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鼓励多元技术路线发展,合理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7-31

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要求加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应用。储能技术是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迭代。2023 年 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废弃矿井(洞)储能等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

2025 年 3 月,《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在增量配电网区域内开展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应用,重点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目前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流位置,但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在满足长时间储能方面具备优势。政策要求加强清洁能源供应。

《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就地使用。鼓励各类主体利用自有屋顶和空闲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自发自用、就地消纳。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余热余气余压、生物质发电和总装机 5 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煤层气(瓦斯)发电以及综合利用效率高于 70%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清洁电源。

政策推动配网改造升级,促进电网高效运行。《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建设适应源网荷储一体化需要的配电网,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绿电专用变压器和绿电专用输电线路等配电设施,持续推进配电网设计模块化、选型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加快存量配电设施改造提升,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构建灵活智能、稳定高效的智能微电网,优化高比例新能源、负荷和储能的平衡控制,提升源网荷储协调能力。

政策要求合理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在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大电网关键节点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增量配网和智能微网等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支持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力用户因

地制宜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党政机关、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 10 万千瓦时的独立储能电站。支持新能源项目租赁独立储能容量。到 2025 年,全省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达到 470 万千瓦以上,用户侧储能规模达到 30 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

2023 年 6 月《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到 2025 年,全省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达到 470 万千瓦以上,用户侧储能规模达到 30 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 600 万千瓦。鼓励已并网的存量新能源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功率的 10%、时长不少于 2 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项目企业后续开发新能源项目时,其存量项目配置的储能容量可与新建项目配套的储能容量叠加参与竞争排名。

鼓励在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大电网关键节点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鼓励增量配网和智能微网等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发挥大型储能电站调节能力强、易于调度、方便管理等优势,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 10 万千瓦时的独立储能电站。存量新能源项目增配的储能设施,原则上按照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标准进行建设。开展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废弃矿井(洞)储能等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

2024 年 5 月《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应遵循“合理配置、自发自用”原则,根据负荷需要确定适宜装机规模,适当建设储能设施,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鼓励电量自我平衡,减轻对电网运行影响。

生产企业类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 20%、时长不少于 2 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生产企业类项目优先使用自发绿电满足生产需要,不足部分由电网企业兜底保障,电价按照现行政策执行。生产企业类项目中,利用自有屋顶建设的分布式光伏,按照现行自发自用政策执行;利用其他资源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不向大电网反送电,在支撑绿色电力充分消纳的同时,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2025 年 2 月《河南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 年)》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到 2027 年,配电网“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 318 亿元,配电网主要指标处于中部地区领先水平。现有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供电薄弱问题、单电源供电问题基本消除;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因变电容量不足导致的限制接网问题基本解决;配电网综合抗灾能力大幅提升;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常态化发展,建成 1000 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提出 2025 年/2027 年河南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达到 6GW/10GW,建成 1000 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2025 年 3 月《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增量配电网区域内开展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应用,重点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建立运行监测大模型,接入风电、光伏、储能等运行数据,计算一体化项目应承担的交叉补贴与备用容量费,完善大电网与微电网利益分配机制。

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绿电专用变压器和绿电专用输电线路等配电设施,优化接网路径,保障新能源直接供应。持续推进配电网设计模块化、选型规范化、建设标准化。优化公用配电设施布局,加快存量配电设施改造提升,根据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需要超前建设配电网,全面提升配电网综合承载能力,实现配电网与源荷储融合发展。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结合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负荷用电特性、电网运行负载率等因素,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合理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支撑绿色电力就地就近消纳。鼓励增量配电网建设长时储能设施,缓解新能源发电特性和负荷特性不匹配导致的长时平衡调节压力。鼓励用电量大的用户配置高效灵活的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促进发电和用电的时空匹配。在交通、通信等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领域,鼓励建设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提高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2025 年 3 月《河南省 2025 年电力中长期交易有关事项》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能监办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按照《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3〕25 号)执行。独立储能企业分两个交易单元分别作为发电和用电经营主体参与交易,鼓励独立储能参与分时段电量交易。推动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

资料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能监办,中原证券研究所,思瀚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