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阶段,工程勘察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发挥了先导作用,保证了庞大的投资得以落实,建设项目得以实施。近年来,在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勘察设计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历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在行业企业数量方面,2014 年至2023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量从 19,262 个增长至 29,352 个,年复合增长率为 4.79%。截至2023 年末,工程设计企业数量为 26,271 个,占整体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量的比例为 89.5%;在从业人员规模方面,2014 年至 2023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年末从业人员从 250.28 万人增长至 482.70 万人,年复合增长率 7.57%,从业人员规模持续增长;同期,行业内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及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收入从 15,876.22 亿元增长至53,141.9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4.37%,从业人员及业务规模等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2023 年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收入 1,085.9 亿元,同比增长 0.8%;工程设计收入 5,640.5 亿元,同比增长 0.2%;工程总承包收入 45,345 亿元,同比增长 0.6%;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收入 1,070.5 亿元,同比增长 5.5%。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行业为城乡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 320,330.90 亿元增长至 509,707.9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0%;建筑业总产值从 176,713.42 亿元增长至 298,675.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00%;总体来说,近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增加的良好市场环境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不论在业务规模还是技术服务能力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未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持续增加,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0 年 9 月发布的《建筑行业之基建篇②:十年盛景不衰,未来聚焦市政、环保与海外市场》,我国基建投资强度(基建投资水平/GDP)或仍有 10 年左右的高强度保持期。
我国整体基建投资规模较美日韩等仍有较大差距,从城镇化进程角度,一般国家城镇化率达到 70%之后,基建投资增速开始出现明显回落趋势,中国距离这一拐点仍有距离。此外,目前“一带一路”、“区域性规划”、“城市建设”等政策层出不穷,带来了发展路径与要素改变,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技术管理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化、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至 2030 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密切重视工程勘察设计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大力推动 BIM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19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及大力开发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供保障。
未来设计企业将加紧部署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扩张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变现,构建数字化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产品、服务、资产、商业流程进行连接,实现高效运营。此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正逐步向专业化、一体化、综合化方向转型,发展前景亦进入“新常态”。新形势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内的企业主营业务由传统的勘察设计业务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多元模式升级;企业核心能力向技术、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能力转变。
同时,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市场空间巨大,城市建设与管理进入 2.0 时代,带来了城市发展形态新要求,带来了城市交通新体系,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新理念。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