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A股沪深两市总体呈“先抑后扬”的格局,受益于 9 月下旬行业利好政策的颁布,三季度末股票指数快速上涨,交投活跃度显著上升,全年沪深两市成交额同比有所增长;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上行,债券市场指数较年初大幅上涨。2025 年第三季度,股票市场指数持续波动上行,沪深两市成交额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债券市场指数波动下行。
股票市场方面,2024 年,股票市场指数先抑后扬,9 月 24 日后,在各监管部门一揽子政策的提振下,上证指数上涨近千点,一度达到年内最高点 3674.40 点,交投活跃程度亦同比大幅上升,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开披露数据,2024 年沪深两市成交额 254.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41%。
2025 年第三季度,股票证券市场持续上行,截至 2025 年 9 月末,上证指数收于 3882.78 点,较 7 月初上涨 12.39%,三季度最低收盘价为 3454.79 点,最高收盘价为 3883.56 点;深证成指收于 13526.51 点,较 7 月初增长 29.90%,三季度最低收盘价为 10412.63 点,最高收盘价为 13526.51 点根据交易所公布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末,我国上市公司总数 5436 家,较年初增加 44 家;上市公司总市值 115.86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34.75%;市场两融余额 2.39万亿元,环比增长 29.38%,同比增长 66.24%;其中沪市两融余额 1.22 万亿元,环比增长 30.55%,同比增长 28.20%;深市两融余额 1.17 万亿元,环比增长 28.20%,同比增长 71.11%。
2025 年前三季度,证券市场股权募集资金规模 8961.7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37.47%,主要系第二季度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再融资规模达 5200.00 亿元影响所致,整体股权融资规模增幅很大。
债券市场方面,2024 年,境内债券市场发行利率总体呈大幅下行态势,全年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68%~2.56%波动,1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0.83%~2.14%波动;信用利差压缩至低位,信用债全年表现偏强。2025 年第三季度,利率水平仍处于低位,债券融资市场发行增势不减,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64%~1.92%波动,1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33%~1.41%波动,截至 2025 年 9 月末,中债-综合净价(总值)指数收于 107.07点,较年初下降 1.60%。2025 年前三季度,境内债券交易总金额 2109.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46%;其中现券交易成交金额 321.11 万亿元,回购交易成交金额 1704.15 万亿元,同业拆借成交金额 83.89 万亿元。
根据 Wind 统计数据,2024 年,境内发行各类债券 5.18 万只,发行额 79.86 万亿元,同比增长12.40%。2024年,境内债券交易总金额2735.53万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现券交易成交金额 416.38 万亿元,回购交易成交金额 2190.66 万亿元,同业拆借成交金额 128.50 万亿元。2025 年前三季度,境内发行各类债券 3.73 万只,发行额68.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42%;存量债券余额 188.0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9.46%。
证券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证券公司资产规模逐年增长;2024 年,证券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全行业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大幅增长;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同比发生较大变化,证券投资收益占比明显回升。2025 年三季度,行业整体业绩向好,预计自营业务仍为收入主要贡献。
近年来,证券公司的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 2024 年末,全行业证券公司较上年末增加 5 家;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 9.30%;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 6.10%;净资本较上年末增长 5.96%。2024 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15%,净利润同比增长 21.35%,整体来看,证券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其中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大幅提升 43.02%。2024 年,受益于股票市场 9 月份大幅回升,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同比发生较大变化,证券投资收益占比明显回升,为证券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2025 年第三季度,中央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资本市场活跃度同比大幅提升,使得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自营板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投资银行业务股权融资业务回暖,同比收入有所好转,但整体压力仍在;资产管理产品存续规模小幅提升,但对券商行业营业收入贡献度仍较弱;证券行业监管处罚频次同比略有下降,引导行业合规发展;行业整体业绩预计稳步上升。
2024 年,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仍属较高水平,头部效应显著。
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较高。按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排序,2024 年,前十大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全行业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 70.13%和 65.72%,占比较 2023 年分别下降 3.25 个百分点、提升 3.06 个百分点。截至 2024 年末,前十大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 8.19 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 1.56 万亿元,分别占全行业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比重的 63.35%和 49.99%,分别较 2023 年末下降 2.78 个百分点和 1.78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证券行业集中度仍较高。未来,大型券商可以凭借规模、平台、品牌、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优势将龙头优势扩大,预计证券公司的行业集中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二、行业政策
2024 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积极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回暖向好。2025 年三季度,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密集发布、修订制度规则,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进入“巩固消化期”。
2024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这是继 2014 年时隔 10 年后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于年内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配套制度,“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2024 年 9 月,美联储继 2020年 3 月以来首次降息,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颁布后,增量资金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2025 年三季度,由证监会、交易所等核心机构发布的重要新规、修订征求意见稿等公告数量环比有所下降,本季度出台的规则多为对现有制度的细微调整和“打补丁”式的优化,当前的核心任务从“立规”转向“落地”,即确保已出台的严厉制度能够真正“长牙带刺”,在市场中产生实效。监管资源正从规则制定端,向执法检查、风险监测和机构督导端倾斜。
根据 Wind 统计数据,2025 年第三季度,各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共作出处罚 18次,同比减少 12 次,其中涉及公司有 8 次,分支机构的 10 次。从处罚类型来看,以出具警示函、警告、启动自律调查等,被立案调查、暂停业务资质及罚款的情况未出现。从具体的业务违规类型来看,经纪业务涉及个别证券分析师存在微信散播传播不实信息;未开展廉洁从业评估等。上述处罚多为人员行为、操作风险。另有部分证券公司中标的承销费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启动自律调查等措施,整体处罚频率下降明显,证券公司合规情况明显提升。
三、未来动向
2025 年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策略下,利好政策预计会持续落地,但国内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仍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定调,2025 年,中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将维持不变,并围绕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增发超长期特别股债、专项债等方面作出积极部署;货币政策基调将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适时的降准降息将为我国经济提供更强的逆周期调节支持。
积极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各行业预期,重新建立信心,保证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进而促进证券公司实现较好增长。但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转型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加之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复杂性持续上升,2025 年,如出现外部冲击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时、行业竞争加剧、内部转型较慢等情况,证券公司业绩实现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2025 年三季度,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同比有所下降,证券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概率仍较小。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就严控发行上市准入、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强机构监管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2025 年三季度,资本市场出台多项重要政策,涉及上市公司治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等征求意见稿,引导证券公司合规发展。
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2025 年三季度,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同比有所下降,但未来“严监管、防风险”仍是监管的主旋律,需要重点关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人员尽职尽责相关操作情况。2025 年,证券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仍较小,涉及业务资质暂停的重大处罚仍是影响券商个体经营的重要风险之一。
2025 年,随着股票市场回暖,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自营等核心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好增长,但证券行业易受经济环境、市场景气度和监管政策调整的影响,未来收入仍存在较大波动性。
2025 年三季度,股票市场保持了较高的交投活跃程度,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沪深两市成交额同比、环比大幅增长,受益于此,财富管理和自营等板块预计业绩将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权益类业务收入同比将好于同期;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降,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压力加大;资产管理行业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创历史新高,存续规模小幅提升,存续产品以债券型基金为主,市场利率下行致使部分货币型、纯债型资管产品收益下降,该类资产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同时,业内竞争加大致使费率以及业绩报酬收益承压;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股权融资业务受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IPO 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同比有所增长,股权融资业务压力有所缓解;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仍以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置换到期债券,并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绿色债券活跃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稳定发展。预计 2025 年全年,证券行业业绩将实现较好,经营状况稳定。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或将进一步完善;“马太效应”延续,中小券商需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转向差异化竞争。监管层持续推动构建航母级券商,目的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整体来看,以推进客户覆盖、获取优质团队、实现业务互补和区域布局互补的并购的各项举措,在应对盈利能力下滑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
2025 年以来,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浙商证券吸收合并国都证券已完成,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以及湘财股份公告计划吸收合并大智慧,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等,上述并购重组则已陆续在 2025 年内逐步落地。
未来,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下,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仍将延续,资本、收入和利润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可能出现明显加快。随着行业政策红利持续向头部券商倾斜以及资源投入效果的逐步显现,大型券商的综合实力将持续提升。面对上述情况,对于中小型券商面必须在主动融合和差异化竞争中做出选择。部分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的券商,需结合市场环境、自身禀赋及其所在区域的特色化需求,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特定行业、区域内精耕细作,逐步转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