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病管理行业界定
慢病管理行业是指专门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干预和控制的行业。这个行业涵盖了从慢病筛查、监测、评估到综合干预管理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慢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管理,以降低慢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病管理行业的对象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此外,还包括对慢病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如肥胖、吸烟、饮酒等。
在慢病管理行业中,专业的医疗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病管理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支持。
二、慢病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慢病管理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和应用,为慢病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慢病管理行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些技术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提高了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bcc Research的调查数据,2019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为3460亿美元,结合全球慢病患者的增长趋势,初步统计2022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为4439亿美元。
全球慢病管理模式多样,包括有慢病照护模式、社区工作管理模式、同伴支持管理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型等。
在全球范围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糖尿病、中风或肌肉骨骼疾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推动慢性病管理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增速约为7.2%,到2028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6737亿美元。
三、慢病管理行业产业链结构
按慢病管理流程划分,其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健康管理机构、体检机构组成。其中,体检机构以体检过程中获取的用户健康信息为基础进行风险评估与健康干预,以体检结果为导向,更具有权威性和意见指导性。
产业链中游由专业医疗机构、线上问诊平台组成。医疗机构主要以问诊诊断的方式参与到慢病管理中,是慢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渠道。大部分慢病患者长期服用的处方药物获取壁垒较高,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后开处方获得。
产业链下游由医药企业、医械企业、药店等线下慢病管理企业及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构成。其中,医药企业和药械企业主要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的药物及设备等产品,线下药店既可以提供慢病管理产品,又可提供线下的慢病管理服务。目前我国四大连锁药店(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纷纷布局慢病管理领域,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慢病管理已成为线下药店重要的增长点,预计未来仍将持续深化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则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对接医药企业、药店等,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四、慢病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在政策倾斜和相关技术深化融合下,愈来愈多的企业将切入到慢病管理赛道,不断拓宽行业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慢病管理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精细化和个性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慢病管理企业将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划分慢病患者的风险等级和需求类型,为不同的患者提供更加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服务方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
加多元化和综合化。随着慢病管理行业的竞争加剧,单一的服务模式将难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慢病管理企业将通过跨界合作、平台整合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从健康评估、风险干预、诊断治疗、用药指导、随访监测等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率和连贯性。
加智能化和便捷化。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慢病管理企业将能够通过各种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远程管理、智能提醒等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