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是 AI 走向物理世界的关键体现,它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融合了 AI 技术、感知交互、计算存储、通信网络、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产物,它让 AI 首次拥有了“实体身躯”与“实时互动能力”,摆脱了纯软件形态的局限。
这种有“身体”的智能形态,不仅能在真实物理世界中自主完成抓取、移动、操作等复杂任务,更能通过与环境的动态反馈持续优化决策,成为连接人工智能技术与现实应用场景的核心桥梁,也是推动人工智能(AI)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跨越的关键一步。
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则,而具身智能正是 AI 感知、适应、改造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范畴来看,未来具身智能将应用于三大行业领域: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及低空经济。
智能驾驶已跨越技术鸿沟,2035 年将实现 L4+ 自动驾驶
2022 年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鸟瞰视角(BEV)及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实现轻地图方案后,智能驾驶行业已成功跨越L2 + 级的技术鸿沟,推动智能驾驶产业进入爆发期。此后,伴随全球范围内(尤其中国市场)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众多车型标配 L2+ 功能)及 Robotaxi 的持续助推,当前智能驾驶正逐步逼近 L3 级门槛。
业界有望通过端到端(E2E)技术路线率先实现高速场景下的 L3 级功能,后续随着世界模型(World Model)的技术突破,高速与城区场景将逐步升级至 L3 + 水平。对于自动驾驶路线图,我们预计于 2027 年底开启 L4 级试商用,于2030 年在部分场景实现 L4 规模化应用,并最终在 2035 年达成大部分场景的 L4+ 级无人驾驶,同时启动 L5 级的试商用探索。这是一个从试点到普及,最终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旅程。
智能机器人将跨越技术鸿沟,推动产业走进千行万业、千家万户
智能机器人领域,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及一系列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发布,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赛道,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基金,以及众多的初创公司竞相布局。但我们判断,通用智能机器人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难度要远远超过自动驾驶。
目前智能机器人还需跨过手部操作、空间感知、触觉感知等一系列的技术鸿沟,业界尚未研发出具备长序列任务强泛化能力的模型去实现手部的精细操作,主要原因是真实数据匮乏以及触觉能力有待提升,在模型层面还存在一些理论突破的难题。
因此我们看到,目前的智能机器人主要在工业工厂、物流等半结构化场景中执行特定任务,比如搬运、分拣等,离机器人真正能进入千家万户还有一定距离。机器人想要走进家庭做各种家务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更高自由度与更类人的灵巧手,去完成难度更高的厨房烹饪、衣物护理、插花等任务。
对于机器人的发展,未来十年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能否跨越技术鸿沟是决定这个产业能够真正繁荣的关键。我们预计2030 年前后,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 时刻”有可能将到来——基于视觉 - 触觉 - 语言 - 动作模型(VTLA)或世界模型(World Model)的手部操作系统将应运而生,末端执行器自由度也将普及至 10 + 自由度(10+Dof)水平,届时机器人将突破工业场景的柔性操作限制并拓展至部分消费级场景。
2035 年前后,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家庭机器人售价会低于 1 万美金,成本不再是制约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将进入爆发期。
跨越电池能量密度鸿沟,低空飞行开启城市立体交通
随着电动汽车(EV)技术与航空技术的融合发展,低空经济已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热点赛道,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也是未来具身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方向。低空经济未来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1)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续航问题尚未解决;
2)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业务发展速度;
3)价格和成本高昂,商业模式不清晰,影响飞行器普及;
4)政策法规和适航认证仍存障碍,缺乏相关的标准,对空域管控仍谨慎。
5)飞行器安全,以及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依然需要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其中,约束低空经济普及最关键的因素是电池能量密度鸿沟:目前 300-400Wh/kg 的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支撑几小时的低空飞行,未来能量密度需要达到 800Wh/kg,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太阳能 - 氢能 - 电能多源耦合,以及电池与液态发电机混动续航,可能是未来的关键突破方向。
AI 将作为核心赋能技术,深度融合于低空飞行的三大环节: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精准控制,显著提升飞行器的单机智能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智能体将通过连接飞行器与地面基础设施,构建低空智联网这一数字基石,实现全域信息的全面感知与资源的高效协同。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优化空域资源分配、智能规避冲突,从而保障安全、极致提升空域利用与运营效率。
最终,该系统能面向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交通等多元场景,进行任务的智能调度与全局规划,实现从“单点智能”到“整体最优”的跨越,驱动低空经济生态的高效运行。我们预计至 2035 年,家庭拥有私人飞行器的愿景或将成为现实,城市交通将迈入“三维立体”时代。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