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概况、经营模式、产业链及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5-10

(1)生猪养殖行业简介

我国饲养的猪种按来源可划分为地方猪种、引入猪种和培育猪种。目前,以从国外引进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根据生猪的代次繁育关系,可以将其分为纯种猪、父母代种猪(二元种猪)、商品代肉猪(三元猪)。纯种猪是指单一品种内配种选育的种猪,用于优良基因的选育和扩繁,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指两个不同品种纯种猪杂交的种猪,用于繁育商品代肉猪;商品代肉猪指二元种猪与其他品种种猪杂交的生猪,育肥后用于食用。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猪肉供应关系国计民生。因此,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猪肉供应关系国计民生

我国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3 年我国猪肉产量为 5,794 万吨,占全球比例约为 50%,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23 年我国猪肉消费量为 5,743 万吨,占全球比例超过 50%,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市场对猪肉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猪肉在我国动物蛋白需求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者对包括猪肉在内的动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加。

②受非洲猪瘟疫病影响缩减的生猪产能已逐步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 年至 2018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总体保持稳定,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 6.5 至 7 亿头之间。受 2018 年 8 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受损,2019 年生猪出栏数仅为 5.44 亿头,较 2018 年大幅下降。2020 年之后,生猪出栏数逐渐回升。2023 年生猪出栏数已超过 7 亿头。

2019 年年底,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跌至约 3亿头。之后,我国生猪产能不断恢复,截至 2024 年 3 月末,我国生猪存栏量已达 4.09 亿头,已恢复至受非洲猪瘟影响前的产能。

③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但是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长久以来,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肉类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环保政策倒逼,散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规模化养殖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户饲料采购议价能力,降低养殖成本;其次,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卫生疫病防控、环境控制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施行,促进生猪养殖质量的提高;再次,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饲养效率。

尤其是“非洲猪瘟”疫病爆发后,规模化养殖场在资金、人才、技术和品牌的优势更为明显,而中小散养户的疫病防控能力与规模化养殖场相比较弱,中小散养户受“非洲猪瘟”疫病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疫病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程度持续提升。

从出栏量来看,2011-2020 年,我国出栏 500 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从63.40%下降至 43.00%,出栏 5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从 36.60%提升至57.00%,显示了国内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程度持续提升。

④我国生猪养殖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

我国生猪养殖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我国主要生猪养殖省份集中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中部地区(河南、湖南、湖北等)、华南地区(广西、广东等)。而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限制,2023 年,浙江省生猪出栏量仅为953.23 万头,占我国生猪出栏量的 1.31%,占比非常低。

⑤生猪流通环节由“运猪”向“运肉”转变

因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我国生猪的主产区与消费区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四川、重庆、河南、湖南、山东等传统生猪主产区,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要供应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省份;加之长久以来,消费者偏好生鲜,我国生猪跨省调运数量大、环节多、频度高、范围广。根据中国畜牧网的统计,2017 年,我国出栏生猪 6.89 亿头,其中跨省调运生猪就达 1.02 亿头,生猪跨省调运占比达 14.80%。但是,由于活猪运输过程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薄弱,生猪跨省调运成为传播动物疫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8 年 8 月,随着非洲猪瘟疫病在辽宁、河南等地首先爆发并扩散至全国范围,生猪跨省调运弊端凸显,生猪流通环节的管控和规范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陆续下文,要求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

(3)行业竞争状况及主要竞争对手

①行业竞争状况

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统计,2022 年,年出栏生猪 5 万头以上的养殖户为993 家,仅占总养殖户数的 0.01%,占比非常低。2023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的 5 家 A 股上市企业合计出栏生猪 11,257.56 万头,CR5 仅为 15.49%。上述数据均显示了行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竞争格局。

相较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散养户、中小型养殖企业受制于资金、成本等因素,难以投入充足的资金升级、改造环保设备设施、寻找适养的畜禽养殖土地、保持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此外,散养户、中小型养殖企业受制于疾病疫病防控机制不全面、不完备,在面对非洲猪瘟等疫病突发事件时,难以有效地化解风险,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因此,环保压力、疫病防控能力、土地、养殖成本和资金等因素均会不断驱动我国生猪养殖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散养户、中小型养殖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规模化养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承接中小型养殖企业(养殖户)退出竞争所留下的产能缺口,并驱动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而产能扩张速度、成本控制能力、疫病控制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食品安全控制能力等将成为优质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竞争关键。

(4)行业技术特点及经营模式

①育种是养殖业的基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将生猪的遗传潜力与营养、动物健康、环境因素和日常管理因素结合起来,以发挥出最优生产水平。然而,随着养殖业整体饲养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先进企业在生猪方面的生产水平已接近他们所饲养生猪的遗传潜力极限。在此情况下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完全依赖于遗传潜力的提高。

因此,育种作为养殖业的起始环节,是养殖业的基础环节,也是未来养殖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②疾病防控能力是生猪养殖业的关键

疫病的爆发会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不断提高疫病防治水平是生猪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猪场选址与布局、良好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及疫苗的研究、开发等将会进一步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

③食品安全控制能力是生猪养殖业的生命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保证食品安全、控制兽药残留是生猪养殖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生猪养殖技术将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疫苗、完善食品卫生标准、提高检验检测技术等提高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方面不断发展。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将成为生猪养殖企业持久发展的生命线。

④大规模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为稳定生猪供应,国家鼓励生猪规模化养殖。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品质控制体系,提升生猪的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提升企业疫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实施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养殖,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环保设施的实施,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企业大规模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将成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5)行业的上下游情况

饲料行业位于生猪产业链的上游,是生猪养殖的起点和基础,其原料由种植业和饲料添加剂行业提供,产出的饲料产品供给生猪养殖行业做原材料;生猪养殖行业位于生猪产业链的中游,是生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运用上游饲料行业的产出对生猪进行养殖和繁育,产出供给下游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做原材料;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位于生猪产业链的下游,是生猪产业价值以肉产品形式体现在消费终端之前的最后一关,其下游对接着猪肉消费的终端市场。

①饲料行业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

饲料行业作为生猪产业链的上游行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同时连接着种植业与畜牧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此外,饲料行业的产品安全性、质量、价格等又直接影响着养殖的生物安全、养殖成本的控制、供给产品的安全与优质等,进而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水平。

A、我国饲料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近年来一直保持全球饲料总量第一的地位。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饲料行业的年产量从 2013 年的 19,340 万吨增长到 2023 年的 32,163 万吨,增长幅度高达66.30%。近年来,随着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水产和反刍动物养殖业持续发展,饲料工业产量快速增长,2023 年全国饲料总产量已完成 32,163 万吨,较 2020年增长 27.25%,连续 10 年保持增长,其中 2023 年我国猪饲料已经完成产量14,975 万吨,较 2020 年增长 67.8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饲料工业正进入一个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阶段。饲料加工企业开始加快整合和并购的步伐。我国的饲料行业正在逐渐从粗放型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变,行业的集中度迅速提高。2023 年,我国 10 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 1,050 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1.10%。

B、饲料产品价格波动对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的影响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猪饲料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水平。玉米是生猪养殖的主要能量来源,豆粕是生猪养殖的主要蛋白来源。因此,猪饲料主要原材料为玉米、豆粕等,玉米价格、豆粕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猪饲料的价格。

2020 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豆粕价格呈上升趋势且持续处于高位。受此影响,我国猪饲料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且持续处于高位,进而增加了生猪养殖的成本,对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②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位于生猪产业链的下游。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日益加强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促使大规模一体化生猪养殖模式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此外,国家鼓励、推动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出于自身经营发展的考虑,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布局屠宰及肉食品加工业务;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布局生猪养殖业务。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风险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