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厂商在企业级 Agent 落地竞赛中具备优势。AI Agent 市场的核心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以 OpenAI、智谱 AI、月之暗面等为代表的原生AIGC 创业型企业,此类企业具备大模型算法层面的优势,能够提供 AI Agent 搭建平台或定制化服务方式,满足客户的 Agent 需求。
第二类为以谷歌、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云厂商或互联网大厂,它们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中台,通过云市场规模化输出Agent 服务,具备较强的工程化能力。
第三类为以 Salesforce、金蝶国际、鼎捷数智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软件/SaaS 厂商,这里企业能够将 Agent 能力嵌入到现有的产品线,以完善产品矩阵或者提升原有产品使用效率为目标。
总结而言,AI 原生大模型厂商和互联网大厂更侧重于底层技术能力的研究与开发,凭借其过往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能够以更高的全行业视角推进底层模型的发展,所以它们所开发的 Agent 更多是面向泛行业的通用型Agent产品。
而 SaaS 企业在垂直行业或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将Agent 能力无缝嵌入企业工作流,并凭借存量客户基础实现快速变现。因此,SaaS 厂商在企业级Agent落地竞赛中具备优势。
侧重场景属性的协同 OA/ERP/CRM 等企业服务类 SaaS 厂商有望在AI Agent 浪潮中率先受益。从应用细分场景来看,企业级 Agent 可以分为侧重行业属性的行业垂直型Agent及侧重场景属性的业务垂直型 Agent。
行业垂直型企业级Agent 对行业(如法律、医疗等)数据质量和领域知识深度(法律条文、医疗指南等)要求较高,因而产品开发难度较大、价值验证周期较长。而业务垂直型企业级 Agent 聚焦企业通用智能场景,深度绑定协同 OA、ERP、CRM、HRM 等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承载着高度结构化流程,具有明确的规则和节点,为 AI Agent 的自动化应用提供良好基础。
此外,业务垂直型企业级 Agent 通过无缝集成到企业系统实现端到端自动化,能够直接提升业务效率,快速得到可量化的降本增效指标(如人力成本降低 40%、合同处理时效提升50%等),商业化验证更为明确,企业接受程度高付费意愿更强。因此,综合企业级Agent的参与者层面及落地细分场景方面的考量,侧重场景属性的协同OA/ERP/CRM/HRM 等企业服务类 SaaS 厂商有望在 AI Agent 浪潮中率先受益。
当前,海外企业服务 SaaS 企业 AI 商业化路径清晰,部分厂商已实现AI Agent从概念到营收的实际转化,如 Salesforce 和 ServiceNow 推出的AI 产品(Agentforce、NowAssist 等生成式 AI 或 Agentic AI 产品)和定价模式(按对话次数、按实际操作、按价值抽成等)日趋成熟,商业化价值初步显现,有望为我国厂商探索AI 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意义。
一、Salesforce:Agent 产品灵活定价,商业化价值初现
Salesforce 推出 Agentforce,AI 技术实现从工具辅助到自主决策的跨越。Salesforce是全球领先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SaaS 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和优化客户关系、销售、服务、市场营销和其他业务流程。早在2016年,Salesforce 就开始了 AI 领域的探索,推出人工智能工具Einstein AI,将预测式AI嵌入到公司多个云产品中,助力提供个性化客户体验。此后,Salesforce 在AI 技术上不断突破。
2019 年,公司推出了 AI 语音助手 Einstein Voice,实现了语音交互功能;2023年,公司推出 Einstein GPT,该产品创新性地将 OpenAI 的企业级ChatGPT 生成式AI技术与 Salesforce 的私有 AI 大模型、实时数据云深度融合,能够高效获取、协调并统一公司的所有客户数据,极大提升了 CRM 的智能化水平。
2024 年9 月,Salesforce正式推出 AI 智能体 Agentforce,能够为销售、服务、营销等场景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AI技术实现从工具辅助到自主决策的跨越。2024年12月,Salesforce推出Agentforce2.0,该版本中首次对 Atlas 推理引擎进行升级,借助数据云(Data Cloud)提供的丰富数据增强其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和决策。
2025 年6 月,Salesforce正式发布 Agentforce 3.0,新版本上线了全新的指挥中心(Agentforce Command Center),提供完整的可观测性;引入 MCP 协议,实现与其他服务、工具和智能体的即插即用兼容性。此外,3.0 版本再次对 Atlas 推理引擎进行升级,使AI 智能体响应速度更快(较年初提升 50%)、引用来源更透明,还支持更多大模型选择。
Agentforce 的 ARR 已突破 1 亿美元,AI 智能体商业化价值初现。产品定价方面,目前Agentforce 提供三种灵活定价模式,一是按照客户与智能体对话次数收费,每次收费2美元。二是 2025 年 5 月新推出的“Flex Credits”定价模式,按照Agentforce执行的具体操作付费,以 10 万积分/500 美元打包销售,每个操作消耗20 个Flex Credits,即每次操作约 0.10 美元。
三是按用户许可的附加组件订阅捆绑积分计价,销售、服务等场景的附加组件从 125 美元/用户/月起,行业版 150 美元/用户/月起,1 Editions(一种高级定价版本)550 美元/用户/月起,该高级定价版本下,为特定云服务添加了更多定制功能和更大的许可灵活性,每家公司每年可获得 100 万个Flex 积分和250万个数据服务积分。AI 商业进展方面,2025Q1,Salesforce 的Data Cloud 和AI 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年化经常性收入(ARR)突破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公司AI×Agent×Data“飞轮效应”已经启动。
Salesforce 表示,在 Agentforce 推出以后,仅两个季度的时间就完成了超过 8,000 个相关项目,其中付费客户占比 50%,Agentforce ARR 已突破1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5 月,已有 800 家客户将 Agentforce 投入生产使用,ENGIE、OpenTable、Finnair、Grupo Global、Falabella 等客户使用后均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巴西的媒体集团Grupo Global在购买Agentforce后,三个月内将用户留存率提高了22%,实现收入升级、交叉销售和非订阅用户成功转化。
二、ServiceNow:Agent 采用价值抽成计价,Now Assist 净新增ACV超预期
ServiceNow 积极探索 AI 与业务融合,Studio、Orchestrator 等Agent 产品快速推进。ServiceNow 是以 Now Platform 为核心的数字工作流服务企业,通过SaaS 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跨部门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业务覆盖 IT 服务管理(ITSM)、IT运营管理(ITOM)、客户服务管理(CSM)等。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AI 与业务的融合,先后推出对应“辅助智能”和“自主智能”的 AI 技术/产品。2023 年,公司推出NowAssist,将生成式 AI 嵌入到全平台工作流,提供内容总结生成、代码生成等功能,辅助用户更高效完成任务。2025 年初,公司推出 AI Agent Studio,允许开发者使用自然语言提示来定义 Agent 的角色、可用工具和应用场景,极大降低了用户创建复杂Agent 的门槛。
公司同时推出了 Agent 调度平台 AI Agent Orchestrator,可有效协调跨任务、系统的AI Agents 团队完成任务。ServiceNow 还推出多个适用于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专用AIAgent。例如,面向电信行业推出的 AI Agent 能够助力解决客户服务和网络运营中的常见劳动密集型工作流程,使客服和工程师能够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工作;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业务提效需求,公司推出了政府转型套件(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Suite),并宣布加快向公共部门提供代理式 AI 能力,以提高透明度、加速投资回报率并提高效率。
2025 年 5 月,公司发布两项全新 AI 工具套件 Control Tower 和AI AgentFabric,AI Control Tower 充当“指挥中心”,帮助企业客户治理和管理所有AI 工作流程,提供智能体监控、网络安全风险识别及销售指标追踪功能。AI Agent Fabric 则是一个旨在打通不同 AI 代理之间沟通的解决方案,兼容 MCP、A2A 等多种协议,助力构建高效协作的 AI 生态系统。
客户对 AI 产品需求强劲,Now Assist 净新增 ACV 超预期。产品定价方面,根据此前ServiceNow 的 CFO 在参加巴克莱第 22 届全球科技年会上透露出的公司AI Agent收费模式,ServiceNow 采用的是价值驱动的定价策略,客户获得90%左右的增量价值,ServiceNow 保留 10%。这种定价策略强调根据客户获得的实际价值来定价,并通过与客户实际收益挂钩(如公司保留 10%的价值增量)来达到双赢的价值分配。
在NowAssist产品定价方面,公司在原有的 ITSM、CSM 等产品线基础上推出了增强版订阅套餐ProPlus,对比基础版 Pro 套餐集合了生成式 AI 工具 Now Assist 等AI 产品,价格上ProPlus订阅相比 Pro 提价超 30%。
在 AI 商业化进展方面,2025Q2,Now Assist 需求强劲,NowAssist累计净新增 ACV 超出预期,AI Pro Plus 交易数量(包括ITSM、CSM 和HR)环比增长超过 50%。公司签下了 21 笔交易包含了 5 款或以上的 Now Assist 产品,并在TOP20大单中有 18 笔包含了该产品,体现高端客户对于公司 AI 产品的认可。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