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趋势向好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工程机械主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城乡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水利等方面,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属于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按主要用途分类,工程机械大致可分为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压实机械、桩工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凿岩机械和其他工程机械九大类。
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稳健,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 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到 234 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 11.0%,到 2030 年预计将增长至 570 亿美元,CAGR 约为 16%。若从市场结构角度看,挖掘机、起重机械、装载机为中国工程机械销售市场主要产品。截至 2024 年,中国挖掘机、起重机械、装载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35.9%、14.1%、13.2%。
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占据主要市场空间,未来预计趋势向好。2020 年至 2023年,受市场周期波动影响,挖掘机销售额有所下降。自 2024 年起,我国挖掘机市场逐步回暖,销售额达到 84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214 亿美元。起重机市场受风电行业、港口物流等行业需求边际回暖影响,2024 年我国市场规模约为 33 亿美元。
装载机市场受港口及基础设施等行业需求增长的推动,市场规模从 2024 年的31 亿美元预计增加至 2030 年的 4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5%,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 年 1—9 月,共销售挖掘机 174039 台,同比增长 18.1%;其中国内销量 89877 台,同比增长 21.5%;出口 84162 台,同比增长 14.6%。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稳步发展,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较大。2024 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市场销售额 2135 亿美元,同比下降约 6%,预计至 2030 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市场销售额将达 2961 亿美元。其中,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分别占据市场份额 29.6%/18.3%/14.1%/3.9%/3.0%/1.6%。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排行榜中,有十三家中国企业上榜,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10%。
(2)产业链:产业链渐趋完善,应用领域广泛
工程机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工程机械制造商,下游则覆盖多行业多领域。上游主要是为工程机械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行业,主要包括如工程机械用钢铁材料、橡塑材料、内燃机等;中游包括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下游覆盖多行业多领域,涵盖建筑工程、船舶工业、钢铁加工、港口物流等领域。部分产品最终销售给工程建设公司,直接用于项目建设。
整体上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形成以整机制造商为核心、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体系。其中行业上游包括首钢集团、潍柴动力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由三一重工、柳工等龙头企业主导整机生产并已经形成梯队化竞争格局,下游覆盖领域广泛延伸至传统制造、基建、房地产等行业以及租赁、再制造等后市场服务。
(3)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企业份额逐步提升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企业呈梯队化竞争态势。从市场结构看,国内企业可按营业收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营收超 100 亿美元,包含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第二梯队营收在 40-100 亿美元之间,包含柳工等;第三梯队营收在 10-40亿美元之间,包含中国龙工、山推股份、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
全球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中国企业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已形成由美国、中国、日本三大巨头主导的“三足鼎立”稳定格局。根据最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榜单数据,三国企业销售额占比位居全球前列。其中,美国企业在销售额上保持领先地位,以卡特彼勒(Caterpillar)为代表的巨头在全球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24 财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一。
日本企业则以卓越的可靠性和精益制造著称,小松(Komatsu)、日立建机为日本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全球最多,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位列全球前十。此外,瑞典、德国、韩国等国的企业则在特定细分领域构筑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使全球市场竞争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