近70%。
Robotaxi发展成熟后将衍生规模可观的车队销售及维修市场
智慧出行车队销售及维修包括车辆购置及租赁协助、车辆保养、维修及应急救援。随着队规模扩大及出行服务司机数量增加,相关市场规模将同步增长,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1%,其中车辆销售及租赁是主要组成部分。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预期该市场将于2030增长至3,328亿元,2035年将接近再翻一倍。
Robotaxi车队销售及维修市场或是有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Robotaxi车队销售及维修市场将随着商业化运营快速增长。到2030年,中国市场Robotaxi车辆销售额将超过2,300亿元,车辆维修保养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元。同时,Robotaxi的车队销售及维修类别或也将延伸拓展。
政策积极营造有利Robotaxi测试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环境
中国市场当前Robotaxi相关政策以“技术验证(2017-2020年)→商业探索(2021-2024年)→无人化攻坚(2025年以后)”为轴线,国家、地方、企业三级联动确保演进速度全球领先。国家顶层设计推动测试标准互认,北上广深等试点布局城市则竞相落地地方细则,形成区域示范引领,小马智行、百度等企业则紧随政策窗口,实现技术验证和商业闭环,并向无人化进阶。相关政策对Robotaxi的支持是自上而下、全方位且目标明确的。通过国家战略引导、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巨额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明确的法规保障,正在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Robotaxi技术迭代、规模化测试和商业化落地的有利环境。其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向成熟,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
看好智能化领先的车企基于技术成本优势切入Robotaxi赛道
当前国内布局Robotaxi的企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科技公司主导:主要依赖技术迭代驱动规模化落地,竞争焦点是技术降本+国际化,典型动作包括中东试运营、车规级硬件量产;
• 出行平台主导:通过生态整合构建运营护城河,竞争围绕运力网络规模效应展开,形成车辆聚合平台、混合派单的模式;• 整车厂主导:依赖自身成熟的前装量产能力,能够定制化车型研发、开放技术接口;
• 传统企业转型(如锦江在线、大众交通等出租车运营企业):整车与资质转化、牌照资源、本地运维经验是相对优势。
智能化领先的跨界造车新势力兼具成熟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和整车前装量产的规模制造能力,一旦L3以上高阶智驾技术突破,则能够很快切入Robotaxi领域。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