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 7 月 26-28 日在上海举办,吸引 800 余家企业参展,展出 3000 余项前沿技术,其中人形机器人首次突破 150 台设备同台展示,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场景,国内首次实现从“静态陈列”到“动态任务执行”的跨越,创国内规模之最。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强调 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具身智能(Embodied AI)成为核心主线。
1、 规模创新高,人形机器人展现“十八般武艺”
世博展览馆二楼 H3 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演武场”。宇树科技、智元、银河通用、傅利叶、矩阵超智等十余家公司带来的超百台人形机器人集结于此,形成国内人形机器人最大规模的展示。在核心“WAIC 里”主题街区,机器人展现“十八般武艺”,它们有的打拳击,有的挥毫书法,其背后展现出认知智能、运动智能和交互智能的迭代发展。
(1)宇树科技:机器人“揍”机器人。两款身高 1.32 米、重 35 公斤的 G1格斗机器人,分别佩戴红绿色头盔,在擂台上全力出击。它们凭借全身 29 个灵活关节与智能平衡算法,施展出行云流水的拳击连招,还有干净利落的回旋踢腿动作。即便在对战中被“偷袭”或意外摔倒,其动态平衡系统也能在数秒内助力机器人迅速调整平衡、完成自主起身,继续投入激烈对抗。
(2)智元机器人:斩获 SAIL 之星奖,四大机器人产品集体亮相。智元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获 SAIL 之星奖;展台集中展示灵犀 X2、精灵 G1、远征 A2 及 A2-W等产品,分别展现社交互动、自主作业、传统文化技能演绎及精准搬运能力;首次亮相的仿生四足机器人 D1 Ultra 凭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全地形灵活运动,支持二次开发。
(3)银河通用:机器人化身便利店员,机器狗自动捡垃圾。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 借助自研具身大模型,面对观众在 iPad 上的商品选购指令,能迅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识别并抓取复杂货架上的商品,随后稳稳递交给观众,将零售流程中的补货、取货等环节实现无人化运营,大大提升库存管理精准度与供应链效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端到端导航等前沿技术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的成熟应用。
(4)傅利叶:GR-3 新品首秀,开启具身智能康养新概念。傅利叶全新交互陪伴人形机器人 GR-3 实现全球首秀,其打破传统工业风设计,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动物系头部轮廓与柔和面部曲线,搭配柔肤软包覆材与全感交互系统,致力于拉近人机心理距离,拓展陪伴与情绪交互体验边界。此外,升级后的 “具身智能康复港”也首次公开亮相,该方案以 GRx 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及精准运控技术,构建导诊咨
(5)矩阵超智:可控、可调、可复用的“通用执行架构”。矩阵超智首次展示“大小脑 - 本体协同”操作系统,基于 MatrixBrain 具身智能大脑,实现认知推理与具身运控操作两大模型的端到端协同。Matrix-1 是一台标准全尺寸、全栈自研的人形机器人,身高 175cm,配备双足拟人步态、22 自由度灵巧手和完整的“大脑-小脑-本体”闭环操作系统,在现场演示了拟人自然步态行走,在复杂地形中展现出良好的自适应性与抗干扰能力;Matrix-1 能精准完成抓取、传递等动作和进行人机交互。
2、 强调 AI 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将加速释放
本次 WAIC 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人形机器人正从“炫技式创新”转向“价值驱动型落地”:
工信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创新协同。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在论坛中强调,将深入实施“AI+”行动,面向装备、电子、钢铁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加速打造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这一战略被细化为两项落地机制:一是通过 “模数共振”行动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解决训练数据短缺的瓶颈;二是在全国开展 11 场“AI 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推动 2000 余家企业供需对接,将场景需求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订单。
2025 年 WAIC 展会人形机器人最显著的突破是其已从实验室的孤立技术演示走向多场景、多岗位的协同服务生态,这种转变直接拓宽了需求边界,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们认为,此次大会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即机器人行业向应用场景落地去探索,需求侧将会成为行业主要聚焦点,应用场景端的相关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