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运维业务是指对各类资产(如固定资产、IT 资产、生产设备、基础设施等)进行全周期的维护、管理及优化的一系列活动。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资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减少停产时间,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延长资产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升资产价值的最终目的。资产运营与资产维护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
资产运营(Asset Management)是围绕资产价值最大化展开的战略性管理活动,覆盖资产从规划采购到退役处置的全生命周期,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配置、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与收益提升。
资产维护(Asset Maintenance)是确保资产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战术性技术活动,聚焦于设备检查、维修保养和性能优化,核心目标是延长资产寿命、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资产运营为维护提供资源支持(如预算分配),而维护数据(如设备健康度)反哺运营决策(如资产置换计划)。例如制造业中,设备维护确保生产线稳定,而设备运营需通过产能规划、订单匹配等提升设备利用率与产值。房地产领域,物业维护保障建筑安全,而资产运营需通过租户结构优化、空间增值服务(如共享办公)提升资产收益。
2、资产运维产业链分工
上游环节主要是资产运维所需的设备、零部件、软件等供应商。上游环节产品化特征明显,格局相对集中。
中游环节为各类资产运维服务提供商。他们负责组建专业的运维团队,运用专业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运维服务。中游环节格局较为分散。线下服务化特征明显,客户粘性高,属地经营。一般也是由多个专业领域的运维服务商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系统的运维。例如物业管理中有电梯、空调等专业运维服务商,工业生产管理中有动设备、仪表阀门等专业运维服务商,IT 系统运维中有空调、网络环境、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专业运维服务商。
下游环节是资产运维服务的应用方,即各类拥有资产需要进行运维的企业或项目。资产运维产业链已形成“技术供给-服务交付-行业赋能”的闭环生态,其中中游服务层(尤其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上游核心技术(如传感器、算法)是价值增长的核心驱动。未来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和垂直行业经验的厂商将主导市场格局。
3、 资产运维的整体市场容量
据不完全统计,各行业的运维成本差异较大,大致可以按照以下类别区分:
重资产行业(如能源、制造业):资产原值高、使用周期长,运维成本占原值比例通常为 1%~5%/ 年(全生命周期累计可能达 10%~30%)。
轻资产行业(如 IT、商业服务):资产原值较低且更新快,运维成本占比可能为 0.5%~2%/ 年(累计 5%~10%)。基础设施行业(如交通、管网):长期运营需求强,运维成本占比可能稳定在 0.3%~1%。资产运行初期(使用 1~5 年),运维成本占原值的比例通常为 0.3%~1.5%/ 年(如新车前 3 年保养成本占购车价约 1%/ 年)。
中期(使用 5~15 年)占比可能达 1%~3%/年(如工厂设备中期维护占原值 2%/ 年)。后期(使用 15 年以上)占比可能达 3%~5%/年(如老旧厂房翻新维护占原值 4%/ 年)。
根据文中各部分的测算,当前的 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运维行业规模约 2.44 万亿,10 年之后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运维行业规模约 5.5 万亿。一方面随着资产老化,其运维服务费率将逐渐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深入发展,IT 设备的资产规模将明显增加,这两方面因素都将大大提升运维服务的市场容量
现实情况中,运维服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很多是属地化经营。能否提供标准化智能化的运维产品或服务,是同时获取竞争优势和增长速度的前提之一,也是投资者选择运维公司的重要前提之一。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