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超维互联、虚实实时交互的智能体互联网
通信网络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承载的业务上。过去网络帮助人们建立了沟通渠道,承载了通讯服务;今天网络连接了端和云,带给人们丰富的视听体验,承载了内容服务;未来十年,我们有一个关键的假设:90 亿人口拥有9000 亿的智能体。未来十年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将从 90 亿人扩展到 9000 亿智能体,其价值将从服务于“人与人沟通”向构建“智能体互联”的下一代网络发展。
关于互联网的代际划分,业界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的目前有两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 PC互联网和本世纪 10 年代开始的移动互联网。不难发现,互联网代际的定义与所服务对象有直接关联。2020 年之后,伴随着 Web3、XR、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讨论再次升温,业界提出过面向元宇宙的“全真互联网”、“空间互联网”,基于 Web3 的“价值互联网”,面向云间互联的“云互联网(Skycomputing)”,面向算力互联的“算力互联网”,服务于 AI 的“AI 互联网”等新概念。
如果我们回到按照互联网所服务的对象为定义原则,则可以看到未来十年最大的变化将是数千亿智能体的新联接需求,我们认为一个面向智能体互联的下一代网络即将诞生。
从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产生和应用的维度,观察互联网演进,则更容易勾勒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脉络:PC 互联网的特征是 Time-On-Demand +文件 / 图片,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是 Time-on-Line + 富媒体(2-D/3-D 视频),人人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智能体互联网的特征是 Time-In-Real + 超维空间(H-D 多维信息),智能体和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智能体互联网包含移动和 PC 互联网的所有场景,网络上交换的信息更丰富、交互更实时、体验更真实。除了支持传统多媒体内容,还包括机器人、无人机等需要的空间、位置、环境感知的信息,实现万物超维互联(Hyper-Dimension Interconnection);除了支持永远在线之外,还需要支持自动驾驶、AI Agent、XR 等所需要的虚实实时交互(Always In-real-time Interaction)的新能力。
智能、绿色、超宽实现十年百倍增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大爆发,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和使用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中国,2024 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3376 亿 GB,比 2014 年的 20.6 亿 GB 增加大约 160 倍。面向智能体互联的新时代,由于工业控制、机器人、自动驾驶、无人飞行器等智能体的交互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其传递的信息也将从二维提升到多维。
同时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融合,形成镜像世界,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预测未来十年,通信流量将保持“十年百倍”的迅猛涨势,但指导通信产业技术发展的香农定律和摩尔定律都已经放缓,尤其是摩尔定律的增速已经降低到每年不足 5%。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通信需求,无线、光和数据通信产业将围绕智能、超宽和绿色进行系统工程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打开“剪刀差”,实现通信网络能力“十年百倍”的增长。
移动网络走向通感算智一体
预测 2035 年,每平方公里将可支持 1 千万的连接数,网络时延低于 100us,月人均无线蜂窝网络流量达到 1TB。网络覆盖能力要从地面走向空间立体网络,地面与卫星通信网络架构、标准协议、试验设备等方面走向更深层次融合,并加速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发展,催生更多卫星服务模式,使能全球全域无缝覆盖、星地融合、万物智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诞生。
通信与感知深度融合:无线网络通过多模态感知,采集环境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将构建全新的融合感知服务能力,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实现通信和感知功能。这种一体化技术能够使通信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传感器,利用无线电波的传输、反射和散射来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
多要素融合服务:未来十年,无线网络将更加强调“通感算智”多要素融合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以满足未来智能时代应用对多种能力协同的需求。无线网络的角色也将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赋能者,在智能体协作、数字孪生、甚至于为一些低功耗终端提供无线充电等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网络与 AI 相互促进,实现智能体泛在互联
AI 技术应用于网络:通信网络将支持智能原生实现以算助网。通过网元状态数据与 AI 结合,逼近理论极限,提升网络性能。网络运维数据与 AI 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闭环优化将全面提升网络自动化水平和全场景服务能力。
面向 AI 时代的网络架构:AI 大模型作为构建在海量数据训练之上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网络的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发展高质量的算内、算间和入算网络,可以实现以网强算,加速 AI 的发展。算内网络通过网络架构创新实现超大规模算卡互联,以动态流量调度和100% 自愈释放全额算力;算间网络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数千公里跨智算中心协同保障“0”丢包传输;入算网络采取分层部署,通过算网一体服务大幅降低企业推理效率损失,在数据不出园区前提下实现算力弹性扩展。
智能体互联:未来智能体将具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可能被分布在不同地方,需要通过网络实现协作。不同智能体的通信需求将呈现多样化,既有大带宽应用又有海量小包、低延迟连接,需要探索更加灵活、智能的通信协议以满足需求。
传送网向超大带宽、超低时延、高可靠高安全的智能全光网、星地超宽网络演进
综合考虑家庭、个人、企业、AI 训推等场景人与物的宽带需求,在流量驱动下,未来传送网络接入层将出现 Tbps 级别的接口,骨干设备支持单纤 100T,数据中心 3.2T 接口将实现商用。未来通信网络将支持城市内 1ms、城市群 5ms、骨干 20ms 的三级时延圈,并支持大于 6 个 9 的网络可用性,及基于量子秘钥分发(QKD)通密一体的高安全网络能力。
在网络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通过采用智能预测动态节能技术、OXC/DC-OXC 全光交换网络架构、液冷散热提高设备能效等措施,实现网络能耗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减少。
面向 2035,光传送网不仅仅覆盖地面,还要支持卫星的宽带通信需求,驱动卫星通信从数百兆的微波到数百 G 的激光通信,在卫星与星地之间传输域,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构成多层星座,每层星座内通过星间链路与星间 / 星地组成超大带宽的高可靠的空间立体网络。
星间 / 星地链路将采用激光、太赫兹等技术,将支持 400Gbps 以上的速率,甚至通过 WDM 技术支持数十 Tbps 的覆盖全球超大带宽传输,其涉及到地面工业产品如何航天化、相控阵列天线小型化、星间 / 星地光动态跟瞄等新技术应用。
接入网构筑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联接,为 AI2H/2B 业务提供确定性的体验保障
未来家庭和企业智能化依赖于智能 Agent及其所需的网络和边缘算力基础设施,通过200G PON 和 Wi-Fi 8 实现超万兆接入;结合智能 Wi-Fi 算法、智能 DBA 算法等先进技术,Wi-Fi 双向时延将低至 5ms、PON 双向时延低于 100us,实现极低延迟与稳定联接;超大带宽、极佳体验的接入网络将为未来 AI 流服务、智能 Agent 交互、AR/VR、具身智能等业务提供差异化、确定性的体验保障。
局域微网助推智慧家庭升维
随着生成式 AI 应用对终端网络的需求增长以及边缘 AI 的更深渗透,基于 FTTR 的局域微网智算中心将成为未来智慧家庭的锚点,融合Wi-Fi、星闪、UWB、RFIC 等异构技术,实现安全、个性化的本地智能。助力数字家庭、智能视听、家庭存储、家庭安防、娱乐智控、老人关爱等智慧生活的早日实现。并进一步延伸到智慧办公、无人工厂、个性化教育等智慧企业场景的全面升级。
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通信基础设施
未来十年,从连接 90 亿人向连接 9000 亿智能体,通信网络成为智能时代的新基础设施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通信网络规模还将持续增长,网络管理将更加复杂,如何通过 AI 及软件技术创新,让网络可以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实现在网络规模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运营维护成本基本不变,将极具挑战;
其次,工农业无人值守、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低空载人飞行、低空无人机外卖和货运等物联场景对网络的覆盖能力、质量保障能力和安全可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协议和算法创新,实现网络能够承载多种业务,同时满足高质量和灵活性的要求将极具挑战;
最后,由于摩尔定律放缓,量子计算等新技术还不成熟,计算、存储、网络能效的持续提升已经出现了瓶颈,如何通过基础技术创新构建一个绿色低碳的网络,实现网络容量增加数十倍的同时能耗基本保持不变将极具挑战。
如果我们把通信网络分为硬件、软件和数据三个层面,硬件层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绿色超宽”驱动下的“全光化”发展方向,包括新光纤、光芯片、光计算、光存储、光转发、光交换等,将为网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和算力支持;软件层面最大的驱动力将来自AI 和新的计算范式,强大的智能与全新的计算范式结合将带来 100~1000 倍的效率提升;
当网络不再是仅仅用于个人通信,而成为整个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当数据层面具备了自我进化能力的时候,网络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将是“安全和信任”,包括数据和网络自身的安全,也包括人与 AI 之间的相互信任,量子加密技术将为智能体通信提供更强大的网络安全、数据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
通信网络十年一次大的技术转型,驱动力从 IP、云再到 AI、全光、量子等,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巨大的跃迁,十年百倍既充满想象空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共同探索这些新技术方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