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觉芯片概览
智能视觉芯片是支撑视觉信息在採集、处理、传输、存储到显示等全链路中实现智能化运行的核心芯片体系,涵盖多种功能芯片类型。与传统图像处理芯片相比,智能视觉芯片不仅具备图像信号处理与视频编解码功能,还逐步融合AI推理、边侧计算等智能化特徵。从功能来看,智能视觉芯片主要包括智能视觉处理芯片、视频桥接与信号传输芯片、显示控制芯片、辅助及衍生芯片。
• 智能视觉处理芯片是智能视觉系统应用的核心,其中,终端侧智能视觉处理芯片负责终端侧图像的採集与处理,边缘侧智能视觉处理芯片则负责边缘侧的存储和解码。
• 视频桥接与信号传输芯片承担影像信号在不同格式或接口间的转换与传输,确保信号链条的完整性。视频桥接芯片用于实现不同视频接口标准的协议转换,保证终端侧及边缘侧设备间的兼容性;信号传输芯片则用于实现长距离的视频数据传输,常见于同轴、电缆或光纤方案,强调低延迟和高带宽。
• 显示控制芯片负责视频信号在终端显示设备上的呈现。显示时序控制芯片通过生成符合显示屏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时序逻辑信号,实现视频帧的有序调度;显示驱动芯片则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驱动显示屏像素发光,从而完成视觉信息的直观呈现。
• 辅助与衍生芯片则包括音视频编解码专用芯片、视频增强处理器、以及部分可集成AI加速单元的协处理器等,在系统架构中起到协同优化作用,往往与SoC搭配使用,针对特定计算任务提供更高效的算力或更低功耗,提升整体系统性能。
智能视觉芯片体系通过多类型芯片协同作用,构建了从採集、处理、传输、存储到显示的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2024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智能视觉芯片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美元,凭藉全链路技术协同优势,成为端侧AI、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智能视觉芯片产业链
智能视觉芯片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基础材料与设备,到中游设计制造,再到下游应用落地的完整价值流转路径,形成了多环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游环节主要包括硅晶圆、光刻胶、特种气体等核心原材料,以及光刻机、刻蚀机、检测设备等生产装备供应商,它们为芯片制造提供工艺保障与产能支撑。中游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
智能视觉芯片设计企业负责实现算法与硬件架构的深度融合,决定芯片的算力水平与算法集成度。晶圆制造企业承担工艺实现,封装测试企业则保证芯片的可靠性与规模化量产。下游环节将智能视觉芯片推向市场,最终进入多样化的终端应用场景。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