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突破冯 • 诺依曼架构,新型算力满足海量的算力需求
思瀚产业研究院 华为    2025-09-20

算力需求的爆炸性增长,算力将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算力需求的增长。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和渗透,算力将和电力一样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未来十年,随着 Pre-AGI 的到来,模型规模可能扩大到 T 级别,模型训练算力需求大幅增长。

同时,后训练正从精调阶段走向与预训练并列的核心阶段,未来后训练的算力消耗极有可能超越预训练。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智能体时代,智能体互联网带来巨大的算力需求,以及边缘计算和推理算力的规模快速增长,都将远远超过预训练,给算力增长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预测:2035 年全社会的算力需求将达到惊人的 10FLOPS,跟 2025 年相比,增长10 万倍。

突破算力成本奇点,将决定 AI 的发展进程

算力需求随 AI 发展呈非线性增长,但其发展深度与广度受限于 Token 成本。AI 应用的价值与算力成本之间的天平,决定了技术渗透的进程。因此,实现 AI 普惠的核心关键在于持续降低算力成本。我们提出一个算力成本奇点的概念,算力奇点是 AI 应用的价值与算力成本比超过 10 倍。如果广泛的 AI 应用领域都能够突破算力成本奇点,AI 将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计算技术的演进与革命

未来对于算力需求的想象是无限的,而算力成本又决定了我们的想象空间。算力成本中,能源供应以及能效成本问题是最关键的挑战。这些挑战促使计算底层技术转向高能效的计算范式革命。

传统的冯 • 诺依曼架构面临着存算分离导致的能效瓶颈。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单纯依赖硅基半导体提升算力已难以满足指数级的增长需求,同时成本上也很难满足要求。

从 2025 年迈向 2035 年的十年间,计算领域将迎来历史性变革——技术演进路径将从摩尔定律的延伸曲线,逐步脱离传统冯 • 诺依曼架构的框架束缚,最终催生新型计算范式的全面兴起。这一变革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将在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架构、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协同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塑“后摩尔时代”的算力生态。

(a)材料器件:从“硅基主导”到“多元融合”

在底层材料器件层面,以硅基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将不再单一,而是朝着“多元材料协同”的方向升级。一方面,宽带隙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等新型材料将深度融入器件设计,凭借其在耐高温、高击穿场强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新型功率器件、存储器件的关键支撑;另一方面,2D(二维)、1D(一维)乃至 0D(零维)低维材料将突破传统硅基材料的物理极限,凭借量子尺寸效应、高载流子迁移率等特性,为高性能逻辑器件的研发提供全新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硅基器件“尺寸逼近极限”的瓶颈。

(b)工程工艺:从“制程依赖”到“多维创新”

当半导体工艺进入亚纳米时代,制程发展路径将通过 CFET 与 M3D 这两种技术,不断突破物理极限。同时算力密度的提升将告别对“制程节点缩小”的单一依赖,转而通过工程的多维革新实现突破。

三大关键技术方向将成为核心抓手:一是 3D 异质集成与堆叠,将不同功能、不同工艺的芯片 / 模块垂直堆叠,大幅提升单位空间的算力密度;二是晶圆级计算(Wafer Scale Computing),通过打破单芯片尺寸限制实现算力的规模化集成;三是高密度堆叠的配套技术,通过新型封装材料、微流道散热等方案,逐步攻克堆叠带来的供电稳定性与热量堆积难题。此外,77K 低温计算等特殊环境技术的落地,将进一步降低计算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推动能效比实现量级提升。

(c)计算架构:从“存算分离”到“存算协同”

当前冯 • 诺依曼架构的核心瓶颈——“存算分离”导致的数据搬运延迟与能耗,将在架构演进中被彻底突破。技术路径将呈现清晰的递进逻辑:首先,当前计算架构正在将异构算力进行对等处理,消除多 XPU 多部件之间的主从关系和调度带来的性能损耗,数据中心的算网融合和全光互联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其次,近存计算技术将推动计算单元向存储单元“靠近”,缩短数据搬运距离;最终,存内计算技术将实现“数据不移动、计算在存储内部完成”,从架构层面消除“内存墙”瓶颈,大幅提升计算速度与能效比。

(d)计算范式:从“经典通用”到“新型专用”

算力的指数级提升,将依赖于新型计算范式的技术突破。不同于传统通用计算的模式,模拟计算、光计算、类脑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范式将针对特定场景实现“精准优化”:模拟计算可高效处理连续变量问题,光计算天然具有高并行的能力,类脑计算将模仿人脑神经元对于信息的低功耗处理,量子计算则能利用量子叠加态解决经典计算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这些范式的落地,将在 AI 训练、科学计算、密码破解等场景中实现计算能效的指数级突破,打开算力应用的全新边界。

综上,未来十年将是计算领域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期:不仅算力密度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更将通过材料、工艺、架构、范式的协同创新,构建“后摩尔时代”的全新算力格局,既解决传统技术路径的瓶颈约束,也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低碳的算力支撑,缓解全球能源供应压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低碳”的未来加速迈进。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