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冲压工艺
冲压成形是指依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汽车冲压工艺为汽车整车制造四大工艺之一。按照生产工艺进行分类,汽车冲压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冷冲压成形和热冲压成形。汽车冲压承担整车外覆盖件(包覆骨架的表面部件,其主要起外观装饰作用,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承力较小)、结构件(去除覆盖件的剩余部分,其主要作用为承载其他部件,保证碰撞性能、NVH 性能、耐久疲劳等性能达成的作用,承受各种载荷)的生产。
(2)汽车冲压自动化
汽车冲压自动化是指冲压生产车间各设备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完成既定动作和工序,实现自动生产。汽车冲压自动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开卷落料(实现卷板的开卷、校平和落料,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件)和冲压成形两大部分。相较西方国家,我国汽车冲压自动化起步较晚。1995 年,济南第二机床厂与美国合作的国内第一条用于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的大型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在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每一条冲压线都需要几十位工人从事上料、下料等物料传输工作,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2000 年以来,伴随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冲压自动化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逐渐代替传统人力操作冲压生产线。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冲压自动化产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力度,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汽车冲压自动化市场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已取得巨大进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3,128.20 万辆和 3,143.6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0%和 4.46%,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 1,288.80 万辆和 1,286.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40%和 35.50%。
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在此期间,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2 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达到 1.27 万亿元,自 2022 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2024 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均超过 1.50 万亿元。得益于此,发行人所处汽车冲压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方面,汽车整车制造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冲压作为首道工序,汽车零部件中有 60%至 70%金属件需要通过冲压成形。汽车冲压自动化作为汽车冲压零部件制造的核心环节,市场空间较大,根据 QY Research 数据,2022 年至 2024 年我国汽车冲压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 98.71 亿元、111.34 亿元以及 119.90 亿元。
该市场规模涵盖了从前期原材料开卷落料到后续冲压生产并转运入库全流程中涉及的各类自动化生产线、配套单机设备、配件等。
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