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人们对儿童福祉的认识不断提高,全球对育儿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育儿产品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80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983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1%,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32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1,254亿美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0%。市场增长及趋势因地而异,这反映了出生率、消费者支出及监管环境的差异。
北美。由于消费者对高端、安全及功能性产品(如符合FMVSS 213等严格安全标准的高端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及婴儿床)的需求不断增长,北美育儿产品市场正在经历增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36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6.3%),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8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299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4.8%)。• 欧洲。由于消费者除了在传统上关注安全性及功能性之外,亦越来越重视环保及可持续性的育儿产品(包括有机食品及环保纸尿布),欧洲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6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92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3.3%),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1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241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4.7%)。
日本。儘管出生率下降,但日本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这得益于消费者对优质、有机、环保和高科技婴幼儿产品的强烈偏好。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6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3.1%),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7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30亿美元,维持相同的複合年增长率2.5%的增长率。
东南亚。东南亚市场快速增长,这得益于消费者日益转向线上购物且对实惠优质的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并将性价比置于首位。东南亚市场增长速度最快,从2020年的5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7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8.6%),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114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7.6%)。
在消费者偏好转变和监管变化的双重推动下,全球育儿产品市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环保替代品。世界各地的父母将可持续性放在首位,因此更青睐由无毒及可再生材料制成的产品,比如FSC认证木材以及有机织物。这一趋势在欧洲等地区尤为明显,欧盟的“绿色新政”旨在到2030年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制造商採用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欧盟成员国(尤其是德国)对环境认证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偏好,由可持续採购木材制成的婴儿傢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与此同时,对高质量及安全的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正促使制造商生产出符合严格安全标准亦具备长期耐用性的产品。可调节产品(如可调节高度的婴儿床或可转换傢俱)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们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週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随著全球环保意识持续增强,育儿产品市场预计将加速向环保化、可持续化转型,迫使制造商做出调整,以便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中国育儿产品行业概览
受可支配收入增加及家庭儿童支出增加所推动,中国育儿产品市场实现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32,189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41,314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6.4%,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43,481元,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52,840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0%。因此,按产品类型划分的中国育儿产品市场(包括耐用型及消费型细分市场)已由2020年的人民币1,218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人民币1,441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4.3%,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1,514亿元,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1,837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0%。
按产品定位划分的育儿产品市场包括两个主要细分市场: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育儿产品及面向大众市场的育儿产品。该等细分市场的关键区别在于定价,而中高端育儿产品价格位居同类产品价格前40%。该等育儿产品以优质材料、精细设计及强大的功能性为特点,且通常反映了强大的品牌价值,以吸引追求卓越美学、使用方便及高品质育儿体验的消费者。与电子产品或汽车等其他消费品类别相比,中高端育儿产品往往承载更强烈的情感和生活方式联想。相比之下,大众市场育儿产品定价处于价格区间40%以下,侧重于实惠性及实用功能性,从而吸引更广泛的人群。
与大众市场相比,中高端育儿产品在中国更为广泛的育儿产品市场中所佔份额较小,在2024年佔总市场的23.6%。近年来,这两个细分市场均稳定增长,其中中高端市场的增速超过大众市场的增速。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人民币256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40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7.4%,而同期大众市场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4%。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371亿元,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509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8.2%。相比之下,大众市场预计增长较慢,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1,329亿元,同期的複合年增长率为3.9%。
中国育儿产品的市场需求
育儿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儿童人口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后者会影响该等产品的儿童年人均支出。在中国,新生儿人口从2020年的12.0百万减少至2024年的约9.5百万,主要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以及平均结婚和生育年龄不断推迟。儘管新生儿人口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改善(包括医疗、教育和育儿支持方面的改善),再加上2021年三胎政策的放开等因素可能会鼓励家庭生育孩子,从而有可能缓解新生儿人口下降的趋势。
从2025年至2029年,新生儿人口预计将维持在每年约8.0百万。中国富裕家庭数量的增加推动了育儿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因为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家庭注重优先为其子女购买高质量的产品。这一趋势预计将会持续,富裕家庭的数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5.0百万增加至2029年的5.4百万。该等人口结构变化可能促使父母更愿意高价购买注重质量、安全及设计的育儿产品,从而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
中国育儿产品行业的驱动因素
不断发展的育儿观念和期望。新一代父母正在採取更明智及更周到的育儿方式,不仅仅只关注功能性,还重视生活质量。这种转变推动了对那些不仅符合儿童的成长阶段,而且与其审美偏好产生共鸣的产品的需求,因为现代家庭寻求能够提升整体育儿体验的高端、时尚及自我实现的解决方案。为了保持竞争力,品牌商正在利用数据及消费者洞察来满足当今父母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82%的家庭愿意购买彰显个性与品味的育儿产品,表明父母对产品身份属性和个性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同时对品牌化且注重设计的育儿产品的需求亦在日益增长。
新手父母的消费能力。不断发展的社会趋势导致生育推迟的现象增多,使得财务状况更稳定的新手父母群体越来越多。随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一群体倾向于在上乘品质、设计精良的育儿产品上投入更多。其消费习惯正在塑造市场趋势,推动智慧技术、多功能育儿用品及环保材料等类别的发展。据《江苏经济报》报道,中国超过60%的家庭每月在育儿方面的支出超过人民币2,000元,95后父母每月收入的约30%用于购买育儿产品。这种消费行为推动了育儿产品行业的持续扩张,尤其是在高收入城市家庭。
增加高质量产品的选择。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育儿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品牌商越来越关注创新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该等产品通常以环保材料、多功能设计及独特属性为特色,反映现代父母的优先需求(如可持续性、便利性及先进的功能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超过60%的家庭在购买育儿产品时优先考虑安全性和绿色配方。超过35%的父母关注产品的耐用性,超过30%的父母重视产品的易用性,表明产品的材质和长期性能为主要购买因素。
改善供应链及售后服务。各育儿产品品牌越来越重视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售后支持,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并培养忠诚度。精简的物流流程可确保产品按时送达消费者手中并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迅速响应的售后服务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并维持消费者信心。该等改善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複购率及巩固品牌商在市场的地位。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政府正通过倡导包容、多样化及标准化的育儿服务以加强育儿服务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支持国内制造商生产安全且高质量的育儿产品。包括《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在内的政策举措旨在减轻抚养子女所带来的经济及物流挑战,并使生育策略与更广泛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这些努力为企业营运缔造有利的环境,并推动育儿产品市场的成长。截至2025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佈推出全国育儿补贴制度。例如,杭州的家庭生育二孩可领取人民币5,000元,生育三孩可领取人民币20,000元。该等财政激励措施有望支持生育率,并进一步刺激育儿产品的需求。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促使育儿产品行业的品牌增加对产品开发、设计创新及科技进步的投资。这种对创新的重视正在转化为更安全、更用户友好且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保护专属设计和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品牌建立独特的身份,并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这些措施能减少伪造,并促进公平竞争,营造一个鼓励持续研发的环境。这进而建立了消费者的信心,有助于市场的可持续增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