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政工程建设行业概况及规模
我国的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也包括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城市绿化等的建设。
1978 年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 12.00 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80%,此时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极低(国家从2000 年之后才开始统计该项数据)。2017 年全国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5.55 万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2.27%,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大提高。
我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在 2000 年之后开始突破2,000.00 亿元,并进入快速增长期,尤其在 2009 年国家四万亿投资之下,投资额实现两连跳,迅速从 2008 年的 9,000.00 亿元突破到 2009 年的 1.20 万亿,再到 2010 年的 1.60 万亿。历经 10 年的投资高速增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大体完成,2015 年之后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通道,近几年的投资额基本稳定在 4.00 万亿左右。
(2)市政工程建设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完全,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企业数量众多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建筑业低端市场和普通小型项目领域,建筑供给能力超出需求,且当前招投标中通常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办法,导致建筑业企业利润率空间进一步压缩,这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从而造成行业利润率难以提高。
为了适应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秀建筑承包商纷纷向工程施工上游的投资领域发展,如以 EPC、BT 等方式为业主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和施工服务。承揽 EPC、BT 项目需要具备建筑业相关资质。
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有不同的专业类别和级别,建筑企业须先行获取较低资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方可累进获得更高级资质。EPC、BT 类业务模式是建筑施工产业链的延伸,盈利水平远高于单纯的施工业务,但同时该模式对资金、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
总的来看,市政工程建设行业竞争十分充分,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地域特征。
(3)市政工程建设行业壁垒
我国对建筑业务施工领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持资质的服务商才有资格承揽业务,且根据《工程设计资质标准》,不同等级资质对企业资产、人员资格和职称、企业研发和管理水平、企业过往工程业绩、可承揽的项目规模作出明确规定,服务商不得越资质承揽业务。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有不同的专业类别和级别。
按照相关规定,服务商取得不同等级的资质需要在经营时间、注册资本、项目经验、人员数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新入行者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积累才能获得较高等级的资质。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施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施施工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
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我国与市政业务有关的工程资质包括: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